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传授给弟子的“入门九方”,建议收藏学习
国医大师传授给弟子的 “入门九方”
“入门九方”,是国医大师的临证九个基础方,是临证经验之真传。9首方剂,以脏腑为纲,特有的“三联药组”的形式组方,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亦体现重视脏腑辨证的学术思想。还在等什么?快快收藏吧~~
1.心者,君主之官也。心主神明,安神定志
西党参10g 生北芪10g 紫丹参7g(君) 干小麦15g 大红枣10g 生甘草5g(臣) 云茯神15g 炒枣仁15g 川郁金10g(佐) 灯心草3g(使)
(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下同)
此方乃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麦大枣汤”加减化载而成。方中君药组益气活血,臣药组养心柔肝,佐药组安神开郁,使药组清心安神。四组药共奏养心柔肝、安神定志之功,可用于治疗失眠症、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症、心悸等。
2.肝者,将军之官也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君) 北柴胡12g 川郁金12g 制香附12g(臣) 法半夏10g 广陈皮10g 淡黄芩10g(佐) 大红枣10g 生姜片10g 生甘草5g(使)
此方乃《伤寒论》之“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君药组益气活血,臣药组疏肝解郁,佐药组清热化痰,使药组益气生津,调和诸药。凡与气、血、痰、热相关的疾病,均可以此方加减。
3.肺者,司呼吸,为娇脏、储痰之器,变则为咳喘
西洋参7g 生北芪7g 紫丹参7g(君) 炙麻绒10g 北细辛3g 生姜片5g(臣) 漂射干10g 清紫菀10g 款冬花10g(佐) 清半夏7g 五味子3g 大红枣10g(使)
此方乃《金匮要略》之“射干麻黄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君药组益气活血,臣药组解表散寒,佐药组降逆定喘,使药组化痰和中。四联药组共奏解表散寒、化痰降逆之功,用于治疗肺失清肃,气机上逆之咳喘上气,喉中痰鸣辘辘,痰鸣如蛙,咳吐不利者。
4.脾者,中州也,运化水谷,变则为吐泻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7g(君) 老干姜10g 上肉桂5g 炙甘草12g(臣) 炒白术10g 炒六曲15g 谷麦芽各15g(佐) 大红枣10g(使)
此方乃《伤寒论》之“理中丸”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君药组益气活血,臣药组温中散寒,佐药组健脾开胃。四联药组共奏益气温中、健脾开胃之功效。凡中焦虚寒,完谷不化,腹痛腹泻、呕吐下利者,可以此方加减。
5.肾者,腰之府,藏精也。内有真阳,虚则为痿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7g(君) 干地黄15g 淮山药10g 山萸肉10g(臣) 炒泽泻10g 牡丹皮10g 云茯苓10g(佐) 炮附子6g 上肉桂6g 炙甘草5g(使)
此方乃《金匮要略》之“肾气丸”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君药组益气活血;臣药组滋补肝肾;佐药组健脾泻浊,平龙雷相火;使药补命门真阳。四联药组,治疗腰痛、足软、水肿,腰以下冷,阳痿早泄,小便不利,以及消渴病属肾阳不足、痰饮内停证者。
6.脑者,奇恒之府,安神以定志也
西洋参7g 生北芪7g 紫丹参7g (君) 酸枣仁15g 云茯神12g 龙眼肉10g(臣) 肥知母10g 正川芎6g 川郁金10g(佐) 生甘草5g(使)
此方乃《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加减化裁而成。属于滋养安神剂,其病机乃禀赋薄弱,气血两虚,功能衰退。方中君药组益气养血,臣药组养心安神,佐药组开郁清热,使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血安神之效,用于治疗虚烦难寐,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
7.三焦者,有名无实,行津液,病则为痰饮,治在中焦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7g(君) 云茯苓15g 炒白术10g 化橘红6g(臣) 川桂枝10g 炮干姜10g 车前子6g(佐) 大红枣10g 炙甘草5g(使)
此方乃《金匮要略》之“茯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而成。属于祛湿剂,其病机乃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君药益气活血,臣药燥湿逐饮,佐药通阳利水。四联药组,共奏涤痰镇眩、通阳温中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心悸目眩、心下痞满、气短咳嗽。
8.胃者,水谷之海,后天之本
太子参15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君) 川桂枝6g 杭白芍12g 广橘络6g (臣) 炒白术10g 大红枣10g 生姜片10g(佐) 鲜饴糖20g 生甘草5g(使)
此方乃《伤寒论》之“小建中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君药组益气活血,臣药组敛阴引阳,佐药组健脾和胃。四联药组共奏益气补中、健脾和胃之功,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导致的胃脘疼痛,与脾胃相关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痛经等。
9.大肠者,与肺为表里。肠痢者,火克金也
西洋参7g 生北芪7g 紫丹参7g (君) 白头翁12g 川黄连12g 川黄柏12g(臣) 苦秦皮10g 蒲公英10g 金银花10g(佐) 车前子10g 生甘草5g(使)
此方乃《伤寒论》之“白头翁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君药组益气活血,臣药组清热凉血,佐药组解毒止痢。全方共奏清热利肠、凉血止痢之功,用于治疗下利脓血、疫毒痢疾、腹痛灼热、里急后重。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