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果|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成型技术

1 成果介绍
针对国家矿山、冶金和水泥等行业对高性能耐磨材料的重大需求,团队首次提出以碳化钒(VC)为主耐磨相,采用原子置换控制技术、团球化控制技术、耐磨相与基体的协同控制技术,开发出了高品质的高钒耐磨合金材料,解决了耐磨材料强韧性不匹配、性能不均、耐磨性差等问题;发明了双金属液-液、自熔铸渗及液-固复合技术,提高了耐磨部件性价比,大大提高了机械装备使用寿命及作业效率,满足了我国机械装备快速发展对金属耐磨材料的重大需求。
2 成果创新点:
(1)确定了高钒合金的耐磨相结构类型,提出耐磨相控制方法与高钒合金成分设计原则,研制出了高钒合金。首次发现I型碳化钒(VC)内部存在纳米增强粒子,且与基体存在共格关系。采用原子置换控制技术,解决了碳化钒多种结构并存难题,获得了团球化且弥散分布的VC相。
(2)提出了与VC匹配的奥氏体储能效应理论,控制了磨损稳定性。通过建立能量储放模型,控制了高钒合金的基体组织;确定了高钒合金的最佳奥氏体量和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揭示了高钒合金成分、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的内在关联,解决了耐磨材料磨损稳定性控制问题。
(3)发明了高钒合金与低合金钢的液-液复合技术、局部自熔铸渗复合技术和半连续复合铸造高钒合金与低合金钢的液-固复合技术。采用控量、控时、控温及随流液面保护技术,实现了不同金属液-液复合。通过热物性匹配,控制小局部还原气氛,实现了自熔铸渗复合成型。
(4)发明了半连续复合铸造高钒合金与低合金钢的液-固复合技术。基于热容量耦合,采用电磁感应技术,控制液面温度与结晶拉拔速度,解决了液-固复合非稳态凝固过程组织和应力诱发裂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不同物性参数金属复合的高性价比集成。
3 成果应用范围
该项目开发了轧辊、导卫板、颚板、圆锥衬板、衬板等高钒合金产品,耐磨性比高铬合金提高4-5倍,比钨系高速钢提高5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各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2篇(SCI/EI收录59篇);省部级成果鉴定6项。

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使用安全性,正在推广到于深海油田钻井、隧道掘进、重型装甲、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相关装备。

需要提供产业化需要的生产线建设费,包括:设备、厂房建设、及工人的劳务费等,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问题可以进一步协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