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牢记曾国藩这句话: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人到中年,当有战战兢兢之心。
年轻时候的莽撞是因为无知,中年时候的谨慎是因为知道、了解之后的敬畏。
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曾国藩这句话让我心有戚戚,感怀不已。
事实就是如此,人越是走向成熟,就越没有心存侥幸的念头。
侥幸是一种妄念,是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运气和偶然性上,从而违背了客观现实的规律。
但使巧劲、走捷径这样的投机心理本就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个,会成为人群中的例外。
有侥幸之心,看起来问题不大,但在重要的事上却非同小可。
比如行军打仗,关乎众人的性命、存亡,如果主帅心存侥幸,那往往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从这点来说,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军事理念,其实是持重之举。
战场上没有侥幸,胜负只看实力,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指挥上的实力,都强调以强压弱。实力不够,阴谋诡计其实用处不大。
要知道,所谓守正出奇,“守正”才是根本。
人生在生活和事业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功不唐捐,做人做事都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踏踏实实地打好根基。如此,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
特别是到了中年阶段,实在是不能犯下大的错误了,年轻时候犯错还可以从头再来,中年时候就未必还能有从头再来的时间和机会了。
或许有人可以,但想必没有谁愿意付出那样的代价。
好从慢处来。曾国藩认为,很多事情不妨缓一缓,做事应该戒骄戒躁。
人生多少事都是欲速则不达,弄巧成拙。这说到底还是因为心里有个侥幸的念头。
所以曾国藩说,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教父》里的老教父就告诉儿子,一定要懂得小心谨慎,“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如果一个男人到了中年时候还是毛毛躁躁,那就很难让人相信他或托付他什么事,这对他本人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人到中年,稳字为先。
“稳”,不是说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尽心尽力,在“人事”的层面做到极致。
我们知道,人生在世不称意,人力有时而穷,有些事不是说我们努力就能成功的。但如果不努力,那肯定没有成功的机会。这就是“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
其实到了中年阶段,我们也应该明白了,归根结底,我们的努力是关乎自己,努力是为了问心无愧,而不是执着于那个结果——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难道我们就不努力了吗?
要紧是充实自己的人生,人不能与天斗巧,不管做什么事,想要达成什么目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最怕就是妄念丛生,对人心存幻想,对事心存侥幸,于是患得患失,身不由己,人生如果是这样,那就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