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候气补泻
2006-03-23 19:46:25
一、何谓候气针灸(刺)补泻?
当毫**进穴位后,静心等待针下“气至”(俗称“得气”)时,正确分辨邪正(营卫),而恰当运用手法,进行泻邪或补正(包括导气)的**操作过程。属《内经》传统的针灸学术思想体系范畴。
二、为何要进行候气补泻?
旨在提高**的疗效,从针灸的“必然王国”进入针灸的“自由王国”,达到《内经》“可玩往来”的境地。
三、如何进行候气补泻?
1、正确辨证,选取穴位
① 审因分经辨证; ② 人迎寸口诊脉。
2、要知邪气营卫的往来规律
① 营气按十二时辰行旺于十二经脉之中,按“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次序循环;
② 卫气按“水下百刻”运行出入于十二经脉之外,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日间按太阳、少阳、阳明、阴分、太阳……规律运行,卯时出于目,酉时入于肾;夜间按五行相克,肾、心、肺、肝、脾、肾……规律运行,酉时入于肾,卯时出于目;
③ 邪气不定期循营卫之道往来出入。
3、 知针下邪正营卫的特征
①“邪气”来也“紧而疾”;
②“谷气”(营气)来也“徐而和”;
③“卫气”“滑而疾”(骠悍滑疾)。
4、知泻邪补正(包括导气)的正确手法
①泻邪——疾入徐出 ② 补正——徐入疾出 ③ 导气(不补不泻)——徐入徐出
5、掌握补泻的“度”(“气至”的第二涵义)
① 一般以病人感到“舒服”为“度”,泻则“若有所失”;补则“若有所得”;导则“气至病所”。部分病人感到泻则“针下凉”,补则“针下热”。
② 要知经络敏感度有四种情况:
a、气先针行 b、气与针相逢 c、针已出,气独行 d、数次乃知
要求:
1.医生与病人均须“神朝”(全神贯注,全情投入,“神在秋毫”);
2.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医术,心灵手巧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3.必须学习和运用《内经》和有一定的古文修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