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舞台,新的评片计划

吞像摄影开启第二期的年度评片会啦!

过去一年中,吞像年度评片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共有330名影友参与了评片课程。我们再接再厉,为大家制定新的学习计划。

2019下半年度评片会以半年为期

每月一个主题,共6期

采用命题拍摄的方式

我们会根据主题推荐一些摄影师作品供大家参考,参与者必须按要求提供与命题相关的摄影作品,老师再根据命题要求来点评。

不要小看评片会,它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选题知识,还能帮助大家有计划、有目的地拍摄,训练“主题意识”。

通过评片课,初学者可以体会到,单张照片对形式感和技术要求的必要性;资深影友和专题拍摄者也能感受到,在专题组照的创作中,单张优秀作品在整组作品中的重要性。所以,并不是只有初学者才可以参加评片会。

许多摄影爱好者都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从而提高摄影水平。那么,快来参加我们的学习计划吧。

第一期

本期主题:《舞台》欢迎想象与拓展,风格不限

点评时间:2019年9月9日20:00

点评地点:吞像直播间(具体方法见文末)

作品要求:

1、每人单幅限投3张,成系列限投8张以内

2、不论单幅还是系列,投稿作品要有标题或一句话图说

3、JPEG格式照片,每张不得大于2M

投稿时间:2019年8月8日-9月8日

舞台是场所的一种,场所是当代摄影经常讨论的议题之一。在现实中,舞台是供演出的台子,也指从事某种活动的场所;在摄影创作中,舞台可以是演出的剧院舞台,也可以是表现人类活动的特定时空。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组跟“舞台”有关的摄影作品。

杉本博司/摄影

杉本博司拍这个系列的时候,他跑到一个又一个已经被遗弃的电影院,架起照相机对准银幕,然后放上一部电影。当电影结束时,电影故事因为底片长时间曝光而在胶片上成为一段空白,但黑暗中的电影院里角角落落的细节却因了长时间曝光而被时间镂刻得棱角分明。

杉本博司被称为哲学摄影家,时间、记忆、梦想以及历史是杉本博司摄影的主题。他往往在摄影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他拍摄的是物的历史。一如他在《海景》系列里,他处理的对象是水和大气。“这两样(水和大气)可说是至今为止对人而言变化最少的东西吧。其他世间万物都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我的艺术的主题是时间。”(杉本博司)在这组《剧院》作品中,我们未必能够了解摄影师真正在思考什么,可是透过杉本博司的作品一定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世界的思考,这不也是摄影的目的么?

Gilles Alonso/摄影

Gilles Alonso是法国里昂的一位专业建筑摄影师,很早以前他就想过拍摄一系列以对称为主题的照片,而剧院是完美的拍摄对象。他走访世界各地的剧院,进行了一项名为“Symmetry Show(对称展)”的拍摄项目。不管是奢华的圆顶剧院还是临时搭起来的露天棚,剧院的结构永远是对称。

从这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稳定性,对称感,摄影师对于画面的控制很老练。这些舞台照展示了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和审美,以及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期待。这是一组漂亮的建筑摄影。

在所有和“舞台”相关的摄影题材中,人类活动是最常见也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跳开剧院舞台的限制,把“舞台”无限延长扩大,作为展示人类活动的特定场所,这才是具有艺术思考的创作。我们可以从几个跟舞台相关的因素来探讨,首先是灯光,特定的灯光效果,是舞台的特色因素;其次是角色,特定的角色出现在特定的场所,这也是舞台的特色因素;再次是造型,根据角色设置的造型,也是舞台的特色因素。

布鲁斯·吉尔登/摄影

布鲁斯·吉尔登是世界知名的马格南摄影师,他的创作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通过闪光灯和突如其来的闯入式拍摄,形成了一种“野蛮暴力”的摄影风格。也正是这种闪光灯的效果,使得街头成了他创作的舞台,往来大街上的行人,成了他镜头下的众生相。

他从1980年就开始一手徕卡相机、一手威达闪光灯,以极其逼近的拍摄距离闪遍纽约大大小小的街道。在布鲁斯的眼中,街头是个“美丽的大灾难”(A Beautiful Catastrophe)剧场,路人是角儿(characters)。这场剧目有两大主角:高大威猛的黑帮,和衣着靓丽光鲜的富人。对布鲁斯来说,采用闪光灯街拍一是制造光暗对比、区分前中后景别等等画面效果,二是这种肉搏式的直闪方式还原他心目的纽约原貌,三也是反抗现实不公的一种方式。

通过使用闪光灯的方式展示舞台效果的摄影师很多,中国摄影师李政德在《新国人》系列作品中,也是通过闪光灯的运用,把发展中的深圳当作大舞台,将个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对新生活的变化以及一幕幕生活工作场景如写真般烙印在时代的幕布上。

辛迪·舍曼/摄影

辛迪·舍曼是美国著名摄影家,善于以自拍照反映西方社会不同年代典型的女性形象。

《无题电影剧照》系列作品不仅是辛迪·舍曼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也是当代艺术史和摄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1977年大学毕业后,辛迪·舍曼便开始创作这组作品,在作品中既是主角又是导演,她通过自己拍摄、扮演不同的女性角色诠释当时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在面对着照相机进行的千面人般的表演中,辛迪·舍曼舍去了自我,这些照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拍像,而是面具式的仪式性表演。

在这些作品中,辛迪·舍曼将生活当作舞台,独自扮演着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通过不同的造型和妆容,表现不同的女性形象。她的所有创作都是针对女性身份的阐述,她搭住了每个时期的脉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无题电影剧照》,到80年代初的《杂志中心跨页》、80年代后期的《历史的肖像》,一直到本世纪的《好莱坞类型》、《小丑》、《贵妇肖像》。在《历史的肖像》中,舍曼戏仿了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形象,引发我们对于艺术史的深思。在《贵妇肖像》中舍曼扮演了“某个”年龄段的女性,这些政客的夫人、艺术赞助人、家庭主妇被文化俗套塑造了品位,她们崇尚年轻、美貌、财富、地位,又因为年华老去,落后时尚而苦苦挣扎,她们整容、穿过时俗艳的服装,试图继续停留在自己崇尚的层次,这种尴尬的处境使这些照片成为纪念碑式的肖像。

在摄影创作中,舞台是一个有趣的议题,尤其加入了人的活动的因素以后。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具有戏剧色彩的场景,通过摄影的语言将现实世界舞台化,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

订阅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