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在一起》终于为“最美逆行者”正了名!

人类不能让时间暂停,

但人类可以创造拐点!

——《在一起》

文丨旧故麻袋

“抗疫剧”或许是记载2020年最好的题材,我们共同经历了这一场“浩劫”,对生命和情感有了新的认识,那些汗与泪,那些苦与痛,都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感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不顾一切、感恩志愿者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感恩所有心系疫情的人们积极配合防疫……
国内疫情已在掌控之中,个别地区偶有零星病例出现,也会被及时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大家复工复产,国庆节更是一派欣欣向荣,这样普通平凡的日常让我们更加不能忘记之前疫情期间的昏暗,更加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胜利,于是我们记录,用影像来记载这段时光,以此来缅怀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致敬救护的英雄。
《在一起》,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为基础,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十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平凡又伟大的人和事,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十个独立故事,讲述抗疫期间众生相,焦聚小人物,各行各业都有着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主力军:有武汉当地的各院医务人员和各地支援的医疗队;有联防联控的社区人员和普通民众;有加班加点为口罩奔波的人们;有投身抗疫事业的年轻志愿者;有日夜辛劳的外卖小哥和专车志愿者……这些故事的片段曾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熟悉,亲切,所以会被感动。
第一个故事就瞬间把观众带回了九个月前的春节前夕,武汉多家医院陆续接到不明肺炎的病人,情况危急,一边查找感染源,一边寻求诊治方案,从“不明肺炎”到“类似非典”再到“新型冠状肺炎”,医务人员不分昼夜,用最短的时间找出了病因,但越来越多的病人让医院犯了难:隔离区床位不足、医护人员人手不足、防护用品储备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峻,甚至因为前期防护不到位出现了护士感染,很多医护人员都开始打“退堂鼓”,关乎生死,人人都会害怕。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二话不说就揽下了重活,各个医院的类似病人都往金银潭医院送。
隔离区床位不足,就将普通区住院区临时改造成隔离区,增加床位;医护人员要请假的一律准假,然后向其他医院借人手;防护用品储备不足就向上级反映,向周边的医院借调;在张定宇院长的战略布防下,一切井然有序,但他自己却患有渐冻症,过度劳累加速了他的病症,为了不愿让其他人看见,迈不动腿的他在和同事上楼梯前,假装忘了东西在办公室,让同事先走,自己却在同事走远后,一步一步艰难的迈向楼梯。
这样的医者仁心值得所有人铭记,还有周一围和张天爱饰演的角色原型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病区副主任涂盛锦医生以及他的妻子护士曹珊,他们在防疫期间为了不让家人和孩子感染,坚持每天睡车上,不仅能及时回医院还能确保家人的平安。
第一单元的故事就让观众放心下来,没有假大空,没有故意侧重哪一方,摄制组秉着还原真实历史的角度,谨慎地拍摄每一位值得被铭记的抗疫英雄,大到医院院长,小到医院护工,故事讲述克制收敛,却很容易打动观众,没有刻意烘托气氛,刻意煽情,但观众能够感受到真实。
故事也并非一味展现抗疫工作者的高光伟,还展现了疫情中各种残酷的真实,比如《摆渡人》里医生的害怕与崩溃,小女孩因为家人确诊和离世独自一人在家中生活,这些人只是一类人的代表,背后却有着千千万万拥有同样遭遇的人,可见疫情前期的武汉,医疗力量不足的现实是多么残酷。
小人物刻画真实可信,代入感极强,比如雷佳音饰演的外卖员,没想着建功立业,只是想在疫情中为大家带去一份温暖,在大家被需要的时候,为大家送上可口的饭菜。
每个单元都会给观众带来不少的震撼和感动,但质量也参差不齐,并不是说《在一起》整部剧都很完美,它有瑕疵,整体表现中规中矩,这大概就是故事高度压缩的弊病,想呈现的部分很多,但苦于篇幅有限,所以会比较细碎,但在记忆中能找到类似的片段,已实属不易。
《在一起》不算优秀,但它展现了小人物在抗疫工作中的热血和勇敢,可能在观众眼里有些片段还是过于煽情了,但真实事件中,每一个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无时无刻都在担心自己会感染,对家人、朋友和身边的每一个病患都无比珍惜,煽情吗?不过是生命生死纠葛里的真心真情罢了。
历史终究会成为过去,但记忆会成为永恒,这段记忆,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特别是封城的武汉,感触更为深刻。未来,或许我们会向后辈提起这段历史,要用怎样的口吻去回味?或许是伤感、或许是无奈、或许是叹息……但无论哪种,请感恩的看待这段历史,它是抗疫英雄用生命堆砌起围墙,为墙外的人们阻挡了病毒,那些逝去的生命不是数字,是鲜活的,是可敬的。
最后用苏心那句话做结尾: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