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顺风车”社交:人美歌甜、穿短裙就能免单?丨刷新你的三观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你没看错,这个社会本身就是这么的实用主义。
但如果你为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做法,那么理所当然大错特错。越是谈利益,就越要讲三观。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俗称的三观这么重要,是因为三观相同的人才理解为什么要尊重某些规则,如果不尊重基本法则背后将带来何种危险和损失。
并且,很多事实也证明,真正的大格局与成功,就是建立在宏大的原则与准则之上的。
以大众所熟知的“滴滴车”为例,探析滴滴在整改之前,只谈利益忽略原则所导致的后果,剖析利益和三观的深层次关系。

只谈利益不讲三观的滴滴危机

滴滴司机奸杀乘客案件屡次发生,曾经一度引发舆论对滴滴公司掌舵人程维与柳青的口诛笔伐。
这是因为舆论普遍认为,正是执掌公司最高发展路径和方向的他们,在企业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等公司顶层设计上的重大缺失,才导致了滴滴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社会法律与道德问题。他们应该对后期发生的犯罪案件等平台恶果负主要责任。
无视市场风险,顺风车社交战略隐患重重。
滴滴作为当时乃至现在最大的网约车平台,在各方面资源与实力都领先的情况下,为了能多占领市场份额,在业务上挤压对手领先于行业,在业务端的方案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其前顺风车产品经理黄洁莉就主推“顺风车社交”逻辑,将滴滴顺风业务界定为“基于陌生人关系”的服务,特别主动且主观片面地把一个网约车平台想象成为给司机和乘客牵红线的媒人角色,当时的策略脑回路居然是“路长人困何以解闷,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实为最佳良机”。
黄洁莉也曾经在采访中说,“滴滴顺风车社交业务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力拓市场的滴滴顺风车开放了一个免单功能,功能提示说如果今天司机跟乘客聊得开心,就不收车钱了。
根据滴滴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免单功能是真实存在的,真有不少顺风车司机没有收钱。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深夜居多,而比起男乘客,女乘客获得免单的概率明显高过男性乘客。
所以当滴滴的海报露出了世纪佳缘风时,业界被惊诧了。

面向车主,滴滴海报呼吁:“你有短裙,我有暖风,粉色星期二,为她免单,我愿意!”面向乘客,滴滴则给乘客提问和支招:“乘车如何才能免单?”
回答则要么强调自己人美歌甜,要么直接说自己有女人味,更有海报直接端坐一风情露出乳沟的美女,且以挑衅而性感的口吻回答说:“这个理由够吗?”
如此种种,搞的乘客不好好坐车,全都想着如何哄司机开心然后一键免单;而当司机的也不好好开车,满脑子都是只接美女的单,约一下。
如此氛围之下,本来一个银货两讫、为出行提供便捷服务的打车过程,生生搞成了一个充满暧昧气息的灰色犯罪地带。
此前,为了壮大和抢占市场份额,滴滴打车一度希望借助社交功能增加司机与乘客在滴滴平台上的粘性,因此在社交功能上权限设置十分随意,滴滴顺风司机接单时就可以看到客户性别、年龄职业。
也就是说,乘客在滴滴客户端设置的信息,滴滴司机是一目了然的,有些用户甚至还用自己的照片当头像,这样滴滴司机在你上车之前就知道你长什么样了。
正因为这样的漏洞设置,导致隐患重重。
有网友曾爆料,不少滴滴顺风车司机在评价乘客时言语非常出格,诸如“肤白貌美大长腿”“气质好”“颜值高”等评价随处可见。
为抢占市场份额,放宽网约车司机资质审核。
正是这些灰色地带的缺陷,让滴滴打车虽然获得了相应的市场份额,但却在法律危险边缘越滑越深。陆续发生“车主连续半年索要乘客微信”、“郑州空姐乘坐滴滴被杀案”、“乐清女孩被滴滴司机奸杀”……

据不完全统计,滴滴四年中有近50多起女性乘客受害案件,并且这些案件中绝大多数是对乘客的性骚扰、猥亵、强奸甚至灭口等恶性案件。
之所有一个以打车为主业的公司却成为了性侵害最为密集的公司,一是因为置乘客隐私安全于不顾开展社交功能,二则是因为滴滴对网约车司机的资质审核也非常随意,甚至到了为求市场份额而随意招纳司机的地步——很多奸杀案的司机都有过犯罪记录,劣迹斑斑。
但滴滴公司在审查时却丝毫不涉及对司机的品行考核,综合各方面因素,导致滴滴成为犯罪分子有诸多可乘之机,一度盛传“滴滴,中国最大非法人员集合的线上平台,让多少强奸犯,实现了自己内心的冲动”的说法,最终酿成了一场又一场惨剧,给受害者家庭带来巨大伤害与痛苦。
当一家以数据驱动领先于行业的服务型公司,无视法律风险,无视用户隐私即安全,将用户隐私随意泄露并强行拉郎配的时候,并不是技术和商业模式出了问题,而是运行商业平台的人,尤其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出现了大问题甚至是重大失误。
当一个人、一个公司、一家大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只谈利益,而忘记道德标准、社会法制、公序良俗约束力的时候,所谓的经济利益并不会真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如期而至。
相反,当人或企业的行为违反大多数公众利益,违反了社会法制和道德时,如期而至的只能是恶果与罪恶。
一个社会之所以会保持平衡运转下去,不受某人某事某一种模式的影响和禁锢,就是因为在其背后还有绝大多数公众组成的社会主体,站在不同角度对一件事情的相互制衡与掣肘,正是这种制衡之下的均衡,成就为人们基本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推动社会平稳续存。
所以,当有人对你说,别在谈利益的时候谈三观时,你要深度怀疑此人的格局与水准,并应该与其保持距离。因为能这样说的人,行事已然超出社会舆论允准的道德边界。
我们理应在积极防范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与此种人或企业打交道,防患于未然。
世界的确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的确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共识之下运转的。凡是有所违反和逆行者,虽有成功也必然不会长久。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Sarner, M. (2018, December 12). Still Have Your Childhood Teddy? The Psychological Power of The Toys We Keep. The Guardian.
[2] 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