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清治咽痛一例
咽痛(扁桃体炎)
蒋某,女,35岁,北京人,2012年11月15日初诊。自诉其咽喉肿痛甚剧,语言难出,不仅影响工作和饮食,而且咽痛甚剧影响入睡。病已3天,自服抗菌消炎药而罔效。
余查之,其咽喉红肿,有白点,该患体温为摄氏38.6℃,伴大便干,小便黄。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名诊断】咽痛(扁桃体炎及扁桃体周围炎)。
【中医辨证】湿热内盛,上犯于咽。
【中医治则】清热解毒,祛湿利咽。
【中医处方用药】清肺利咽方(自拟经验方)加味。
鱼腥草40克 山豆根30克 玄参15克 板蓝根15克 马勃6克(布包) 牛蒡子9克 桔梗9克 生甘草6克 蝉衣9克 薄荷6克(后下) 连翘9克 浙贝9克 (加)芦根30克 生川军6克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剂,水煎服,每剂分二次服。日服一剂半,分三次服。忌烟酒、辛辣、油腻、饮料及一切滋补营养品等。
【治疗经过和疗效】
患者于2012年11月19日复诊,说她在服第二次药后热退,服药的第三天语声正常,言语自如,饮食及二便正常。
余查其舌苔尚白,舌尖有红点,脉弦滑,知温热已大减,原方去芦根、生川军,继服三剂,日一剂,以善其后。
【医话】
咽痛一病,最为常见,外感与杂病均可有之。中医之咽痛所赅甚广,诸如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蜂窝织炎性咽炎等病皆可纳入中医咽痛一证中。
余临床体会,咽痛一证,属湿热所致者十之八九,属虚寒者极为少见。“清肺利咽方”为余所拟,临床用于治疗舌苔白腻或黄腻之湿热咽痛效果甚好。
本例因便干而加生川军,因发热而加芦根。倘若患者痰多者,又可加法半夏,鼻衄血者加白茅根,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末,舌苔腻而湿盛者加生苡仁。
本方之组成,吸取了吴鞠通银翘散证治咽喉肿痛者加马勃、玄参,吸取了医圣仲景治少阴咽痛之桔梗汤,又吸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印会河老师治咽痛喉肿者用鱼腥草和山豆根之经验,虽为余之所拟,实为纳诸家之经验集于一方,记述于此,供临床参用。
倘若遇到肾阴虚而相火旺,上侵于咽之咽痛,其痛为干涩而痛,体温多正常,无明显红肿,舌多鲜红少苔,脉沉,自当另选知柏地黄汤加减治之。
又,关于山豆根一药,在现代临床应用时为限量使用,一般超过9克时就要求医生签字。
余临床应用山豆根(包括北豆根和广豆根)治疗咽喉肿痛时常用30克(成人量),儿童一般用6-10克(5-10岁),未见不良反应,收效良好,这一经验也是学习印会河先生的经验而来,但必须和鱼腥草30克相配,效果显著。
《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再版自序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这个宝库中,有许多璀璨的宝石和珍珠,《黄帝内经》和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这些宝石和珍珠中最为晶莹的不可多得的珍品。然而,由于年代之久远,文词之古奥,寓意之幽深,珍珠和宝石之光渐被世尘所湮没覆盖,大有被忘却和遗弃之险,甚是令人担忧和惋惜。
余从事中医近四十载,从无知到有知,从学习到应用,内、外、妇、儿各科无所不及,可谓杂也。欲升岱岳,非径奚为。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中,尤其是西医药诊断未明或久治不愈之证,起用仲景之方和法,每能获效时,实令余欣喜万分,仲景大论可谓神矣!无怪乎古今中外之医家对仲景之学说呕心沥血地加以研究,迄今已著成大作千余部之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洋洋大观之盛况,在世界上对一部医学著作能引起如此广泛之反响,实属罕见,也充分证明了仲景大论之价值。余所著《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乃沧海之一粟,仅是个人对仲景大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或纠后人之偏,或明仲景之原意,擦去沉积在宝石上的尘埃和珍珠上的污垢,彰扬仲景之学,使其晶莹闪光,恩惠于世人,愿献点滴微薄之力,也不妄为仲景之后学者。借本书再版之机,增补“论麻黄汤证治”一文,以示麻黄汤之用。若能有其是处,或略有小补,则幸矣。
裴永清乙酉年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