你有没有半夜睡不着 烦躁得坐起来?快来看看道医是怎么治疗的 附古名医验案数十则| 丹道医学秘诀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唱医雅言阐释》,欲知详情,可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留言精彩并转发本文者,赠本书一册,共两册。

小编

提到“虚烦不得眠”大家能想到的方子有哪些,酸枣仁汤?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三句话暴露本行)除此之外,丹道医学治疗虚烦又有哪些方子呢?今天我们就请乐山子陈治生为我们解读《唱医雅言》中治疗虚烦的秘诀吧。

虚烦门原文

01

虚烦证,不得眠,

皆因病后精血干,

睡不着,神不安,

温胆汤儿真值钱。

温胆汤,半茯神,

枳实竹茹甘草陈,

苦远志,酸枣仁,

灯心为饮煎水吞。

温胆汤方出自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此处道医运用时加入苦参、远志、灯心(引),去掉姜枣。从升降的角度来治虚烦,是在丹道医学“气”的层面上。温胆汤这个方子很了不起,广东某医家在全面考查了广东省的气候及民众的发病情况后,他把这个温胆汤定为他临床的专用药方,欲知具体的情况请您参阅《南方医话》。四川曾辅民教授在《方论撷英》中对五脏系统用方仅选二十方,温胆汤被脾脏系统选中。

陈治生

虚烦门原文

02

虚烦证,因七情,

喜怒哀乐悲恐惊,

凡情扰,伤了神,

加减养心汤有灵。

养心汤,黄连参,

麦冬柏子共枣仁,

远志草,当归陈,

金箔十张半茯苓。

养心汤出自《仁斋直指方论》,由黄芪、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远志、辣桂、柏子仁、酸枣仁、北五味子、红参、甘草组成。功效:养心安神,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是在丹道医学“神”的层面上来治虚烦的。道医做了修整,加黄连、麦冬、陈皮、金箔,去掉黄芪、川芎、辣桂、五味子这些偏温的药物。黄连苦入心经,麦冬能清心滋阴,陈皮能理气化痰,金箔有重镇之功。诸药相合,共凑养心安神,滋阴镇惊之功。

陈治生

虚烦门原文

03

虚烦证,心火炎,

时刻烦躁爱多言,

昼夜坐,不安眠,

菩提饮子解虚烦。

菩提饮,用人参,

寸冬天冬酸枣仁,

石菖蒲,黑玄参,

桂圆红枣引灯心。

菩提饮子为丹道秘验方,偈语曰:“菩提本非树,明镜本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俗语曰:“心静自然凉”,此处喻服了人参、麦冬、天冬、枣仁、石菖蒲、玄参、桂圆、红枣、灯心这些药,就像饮了菩提果汁一样,能让躁动的神安静下来。从功用看,是滋阴养心,交通心肾。心脑肾是一体的,没有错!当然阳明主心脑肺胃大肠也不是虚语。

陈治生

小编

首先,感谢陈治生的精彩解读,小编今天学到了丹道医学的“气”和“神”不同层面的“调兵遣将”,小伙伴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评论区欢迎大家留言哦~~吗

许叔微医案

01

董生,患神气不宁,每卧则神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为肝经受邪,与珍珠丸。(珍珠母、龙齿、犀角镇惊,当归、熟地、柏子仁、茯神养心血安神)

潜镇为必须之药。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本草》:安魂魄,止遗精白浊。《中国医学大辞典》:兼入心肝二经,与石决明但入肝经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龙齿:镇惊安神。适用于惊痫、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水牛角:清热安神定惊。(此案为阴血不足,肝阳偏亢)

(出自《普济本事方》)

张杲医案

02

钱丕少卿忽夜多恶梦,但就枕便成,辄通夕不止。有人教以戴丹砂,即夕无梦。朱砂:镇心安神。(重镇安神)

(出自《医说》)

张从正医案

03

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而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其平。

(脾主思,属土;肝主怒,属木。木克土,怒克思。但是临床激怒病人,搞不好弄巧成拙。该用什么方法?其人汗出而愈,能否使其运动,汗出而缓?)

(出自《儒门事亲》)

罗天益医案

04

一老人患虚烦不得睡,大便不通,常有一道热气自脐下冲上心,心随即昏乱欲绝,医一月不愈,用大黄通利大便,几致殒殆。罗诊之,六脉沉缓,遂投竹茹温胆汤。自午服一盏,热气至心下而不至心上;哺时服一盏,热气至脐下而不至脐上;戌初又一盏,热气不复上升矣。次日早间以槟榔舒气之药调之,大府遂通而愈。

(此证绝似奔豚汤证,而用温胆汤治愈。可知桂枝加桂汤、温胆汤、奔豚汤均治疗气上冲之证,还需鉴别诊断)

(出自《名医类案》)

朱丹溪医案

05

一女,许婚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竟日向壁而卧。其父迎丹溪翁治之,告以故。翁脉毕,谓其父曰:此思则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于是,掌其面,诬以外情,果大怒而号泣者三时,令解之,即求食矣。翁谓其父曰:病虽瘥,得喜方已。乃谕以夫回。既而果然,疾亦不举。

(情志病,治以情。用之得当尚可,不会用,反遭诟病,慎之。)

(出自《医方考》)

汪机医案

06

案一:

一人,夜卧少宁,舌生黑苔,唇口焦躁。静养服药二三日苔始退。此病生于心。盖心主血脉,心血一亏则阳热随起,故夜卧不宁,唇口焦躁。舌乃心之苗,心火亢极,故舌生黑苔;静养则阴生,阴生则阳伏矣。降火、去苔、润唇滋燥之药,恐无出于四物,再加麦门冬、五味、黄柏、知母之属。

(降火用四物?难以理解。只有阴虚之虚火,尚可用,但四物仍然嫌其偏温。)

案二:

倚御泾县萧君吉夫,年逾五十,患眩晕尿涩,体倦梦遗,心跳,通夜不寐,易感风寒,诸药俱不中病。居士诊之,脉或浮大或小弱无常。曰:此虚之故也。遂以参芪为君,白术、茯苓、木通为臣,栀子、酸枣仁、麦冬为佐,陈皮、神曲为使。早服六味地黄丸,夜服安神丸。逾年病安。

(气虚,兼虚热)

案三:

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也。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寝。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居士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愈。

(用温胆汤,应是痰证)

(出自《石山医案》)

薛己医案

07

余素性爱坐观书,久则倦怠,必服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酒炒黑黄柏少许,方觉精神清妥,否则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再良久不寐,腿内亦然,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两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此劳伤元气,阴火乘虚下注。丁酉五十一岁,齿缝中有如物塞作胀不安,甚则口苦如有疮然,日哺益甚,若睡良久,或服前药始安;至辛丑时,五十有五,昼间齿缝中做胀,服补中益气一剂,夜间得寐;至壬寅,有内坚之变,日间虽服,午后仍胀,观此可知血气日衰,治法不同。

(气虚,兼虚火)

(出自《薛案辨疏》)

孙一奎医案

08

潘景宇内人,后半夜不睡,面黄肌瘦,两太阳及眉棱骨痛,大便溏,稍劳则体热,四肢无力,其脉左寸洪滑,自春至秋皆然。此由脾虚,肝心二经火盛然也,先用四君子加酒连、柴胡、扁豆、泽泻、滑石调理,夜与钱仲阳安神丸数粒,灯心汤送下。服八日得睡,而太阳亦不痛。继用六君子加黄芪、秦艽、柴胡、泽泻、当归、白芍、黄柏,全安。

(气虚,兼火)

(出自《三吴治验》)

龚廷贤医案

09

一小儿十五岁,因用心太过,少寐惊悸,怔仲恶寒。先用补中益气汤、茯苓、酸枣、远志,恶寒渐止;又用加味归脾汤,惊悸少安,又用养心汤全愈。

(气血两虚)

(出自《万病回春》)

卢复医案

10

闻子将尊堂,丙午冬月,心忽然如散而沉下,便不得睡,几三月矣。召诊,独左关弱,不能应指。予以为肝虚,须不其母,当立春始安。用熟地为君,茯苓、枣仁、当归、人参、防风、远志佐之。服二十帖,至期而愈。

(血虚)

(出自《芷园臆草存案》)

缪希雍医案

11

案一:

孙俟居比部,病腹中若有症瘕,不食不眠,烦闷身热。仲淳投以人参、芍药、茯苓、麦冬、木通、枣仁、石斛。方甫具,史鹤亭太史至,见方中有大剂人参,骇曰:向因投参至剧,此得无谬乎?仲淳曰:病势先后不同。当时邪未退,滞未消,故不宜;今病久饱胀,烦闷者,气不归元也;不食者,脾元虚也;不眠而烦者,内热津液少也。今宜亟用次药矣。四剂而廖。

(津亏)

案二:

赵景之太史未第时,因肄业劳心太过,患梦遗证已三四年矣,不数日一发,发过则虚火上炎,头面烘热,手足逆冷,终夜不寐。补心肾及涩精药,无不用过。壬申春,偶因感冒来邀珍视,谈及前证之苦,予为之疏一丸方:以黄柏为君,佐以地黄、枸杞、莲须、膘胶、山茱、五味、车前、麦冬之类。不终剂而廖。初时景之意恐黄柏太寒,不欲用。予谓尊恙之所以久而不愈者,正未用此药儿!《五脏苦欲补泻》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黄柏是矣。肾得坚,则心经虽有火而精自固,何梦遗之有哉?向徒用补益收涩而未及此,故难取效。

(阴虚兼有虚火。但为何手足逆冷?)

案三:

顾太学叔夏内人,患阴虚火证,彻夜不眠者两月,饮食俱废,形体日削,中外疑其必无救矣。予为之诊视,决其必无大害,第要需时日耳!用大剂人参、枣仁、茯神、远志、生地、当归、五味、麦冬;因虚甚气怯,佐以琥珀、朱砂、金银器之类,约百余即而廖。后友人询其故,予谓此病虽属虚,幸脏腑无损,心经虽有火,幸不至烁肺,多服补阴收敛之剂,则水火自然升降,所云壮水制阳光正此而!至于久病脉调,身不发热,岂有他虞哉?

(出自《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张介宾医案

12

下消不寐。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致成羸疾,神困食减,时多恐惧,自冬春达夏者通宵不寐者凡半年有余,而上焦无渴,不嗜汤水,或少有饮则汤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尿二三升,莫知其所从来,且半皆如膏浊液,尪羸致极,自分必死。及予诊之,岂其脉犹带缓,肉亦未脱,知其胃气尚存。慰以无虑,及用归脾汤去木香及大补元煎之属,一以养阳,一以养阴,出入间用至三百余剂,计人参二十斤,乃得全愈。此神消于上,精消于下之证也。可见消有阴阳,不得尽言为火。姑纪此一按,以为治消,治不寐者之鉴。

(出自《景岳全书》)

陆岳医案

13

不寐用涌汗治验:沈虹台翰检公,居林下,年近五旬,体肥善酒,奉养极厚。酒后自恃强壮,暑月初秋,常卧风露下更余,或至半夜,方就内寝,从来无病。忽于秋末冬初,酒后烦闷,黄昏卧而不得寐,至半夜似睡非睡,直至天明而睡始少沉。自此日以为常。数月间,医药杂投,有主安神者,有主养血者,略无寸效。唯服清火清痰,稍觉有益,然亦未有熟睡更余者。自冬且春,易一方一医,间有少差,数日即复如故。惟大醉后得吐,方始沉卧一二时。然日间即懈怠不能起,且饮食无味。延至仲夏,忽一夜因清卧不寐,神思烦躁,身体作痒,令人烧热汤澡浴,是夜睡至天明。由是临卧必浴,虽不能如初浴之长睡,而或二更,或一更。若间日浴,即不能寐矣。比至立秋,浴亦渐不能熟睡。八月间,竟全不睡。适司成屏麓范公往苏拜之,乃沈公年家也。极称予术,因来迎。予往诊之,六脉沉涩而两寸尤甚。沈公备述病情,且言平日天气少暖即畏热多汗,自病后,但烦闷而不畏热,暑月竟无汗。予思《内经》每有论而无方,独不寐一条,兼有其方,何今人不知用?及用亦无效也。经言不寐之因,则曰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又曰阳明热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又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其言治疗之法,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又曰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其方则以千里水扬之万遍,炊以苇薪,用秫米、半夏煎饮其汁。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久则三饮而已。沈公得吐则睡,是内之壅塞须决也,澡浴则睡,是外之经络须通也。因用子和法,投独圣散(瓜蒂),三日约涌其涎饮盆许。是夜身虽困倦,然已得睡。禁其厚味酒体,唯稀粥自养。待五日后,先令密室中,置沸汤数锅,使热气熏蒸,中设一桶,深汤澡浴之。抹干就寝,随投以煎剂,用麻黄、苏叶、葛根、防风、威灵仙、半夏各一钱。照《内经》煎法热服,厚覆之,汗微微而来,是夜睡始沉。又将息二日,再以此法大汗之。自此,不唯睡卧如常,且身体轻快,精神清爽,六脉皆起而流利。予曰:病已去矣。

(好病例。心中先有定见,一步一步走来,步步不乱。岂是一般大夫可比。真正我辈之师也。古有读书而助酒兴者,读此病例亦当饮一大杯。一个字:爽!)(此医非名医)

(出自《三世医验》)

张璐医案

14

一少年因恐虑,两月不卧,服安神补心药无算。余与温胆汤倍半夏、柴胡,一剂顿卧两昼夜,竟尔霍然。    复有一人遗精烦扰不得卧,与六味丸料加枣仁,数服而安寝如常.更有一人溃疡久不收敛而不得卧,疡医不得疗,令大剂十全大补而安。

(出自《张氏医通》)

叶桂医案

15

1)倪多痛阳升,阴液无以上注,舌涸赤绛,烦不成寐。当益肾水以制心火。(心火)生地、元参、麦冬、绿豆皮、银花、竹叶心。

2)吴经少阳郁火不寐。(胆火)丹皮、半夏、钩藤、桑叶、茯苓、橘红。

3)程氏上昼气遂填脘。子夜寤不肯寐,乃阳气不降。议用温胆汤。温胆去枳实,加金斛、滚痰丸二钱五分。(滚痰丸即礞石滚痰丸:礞石、黄芩、大黄、沉香)

4)顾(四四)须鬓已苍,面色光亮,操心烦劳,阳上升动,痰饮亦得上溢。《灵枢》云:阳气不交入阴,阳蹻脉满;令人得寐(?)。今气越外泻,阳不入阴,勉饮酒醴,欲其神昏假寐,非调病之法程。凡中年以后,男子多下元先损。早上宜用八味丸,晚时用半夏秫米汤(阳蹻脉虚)

5)某 阳不交阴,夜卧寐躁,小半夏汤。

6) 赵氏呕吐眩晕,肝胃两经受病,阳气不交于阴,阳蹻脉空,寤不肯寐。《灵枢》方半夏秫米汤主之。  又接用人参温胆汤。

7)某(二四)脉涩,不能充长肌肉,夜寐不适,脾营消索,无以灌溉故耳。当用归脾汤意温之(脾营虚)。嫩黄芪、于术、茯神、远志、枣仁、当归、炙草、桂圆、新会皮。

8)某肝阳不降,夜无寐(胆液亏,阳升虚烦)。进酸枣仁法。枣仁、知母、炙草、茯神、小麦、川芎。

9)某不寐六十日,温胆诸药不效。呕痰不适,明系阳升不降。用《金匮》酸枣仁汤。

10)陈阴精走泄,复因洞泻,重亡津液,致阳暴升,胃逆,食入欲呕,神识不静,无寐。议酸枣仁汤。枣仁五钱炙甘草五分知母二钱茯苓二钱。

11)某(三三)寤不成寐,食不甘味,尪羸,脉细数涩。阴液内耗,厥阳外越,化火化风,燔燥煽动。此属阴损,最不易治。姑与仲景酸枣仁汤。

12)田脏液内耗,心腹热灼。阳气不交于阴,阳蹻脉空,令人寤不成寐。《灵枢》有半夏秫米汤,但此病乃损及肝肾,欲求阳和,须介属之咸,佐以酸收甘缓,庶几近理(肝肾阴亏,阳浮)。龟胶、淡菜、熟地、黄柏、茯苓、萸肉、五味、远志。又咸苦酸收已效,下焦液枯,须填实肝肾。龟胶、鹿胶、熟地、苁蓉、天冬、萸肉、五味、茯苓、羊内肾。

(出自《临证指南医案》)

王思中医案

16

周氏患发热咳嗽,以阴虚内伤治愈剧,经月不得眠。王诊之曰:此乃悬饮,乃郁热所致。气不升降则汤液停积,渐成饮囊。法当开郁行气。每剂用荷蒂七枚。一服而鼾睡,数日平复。

(出自《续名医类案》)

张康忠医案

17

张涟水名康忠,尝治董尚书浔阳不寐,用百部一两,半夏一两。董即得美睡。酬之百金。董寂睡,梦为役夫,牵船行赤日中,甚疲劳,忽见凉树美荫甚乐,大欢而寤。人谓张君二味药即得百金,董公百金乃得役夫一息。

(出自《续名医类案》)

李中梓医案

18

李士材治张同初善郁,且应酬繁剧,隔中痛甚,夜不成寐。医用菖蒲、枳实、厚朴、木香、豆蔻。殊不知此症属虚,虚则浊阴不降,神气失守,故痛且寤也。遂以归脾汤倍用人参、当归。不十剂而胸次快然安寝。

(出自《续名医类案》)

钱国宾医案

19

陕西喻少川,久以开毡店居杭,体厚刚健,偏嗜炙馎,性燥动肝气,年逾五旬,终也不寐者六年。用痰火气血之药多矣。早晨诊侯,寸关洪浮有力,若坚实之象,唯两尺脉大。熟思之,以脉论,肥人当沉,今六脉洪浮有力;以症论,上身怕热,足反畏冷;以药论,清补俱已尽服。《难经》曰:人之安睡,神归心,魄归肺,魂归肝,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且夜属阴主静,日属阳主动,阴阳和平,安然寤寐。此六年不睡,乃阳之症也。当大泻其阳,使阴气渐复则寐矣。用大承气汤加大黄二两,泻十余行,其人昏倦,睡数日方醒,进以粥食愈。(不寐虚证固多,但也有实证,不可不知!)

(出自《续名医类案》)

程文囿医案

20

翁自病,寒热胁痛,口苦食少,呻吟不寐,已经月余,服药不应。自以为殆,诊脉弦急。知其平日情志抑郁,肝木不舒,病似外感,实系内伤。与加味逍遥散一服而效,数剂而安。(此例极好。可知当与外感鉴别。极虚也有寒热往来,当大补,用山茱萸,不可不知)

(出自《杏轩医案》)

吴天士医案

21

一妇人不寐两月,眩晕胁痛,咳嗽,呕吐。医谓气血两虚,补药不效。诊左关弦数有力,右关弦滑而濡,断为肝火上逆,脾有湿痰。盖脾为心之子,脾有邪则心不能舍于脾,谓之母不舍子,故不眠;脾中有痰,故作晕,亦作呕;肝火上逆故作咳、作呕,亦作晕。方用半夏、陈皮、苍术、煨姜,燥脾中之湿痰;黄连、香附、竹茹、白芍,平上逆之肝气。吐痰盂许而愈。

(出自《医述》)

冯兆张医案

22

宛平王中堂患一奇证,每寐即梦持重搬运,甚觉困乏而醒,睡去其梦如故,一夜数十次。医用参、归、枣仁、茯神、远志养血安神之药,愈服愈甚。诊脉两寸洪大有力,两关洪大兼弦,两尺洪弦无力,知为药误。盖寐者,心神藏纳于肾,乃水火既济之时,心犹人也,肾犹舍也。今心肾不足,肾火独亢,乃遂上炎之性而失下交之象矣。以重剂八味汤,加牛膝、五味,用灯心、莲子作引,数服而愈。(药虽中病,议论混乱)

(出自《医述》)

顾德华医案

23

1)谢医案:血崩之下,气营大虚,彻夜不寐,神不自持,触事惊疑。此乃怔仲疑虑之症,并非癫痫类也。脉证合参,脾脏气血大伤。且大便亦溏,胆怯异常,显属不足之症。生地、白芍、枣仁、茯苓、白术、郁金、元肉、麦冬、莲子肉、川贝。

2)汤医案:郁火越冒,冲心为厥,厥后心悸不寐,惊恐疑惧,劫肺而为痰血,不时形凛轰热,经行如崩,月行两次,盛暑而厚衣,稀粥不敢下咽。以脉证参之,非真寒,实由疑虑过深所致也。乌犀尖、川连、茯苓、麦冬、生地、郁金、白芍、橘白、枣仁、川贝、莲子。(未言脉象。如此之证,非一般人敢如此用药。必心中有定见者。我辈难见其顶被。)

(出自《花韵楼医案》)

谢星焕医案

24

钱赞府客秋患脱症,下元属虚,迭进黄芪、白术、地黄、当归、肉桂、附子之类颇效,而左胁气满,夜难沉睡,服尽归脾、养心之剂不应。面白、肢体倦怠,脉来虚软。此乃肝肾亏虚,肝风内鼓。专以甘温填纳封固之品,服至十剂,饮食倍常,夜寐得安。及二十剂,左胁之气亦不鼓矣。熟地、白术、山茱萸、当归、赤石脂、牡蛎、枣仁、山药、肉桂、附子、甘草、枸杞。(此证气满不得认为气滞,否则祸不远矣)

(出自《得心集医案》)

陆定圃医案

25

1)某年四十余,因子女四人痧痘连绵,辛勤百日,交小暑后忽然不寐,交睡则惊恐非常,如坠如脱,叫呼不宁,时悲时笑。震泽毛慎夫茂才(元勋)诊之谓曰: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乃心肾不交之症。用沙参、生地、麦冬、当归、远志、甘草、白芍、茯苓、黄连二分、肉桂一分。以甘澜水先煮秫米一两,去渣,将汤煎药。服之全愈。

2)汪春圃(纯粹)医案:丁俊文每日哺后发热,微渴,心胸见怔忪如筑,至晚则生懊恼,欲骂欲哭,昼夜不能寐,诸药不效,延至一年有余。诊其脉,左寸浮洪,两尺沉细。知属阴亏阳盛,仿《灵枢》半夏秫米汤,如法煎成;外用肉桂三钱另煎,待冷;黄连三钱另煎,乘热同和入内。徐徐温服,自未至戌尽剂,是夜即得安睡,次日巳牌方醒。随用天王补心丹加肉桂、枸杞、鹿角胶、龟板胶等制丸,调理而愈。

3)尝治一人患不寐,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4)《老老恒言》谓不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联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

30黄述宁医案《黄澹翁医案》扬州汪焕臣间日不寐,怔忪耳鸣,粪后便血紫色,小便多秘不等,大便或溏或泻,饮食多少不等。上四部脉更弱,两尺水火俱衰。《脉诀》云:软而弱者,湿家里恙。乃寒湿凝于血分。徒服养神安心之品何益哉?秦艽、萆薢、苍术、厚朴、泽泻、荆芥、茯苓、神曲。(看不懂,暂存疑)

(出自《冷庐医话》)

张锡纯医案

26

1)天津徐某某,年六十六岁,于季春得不寐证。病因:因性嗜吟咏,暗耗心血,遂致不寐。自冬令间有不寐之时,未尝介意。至春日阳升,病浸加剧。至季春,恒数夜不寐,服一切安眠药皆不效。精神大为衰惫,心中时常发热,懒于饮食,勉强加餐,恒觉食停胃脘不下行,大便干燥,恒服药始下。其脉左部浮弦,右脉尤弦而兼硬,一息五至。

诊断:其脉左浮弦者,肝血虚损,兼肝火上升也。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其右脉弦而兼硬者,胃中酸汁短少,更兼胃气上逆也。酸汁少则不能化食,气上逆则不能息息下行传送饮食,是以食后恒停胃脘不下,而其大便之燥结,亦即由胃腑气化不能下达所致。治此证者,宜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气,滋胃汁,如此以调养肝胃,则夜间自能安睡,食后自不停滞矣。

处方:生山药一两、枸杞八钱、赭石六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白芍五钱、枣仁四钱、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钱半、茵陈钱半、甘草二钱。共煎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煎服两剂,夜间可睡两三点钟,心中已不发热,食量亦少加增,大便仍滞,脉象不若从前之弦硬,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使再服之。

处方:生山药一两、枸杞八钱、赭石六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枣仁四钱、白芍三钱、龙眼肉三钱、生鸡内金钱半、茵陈一钱、远志钱半、甘草钱半。

将药连服三剂,夜间安睡如常,食欲已振,大便亦自然通下。惟脉象仍有弦硬之意。遂将方中龙眼改用八钱,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2)表兄赵某某之妻,年近三旬,得不寐证,兼心中恒惊悸。家中诸事皆其自理,劳心过度,因得诸证。初苦不寐时,不过数日偶然,其过夜半犹能睡,继则常常如此,又继则彻夜不寐,一连七八日,困顿已极,仿佛若睡,陡觉心中怦怦而动,即暮而惊醒,醒后心犹怔忪,移时始定。心常发热,呼吸似觉短气,懒于饮食,大便燥结,四五日始一行。其脉左部弦硬,右部近滑,重诊不实,一息数近六至。

诊断:此因用心过度,心热耗血,更因热生痰之证也。为其血液因热暗耗,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痰停心下,火畏水刑(心属火,痰属水),是以惊悸;其呼吸觉短气者,上焦凝滞之痰碍气之升降也;其大便燥结者,火盛血虚,肠中津液短也。此宜治以利痰、滋阴、降胃、柔肝之剂,再以养心安神之品辅之。

处方:生赭石八钱、枸杞八钱、生地八钱、生山药六钱、瓜蒌仁三钱、天冬六钱、白芍五钱、半夏四钱、枣仁四钱、远志二钱、茵陈钱半、甘草钱半、朱砂二分。前药煎好,送服朱砂末。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心中已不觉热,夜间可睡两点钟,惊悸已愈十之七八,气息亦较前调顺,大便之燥结亦见愈,脉象左部稍见柔和,右部仍有滑象,至数稍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使再服之。

处方:生赭石八钱、枸杞八钱、生地八钱、生山药六钱、龙眼肉五钱、瓜蒌仁五钱、玄参五钱、白芍五钱、枣仁四钱、远志二钱、甘草二钱。

将药连服六剂,彻夜安睡,诸病皆愈。

3)一妇人,年三十许,一月之间未睡半时,自言倦极,仿佛欲睡,即无端惊恐而醒。诊其脉,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轧细,空心时开水送服。吐出胶痰数碗,觉心中异常舒畅。于临睡之先,又送服枣仁细末二钱,其也遂能安睡。后又调以利痰养心安神之药,连服十余剂,其证永不反复矣。

32丁泽周《丁甘仁先生医案》:不寐已久,时轻时剧,苔薄腻,脉弦小。心体亏,心阳亢,不能下交于肾,湿痰中阻,胃因不和。胃不和故卧不安也。拟和胃化痰,交通心肾。白芍二钱、朱茯神三钱、川连一分、枣仁三钱、半夏二钱、远志一钱、肉桂一分、柏子肉二钱、秫米三钱、炙甘草八分。

(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想了解更多,请回复下列关键字

内科

呼吸:感冒 | 流感 | 咽痛 | 过敏性鼻炎 | 大叶性肺炎 | 肺部感染 |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哮喘 | 喘 | 老年性肺炎 | 肺炎合并心衰 | 金葡菌肺炎并脓毒败血症 | 结核性脑膜炎

消化:便秘 | 腹泻 | 产后便秘 | 痢疾 | 胃下垂 | 急性胃痛 | 急性腹胀 | 胃溃疡 | 肝炎 | 脂肪肝 | 阑尾炎 | 急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 | 肠梗阻 | 溃疡性结肠炎 | 胆囊结石 | 胆道梗阻 | 胆总管扩张伴结石 | 胆石症胆囊炎 | 慢性胃炎合并胃息肉 | 肝硬化 | 胆绞痛

心血管:低血压 | 冠心病 | 高血压 | 急性心肌梗死 | 病毒性心肌炎 | 风湿性心脏病 | 心悸

泌尿:尿血症 | 尿石症 | 遗尿症 | 尿道炎 | 小便白浊 | 尿频尿不尽

神经:眩晕 | 顽固性失眠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内分泌:甲亢 | 糖尿病 | 痛风 | 增肥 | 减肥

风湿免疫:白塞氏综合征 | 风湿

疼痛:头痛 | 外阴痛

肿瘤:淋巴瘤 | 癌症 | 肺癌 | 胃癌 | 鼻咽癌 | 肝癌 | 卵巢癌 | 前列腺癌 | 食管癌

血液:白血病

脉管:静脉曲张

外科

皮肤科:鱼尾纹 | 白癜风 | 脱发 | 湿疹 | 祛斑 | 狐臭 | 脚气 | 扁平疣 | 痤疮 | 牛皮癣 | 黑眼圈 | 毛囊炎 | 湿疹 | 花粉过敏 | 荨麻疹 | 丹毒 | 毛孔粗糙 | 干性皮肤 | 油性皮肤 | 汗斑 | 雀斑 | 乳腺炎 | 酒糟鼻 | 银屑病 | 粉刺 | 脂肪瘤 | 皮脂囊肿 | 纤维瘤 | 褥疮

骨科:腰椎病 | 颈椎病 | 腰间盘突出 | 网球肘 | 骨质增生 | 坐骨神经痛

肛肠科:痔疮

妇科

痛经 | 宫外孕 | 不孕 | 月经 | 闭经 | 更年期综合征 | 子宫出血 | 性交痛 | 阴道痉挛 | 阴道瘙痒

男科

不射精 | 遗精 | 前列腺炎 | 早泄 | 男性乳房发育症 | 少精症 | 睾丸痛 | 阳痿 | 前列腺肥大 | 前列腺增生

口腔科

口腔溃疡 | 牙痛 | 口臭

眼科

青光眼 | 白内障 | 眼胀 | 近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