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画百杰著名书画家武烈
武烈 笔名:止戈 1957年 满族 1980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从事新闻美术教育工作40多年,作品丰硕,桃李满园。现为 中国国画院艺术顾问、清华大学美术高级研修班导师、教授,荣宝斋画院特聘讲师。枫乡书画院创办人,院长。被推选《2020当代中国书画百杰》
群山苍苍,大野莽莽,武烈的山水系列以质朴劲健的笔触与雄浑厚忠厚重的色调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与后世不同,在汉唐时代,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以雄强为尚的。晚唐司空图撰《二十四诗品》,首推“雄浑”,其“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句,是何等的开阔襟怀与宏大气象,但到了清人汪士慎,但取“采采流水,篷蓬远春”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数语,以为诗家之极则。两者在审美取向与精神境界上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绘画亦是如此,从唐代吴道子作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到清代“四王”的“化刚劲为和柔,变雄浑为潇洒”对“萧散简远”、“静、净”的追求使中国传统绘画逐渐步入阴柔小巧,萎靡不振,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后,方有吴昌硕、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诸大师以其天风海雨、惊雷奔电式的艺术实践改变了这种颓势。
武烈的艺术是雄强的艺术,是阳刚大气的艺术,他以自己深厚的传统功力与长期的生活体验,真实而深刻的表现了太行山水的风骨与精神,表现了“太行天下脊”的气势与力量。在我看来,其画的现实意义有二:
一是对当今画坛细秀阴柔画风的冲击。
自上世纪80年代“新文人画”兴起以来,在传统艺术形式复兴的同时,一味求淡,求柔的旧文人画的余毒又死灰复燃之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千篇一律,皆细细的线条,淡淡的颜色。画人则大头小身,细腿细脖,或洗澡打扇,或吟诗品茗;画山水则寒山数点,夕阳萧寺,或驴背觅诗,或携琴防友,细腻小巧,无病呻吟,画坛充斥着陈旧腐朽的气息。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武烈的作品气势磅礴,充满了阳刚正气,它是来自内心深出的呐喊,是审美理想与大山精神的融合,是“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是豪放不羁,激越昂扬《大风歌》! 它理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画风。
2004年 8月,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授予黄宾虹奖。
作品《故乡的声音》入选2005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映日黄龙》、《日出东方》等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台湾山美术馆、国务院办公厅、中南海紫光阁、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大使馆等重大单位机构收藏。
作品专集
其作品和业绩先后在《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国画家》等国家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和介绍。出版有《当代中国画家——武烈》、《太行真境——武烈山水画》、《从传统走来——武烈解析荆浩》、《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武烈》、等专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