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银幕上,张爱玲与琼瑶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文化产业评论

4小时前

10月22日,由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正式上映。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小说,又有金牌编剧、导演加持的电影被观众赋予了很高的期待。然而影片上映后却迎来了一片骂声,豆瓣评分一路降到5.5,关于电影本身的争议不断。抛开选角等有关许鞍华影视化处理的种种议论,《第一炉香》不被认可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将张爱玲的作品搬上银幕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尽管口碑和票房都不尽如人意,但是《第一炉香》的话题性却超乎此前所有的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有人认为,不恰当的影视化“糟蹋”了张爱玲的作品,笔者却认为,话题性本身也是一种成功。在争论声中,张爱玲这部不那么出名的中篇小说为更多人所知,而作品本身正是在持续的吵闹声中、在不断的误读中丰富了它的意义。

作者 | 王艺璇(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卢敏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5710字 |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第一炉香》上映前拥有了太高的期待,这种期待主要来自观众对其豪华制作班底的信任。导演许鞍华自不必说,香港新浪潮曾经的旗手,先后三次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其它奖项更是不计其数。她是香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三个导演之一,去年刚刚荣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其他的主创人员也可以用重量级来形容——编剧是著名作家王安忆,摄影执导是杜可风,音乐总监是坂本龙一,音效是杜笃之,服装是和田惠美,就连研究张爱玲的专家、当代著名学者许子东都在里面跑了个龙套。

然而,这样一个大师云集的豪华阵容却没能为《第一炉香》迎来好口碑,从宣发到上映,电影多次被网友骂上热搜,豆瓣评分一路跌到5.5。

10月26日,一条#第一炉香问题出在哪里#的微博话题冲上热搜,短短数小时阅读量高达2.4亿,讨论次数达2.2万。从吐槽选角的“第一炉钢”到吐槽台词的“青春疼痛文学”,网友的 “狂欢式吐槽”甚至比电影精彩。10月28日,画风有所转变,“第一炉香评论两极化”冲上热搜,部分网友表达了电影并没有那么糟糕、应该避免跟风黑的观点。

那么,《第一炉香》究竟是烂片还是神作?一部顶级配置的影片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比电影本身还精彩的“狂欢式吐槽”现象?

口味的两极分化:大师们的集体翻车还是颇有意味的改编?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但是相较于耳熟能详的《倾城之恋》或《半生缘》,这部小说又不是那么的广为人所知。在原著中,女学生葛薇龙为了留在香港继续求学,投靠了与亲戚断绝关系多年的、富有寡居的亲姑母,并在姑母的影响下进入交际场,一步步堕入深渊。

“爱情战争”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是裹挟着情欲与物欲、真情与算计的混合体。女性在“低到尘埃里”的、决绝的情感中败给男性,却以此确证着自身的存在。但是在电影《第一炉香》中,这种决绝的情感变得笨拙又或低级。

对《第一炉香》的吐槽首先集中在选角上。从“第一炉钢” “骆驼祥子”,到“彭于晏在垦丁,马思纯演左耳”,从身材服装到演员演技,没有一个能逃过网友们妙语连珠的点评。

除了演员不合适,《第一炉香》更广为诟病的是“青春疼痛文学”的台词,在这一点上,电影呈现出的质感与下沉的宣发策略相当一致。电影的英文名是Love After Love,爱了又爱,核心宣传语叫“爱是比深爱更深的不爱”,定档21.10.22 寓意“爱你是爱而不得”。而主演马思纯的微博里,“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也早就预告了“青春疼痛文学”的画风。

△主演马思纯的微博

不过,在另一些网友的意见里,许鞍华的翻拍或许未尽如人意,但是也呈现了张爱玲作品的一面,而“青春疼痛文学”的解读则是对电影的曲解与误读。那么,究竟怎么才算呈现出了真正的张爱玲?或者,谁有资格定义什么是张爱玲?

这还要从张爱玲电影的改编历史说起。

银幕上,张爱玲与琼瑶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马尔克斯说:“一流的小说常常拍不出一流的电影,一流的电影往往改编自三流的小说。”而张爱玲小说的改编历史,充分验证了马尔克斯的话。

“人们听到张爱玲都得晕倒”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已被多次搬上银幕,其中,仅许鞍华自己就进行了两次尝试。

许鞍华第一次拍张爱玲在1984年,彼时的许鞍华急于离开邵氏,为了履约,草草拍完了《倾城之恋》。然而由于台词过于文学化,人物也与原著不符,《倾城之恋》口碑票房扑街,在当年仅收获813万港元的票房称谓了许鞍华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滑铁卢。这次失败使得继续改编张爱玲的作品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事,用许鞍华的话说,“人们听到张爱玲都得晕倒”。

此后的改编大都有着《倾城之恋》相似的境遇——上映后口碑毁誉参半,放诸影史默默无闻,最重要的是,难逃票房惨淡的厄运。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拍摄的《怨女》以及1997年许鞍华的《半生缘》皆是如此。

1994年,关锦鹏导演、林奕华编剧的《红玫瑰白玫瑰》境遇稍好,在当年获得5项金马奖奖项,并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提名。然而《红玫瑰白玫瑰》的票房表现力仍然与其知名度不匹配。1994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红玫瑰白玫瑰》排名在100名开外,票房也仅有180多万。

纵览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唯一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要数2007年李安导演的《色戒》。内陆票房达到了1.2亿,全球票房更是达到了6700万美元。《色戒》更为李安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金狮奖,7项金马奖奖项。

△张爱玲作品电影改编列表

由于票房涉及两岸三地的不同电影市场,难以统一,姑且以豆瓣标记人数作为影片知名度的一个参考

在剧集方面,同样缺乏改编成功的范例。从2002年的《半生缘》,到去年同样改编自《半生缘》的《情深缘起》,至今仅有四部剧集作品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2010年之前的《半生缘》《倾城之恋》都在剧情上做了大幅扩展,口碑较好,也都收到了较好的收视率,但是剧集本身在情节的大幅扩展中,不免丢失了张爱玲冷眼世间的味道,摇身一变成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浪漫情节剧。

在《倾城之恋》之后的十年里,再没有出现过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剧集。而去年由杨亚洲和杨博导演、刘嘉玲和蒋欣等主演的《情深缘起》,以豆瓣3.0的低分刷新了张爱玲小说改编影视作品的口碑新低。

△张爱玲作品电视剧改编列表

整体来看,尽管张爱玲在文坛有着重量级的地位,但由其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却数量较少,并且始终难以摆脱票房魔咒。

而为数不多的成功作品,如电视剧《半生缘》《倾城之恋》或者电影《色戒》,都从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原作,不仅对原著进行了情节上的扩充,更依托谍战剧或是浪漫情节剧的外壳,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化,常常面临某种来自于改编者或观众的误读,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青春疼痛文学或琼瑶剧。即便是目前影视化最成功的《色戒》,至今最为观众所津津乐道仍然是其中的大尺度桥段。

那么,张爱玲的作品改编影视作品为何如此困难?从原著作品到改编者再到观众,中间的层层误读又是因何而起呢?

银幕上的张爱玲,要么看不见,要么被误读

张爱玲的作品影视改编之难,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张爱玲的文字魅力太强了,导致形式与内容浑然一体,难以剥离。正如编剧朱天文所说,“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载体。越是风格性强的小说,越是难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文字谁抵抗得了?离开了她的文字,就也离开了她的内容。如果你想改编成电影,她的文字,绝对是一个最大的幻觉和陷阱。”

例如,《第一炉香》的小说中对姑母家别墅的描写:“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

电影中的别墅给出了精致感与神秘感,但是影像却始终难以抵达文字的精准表述。最原汁原味的呈现往往显得空洞,反而需要通过添枝加叶的方式,构建符合影像表述系统的故事,即便这故事可能严重脱离原著。

△《第一炉香》电影中的别墅

其次,也是更关键的一点,张爱玲书写的作品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天然的斥力。细数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金锁记》里的七巧变态扭曲,亲手毁掉了自己儿女的幸福;《色戒》里的王佳芝丧失政治立场,在关键时刻给汉奸通风报信;《第一炉香》的葛薇龙更是“自愿”从女学生堕落为资本世界里男性的玩物。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若放置于世俗的评判标准下,往往处于严重的道德劣势,而大众更期待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在这种期待下,张爱玲小说中的主角总被轻易地贴上“渣男”“渣女”“汉奸”等标签。

这种斥力在观众对台词的反应上则表现的更为明显。犹如“土味情话”的台词是网友们的重点吐槽对象。在影院观影过程中,这些“土味情话”也引发了接连不断的笑声。

不过很多网友大概不知道,一部分广为诟病的“土味情话”其实是直接来自原著的。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

她把手拔着身下的草,缓缓地问道:“乔琪,你从来没有做过未来的打算么?”乔琪笑到:“怎么没有?譬如说,我打算来看你,如果今天晚上有月亮的话。”

放在原著的语境中,乔琪的放荡形象跃然纸上,丝毫不觉得突兀。电影中几乎照搬了这段对话,但是却引发了一阵尴尬笑声——显然,在今时今日的语境之下,乔琪的回答成了低级的调情。

另一句被网友奉为《第一炉香》爱情金句之一的“我爱你,关你什么事?”也是出自张爱玲本人之手:

乔琪笑道:“你也用不着我来编谎给你听。你自己会哄自己。总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我是多么可鄙的一个人。那时候,你也要懊悔你为我牺牲了这许多!一气,就把我杀了,也说不定!我简直害怕!”薇龙笑道:“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字还是那几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变,在彼时的语境下能摧肝裂胆的词句,到了银幕上,从演员的口中说出,却成了尴尬的“土味情话”或“土味宣传”。

产生这种有趣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天然的处于大众文化的语境之中,因而容易造成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化之间的某种误读。

用直白的话说就是,因为观众对青春疼痛的路数烂熟于心,但对于严肃文学涉猎较少,这些“原汁原味”的台词不意间轻触了观众对于所有泛滥的青春爱情片的记忆,并在一瞬间建立了意涵上的联系。

以上两点直接导致了张爱玲作品的改编困境:由于风格性强,文字与内容的浑然一体,照搬原著的改编策略会失其精髓,导致张爱玲的作品在银幕上“泯然众人”;同时因为其风格放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很容易被误读,因此稍有不慎就成了大众眼里“渣男配渣女的狗血故事”和满篇“土味情话”。

《第一炉香》所展现出来的问题显然属于后者。网友之争不过在于,到底是许鞍华误读了张爱玲,还是我们误读了许鞍华。

反正都是误会。

不过,既然知道一场误会在所难免,那么是不是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拍?拍成这样,许鞍华是不是对不起就张爱玲?

或许吵一吵,也是好事

尽管《第一炉香》在口碑和票房上都遭遇了彻底的失败,但是在话题的热度上,电影却超乎此前所有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对于许鞍华导演而言,在几次被“骂上热搜”的过程中,她所受到的关注也远超她去年获得威尼斯终身成就奖之时。

热火朝天的争吵透露出了对名著改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对名著的不当影视化“糟蹋”了张爱玲的作品,严肃文学的市场注定是小的,要么就不要改编,如果改编也要找准利基市场,避免误读造成的混乱局面;另一种观点却认为,话题性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笔者认为,一方面,在争论声中,张爱玲这部不那么出名的中篇小说也为更多人所知。正如导演本人所表示的,就算为了“骂电影”而关注讨论文学也是好的。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含义从来不是板上钉钉的,而是在持续的吵闹声中、在不断的误读中被改编者和观众生产出来的。

在改编的成功范例《色戒》中,李安同样“曲解”了张爱玲的原意。原著里易先生处决了王佳芝回到家,“脸上又憋不住的喜气洋洋,带三分春色”,电影中却以易先生在王佳芝床前怀悼结束,着落了观众感情。

没有人会怪罪李安的曲解,因为作品的含义是变动不居的,它始终流淌在崭新的作品与观众的认知中。 只是这一次,张爱玲不小心成了疼痛文学,引发了一场小灾难。

不过许鞍华仍有输的底气。

“正式的来讲,通过这次这些讨论,我感觉其实我要思考的真的是一个文学的改编做到怎么样,才能满足大部分的观众。因为这个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是通过某种方式去尝试,可是经常有很多人不卖账,我想知道为什么,以及我们要怎么做以后才会好一点。”

第三次挑战张爱玲,74岁的许鞍华没有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但她想的仍是“要怎么做以后才会好一点”。而当下这部电影所掀起的话题讨论或许已经为未来提供了某种契机。

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

参考文献:

IP价值观.《半生缘》改名、翻车!数据解读张爱玲IP改编的冰与火

澎湃新闻.许鞍华直面《第一炉香》争议:我自己都没跟上自己

看理想.“跑龙套”的许子东,谈他眼中的《第一炉香》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0)

相关推荐

  • 张爱玲的“虱子”与许鞍华的“袍子”

    张爱玲向左,许鞍华向右. 这可能注定是一张不及格的答卷. 即便有许鞍华.王安忆.坂本龙一.杜可风的庞大阵容.即便有车见车载的彭于晏. 改编张爱玲小说,本来就是一件危险而富有挑战的事. "华丽 ...

  • 经典IP影视改编的还原与异变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4-30 09:46 X 作者:张格非 张爱玲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可谓自成一派.经久不衰,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倾城之恋> ...

  • 每日荐书20210908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传奇>:张爱玲首部中短篇小说集.1944年8月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张爱玲设计封面,"整个一色的孔雀蓝,没有图案,只印上黑字,不留半点空白",由 ...

  • 电影营销错位频出,下沉市场为什么不好“骗”了?

     文 │绯飞 当文艺爱情遇上抖音下沉市场,会发生什么?<第一炉香>的抖音土味物料或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对于抖音上这些搭配着青春疼痛文案的短视频物料,与上映前疯狂抨击的态度不同,&qu ...

  • 从《第一炉香》谈起:张爱玲为何难以改编 ?

    "我年轻时,其实是从读张爱玲开始,对于上海有一个想象.七八十年代,我看了好多讲旧上海的书,尤其关于杜月笙.帮会.租界.我想所有的香港人都觉得上海特别有魅力,这个感觉是真确的."三年 ...

  • 带着镣铐跳舞的杰作

    以"新青年.新故事.新力量"为口号的"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Zhejiang International Youth Film Festival)10月30日至 ...

  • 文人李安:四部电影与文学交织的重楼梦影

    本周五,由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就会开始全国公映了.张爱玲的小说一直是电影改编的热门,从<倾城之恋><怨女><红玫瑰 ...

  • 《第一炉香》预告曝光,马思纯彭于晏首搭档,原著和电影差别大吗

    近日,彭于晏首次搭档马思纯,两人一起合作的有张爱玲作为原著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曝光了最新的预告,这一部电影在选角这一方面就已经获得很多网友的关注了,马思纯加上彭于晏这样的新鲜搭档,为这一 ...

  • 《第一炉香》:以暖拍寒,冷得彻骨

    来源:北京晚报 2021-10-28 09:38 作者:袁云儿 早在电影<第一炉香>公布阵容时,有关男女主角的选角就引发了网友争议.待到影片上映后,主演马思纯和彭于晏则毫不意外地遭到大面积 ...

  • 《第一炉香》上映三天票房2000万,“土味营销”刷新“许鞍华最低分”?

    "爱是比深爱更深的不爱." 预告片这句"比外语更难懂的中文",彷佛已经为<第一炉香>奠定了整个基调.10月22日,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改编自张爱玲小 ...

  • 据说,看电影前先读原著是一个文青的基本修养?

    最近上映的<第一炉香>掀起讨论热潮,观后口碑褒贬参半,不过话说回来有讨论才有热度,不知道这部众星云集.大咖加持的新片大家是否看过了呢? 图片来源网络 许鞍华导演改编张爱玲作品不是第一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