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孩子们失去了…...
智能手机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的孩子们失去了......
作者:牧柔
图片:网络
点击上方绿标 主播乔茗为你播读
在这个全民手机时代,越来越多的熊孩子义无反顾地步入了“低头族”的行列,玩手机游戏上瘾,饭不好好吃,作业也不按时做,作为熊孩子的爹妈,你一定曾经或正在与他们斗智斗勇,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带来了6份议案、9份建议,其中一份题为“关于全面禁止智能手机进人中小学校园的建议”。
0 1
因为你懒,手机替代了陪伴
很多家长习惯拿手机哄孩子,图个方便省事,当然,也有不少家长确实是忙碌中的无奈选择。但是,他们或许不知道,孩子在玩手机的同时,失去了什么?
“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生前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他说:“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作为研发者,他深知智能产品对孩子的伤害。
春节时亲戚聚会,饭桌上有几个小孩子,他们很快吃完饭了开始嬉闹,大人们要打麻将觉得孩子吵,立刻有人甩给他们几个一部手机。立刻,孩子们安静下来,熟练地打开手机找到想玩的游戏,几个人聚成一团一声不吭,都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
手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成了“哄娃神器”?孩子不吃饭、孩子打扰我们工作、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今年1月,河南洛阳国际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小智的一篇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被语文老师分享到了网络上,小智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每天都用吃早饭、起床、睡觉等时间来玩他的宝贝——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换,哪怕是我的生命。”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少年沉迷于手机的原因,家长和社会都需要反思。很多家长因为懒,才会让孩子玩手机去解放自己。可以多陪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亲子阅读、玩些社区游戏等等,都可以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温暖陪伴让孩子慢慢戒掉对手机的依赖,不再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0 2
没有引导,失去健康
孩子的时间很多,由于太小没有时间管理的意识,很多时候玩手机就上瘾了首先,熊孩子有时间玩手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太充裕,而是他们还没有学会管理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时间一多,自然就会找事情将其填满,这是人之常情。我相信其他熊孩子也是这样,他不是没事可做,而是他不知道自己应该用这些空余时间做些什么。
其次,孩子过度痴迷手机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积极向上的自我愉悦的正能量。在孩子世界缺乏正能量活动的引导下,手机作为动动手指就能获得愉悦的东西,自然很容易乘虚而入。其实,他们玩的并不是手机,而是空虚和无聊啊!作为家长,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让孩子的欲望膨胀。如果我们可以抑制住内心的冲动教会孩子延迟满足,那将会是我们能教给孩子最好的技能。
现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镜,多是因为过早接触电子屏幕造成的。因为动画片或者儿童游戏大多色彩艳丽,画面转换过快,极易让孩子的视觉神经系统疲劳。来自电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强烈的,适应了快节奏的孩子,很难在相对平淡的、静态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凝聚注意力。同时,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场景是,孩子想要玩手机游戏,作为父母当时不一定马上答应他,而是可以适时的和孩子提出要求。比如,把老师要求的作业保质保量完成以后,或者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干净以后,总之可以是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学习的方面。等孩子通过一个阶段达到了以上的要求,再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等待,控制冲动,更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也让他们真正的学到了东西,改变了以往的不良习惯。
0 3
失去榜样,难达共识
有家长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与孩子达成共识很重要。
怎样的家长就有怎样的孩子。要知道,首先把手机引入家庭的并不是熊孩子,而是我们。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身为家长的你,当你12点还在玩手机,当你通宵追剧时,当你信誓旦旦要开始每天运动,才一周就要放弃时,请你想想你的孩子会怎样看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不好,要改的是原件。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歇斯底里,而是反思与修正。
在如今的工作生活中,完全禁止使用手机不切合实际也不必要,当家长需要使用手机时,可以跟孩子商量,这样设定好时间、界限,又能平等沟通,这样一来使用手机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便不会有疏离的感觉。只有你自己做好了,才不会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歇斯底里,才更有劝说的底气。
还有闹钟定时、沙漏定时法……这样温柔的引导,比简单粗暴地制止或者放纵要麻烦,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塑造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内化为他对于电子产品的认知,让他知道电子产品就像他的其他玩具一样,他当然有权利玩,但是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网上也有很多关于如何加强校园手机管控的讨论,也包括要求借鉴国外经验。所有这一切,在很多程度上,都是治标不治本。今天有智能手机,明天会有一个更智能的工具。当家长使用手机,不是合理的工作或放松需要,而是养成无故刷手机的习惯时,就需要特别的自我约束了。可以尝试离手机远一点,把它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高质量的陪伴要有爱和情感的投入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要有倾听, 要有语言和肢体的交流,要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看到孩子的进步。
这一代孩子生活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信息化社会里,家长忙碌让孩子失去了最贴心的陪伴,手机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如果没有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将来失去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后,他们可能还是会沉迷在各种智能工具中,甚至无法抵抗更多的外在诱惑!帮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作成表形成习惯,给予足够的信任和犯错的机会,做到学习工作和娱乐两不误。任何简单粗暴地方法都有后遗症,找外因不如找内因。教育没有捷径,除了一颗爱孩子的心,我们更要有懂孩子的方法。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