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亿、11个生产基地 董明珠你的泡泡还可以吹得更大一点么?

表面看来如今的银隆与此前迅速扩张的乐视颇有几分相似,但谁都不希望乐视的故事在银隆身上重演。

自从去年被“铁娘子”董明珠看好之后,银隆从原本一家原本并不知名的车企瞬间转变成了“金凤凰”,一边是作为二股东的董明珠“强推”银隆的造车之路,另一边董事长魏银仓也毫不掩饰其对于银隆超高预期。

“格力电器当初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时的130亿元估值不算贵,业内有企业的正极、负极、隔膜、设备都是买的,都在国内和行业估值800亿~1000亿,与他们相比,银隆的估值应该在8万亿、80万亿。”今年3月4日,在“格力智能装备全球首发暨高峰论坛上”魏银仓曾这样表示。

但8万亿的估值已经是A股市值最大的公司工商银行市值的5倍,是2016年中国GDP的1/9,所以魏银仓有能有这么大的口气,完全是因为董明珠入主后银隆便迈上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抱上“董小姐”的大腿

翻阅银隆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其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发展仅8年时间,在董明珠入主之前,银隆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已。成立之初以锂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但并不具备核心的生产技术。2010年,珠海银隆花了575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收购了美国奥钛53.3%的股份,这才使得银隆逐步有了一定的技术实力,进而才有了其与董明珠之间的故事。

去年年初,刚涉足手机行业不久的“董小姐”便被爆出将涉足汽车行业的消息,紧接着董明珠彻底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正式对外界协宣布了其将进军汽车行业的决心,此时,不为人知的珠海银隆开始逐步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伴随格力与银隆之间感情的升温,格力也将收购银隆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去年10月底,格力电器曾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沟通格力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电动车业务的议题,但这一方案并未得到所有股东的支持,导致合作流产,董明珠因此大发雷霆,银隆也因此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不过格力股东的反对并没有打消董明珠涉足汽车行业的决心,在去年12月15日举行的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联合王健林、刘强东等好友以个人名义共同增资30亿元,获得了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此后的四个月内,董明珠又曾两次增资,最新的股东名单显示,董明珠个人持股比例达17.46%,位列珠海银隆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得益于董明珠这一“明星人物”的影响,银隆也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银隆10米以上的新能源客车的销量为4,257辆,占据了7%的市场份额,银隆生产的纯电动客车已经遍布到了全国近40个城市。

然而对于董明珠,仅造车并不能开发出银隆所擅长的钛酸锂电池的价值。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新能源客车(包括大客、中客、轻客)累计销量为123,099辆,这样局限的市场使得银隆不仅将其产业扩展到了新能源乘用车、专用车等领域,更是将储能市场的份额作为了自己的主攻对象。

正是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银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拿地建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银隆规划出了成都、兰州、天津、南京等7处再建(或准备建设)的生产基地,以及长沙、合肥两处初步敲定的产业园,再加上银隆原有的珠海、石家庄以及武安的生产基地,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具备了11处生产基地。

画大饼就能烧出未来?

据CNESA预测到2020年,国内储能总装机规模将达到14.5GW~24.2GW的规模,并且储能电池更加看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能,这正好与银隆所擅长的钛酸锂电池的属性相吻合。

相关资料显示,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不超过3000次,寿命期限约为7~8年,而钛酸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在25000次以上,寿命期限为30年上下,不难想象,钛酸锂电池将随着国内储能产业的兴起而爆发,银隆便是瞄准了这样的市场机会,规划出了庞大的产业版图。

然而与产业版图扩张相伴而来的便是严峻的资金问题,据《汽车公社》统计,目前银隆正在建设的7处生产基地,总耗资已经达到了970亿元(数据主要来源官网及相关媒体报道),这样庞大的“资金缺口”,无疑是银隆所将面临的最大问题。

虽说银隆的理想颇为丰满,但其在短期内似乎并不能改善“资金难”的骨感现实。据相关媒体报道,中信银行曾于今年5月给予银隆集团授信276亿元,其融资方案主要包括经营全周期的融资、项目贷款融资及股权融资类贷款,这也成为了董明珠及好友王健林、刘强东等30亿入主银隆之后被爆出的唯一一次融资经历。

同970亿的资金漏洞相比,中信银行276亿元的贷款并不能满足银隆的资金需求,银隆也打起了登陆A股市场融资的算盘。据广东省证监局网站显示,银隆已于5月17日在广东省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直接透露出了银隆想要上市融资的野心。

“目前,银隆的估值约在130亿左右,倘若其顺利上市,市值应该会在300亿元上下。”有业内分析师曾这样预计。倘若按照银隆市值300亿的规模进行计算,并且全部进行股权质押,银隆距离其970亿的产能布局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当然,就目前来说,银隆还不是上市公司,其并没有定期公布财务状况的义务,但这似乎并不能掩饰其跨度过大而导致的资金问题。从这里看来,如今的银隆与此前迅速扩张的乐视颇有几分相似,但谁都不希望乐视的故事在银隆身上重演。【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