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教你如何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中国有句俗话叫“一心不可二用”,但是,现实生活中却的的确确有“一心二用”的现象,举些最常见的例子,人可以在边走路的时候边聊天,也可以边听音乐边看书。更有甚者,美国堪萨斯城有个叫大卫·巴布柯克的图形设计教授,一边织着毛线围巾一边跑马拉松,居然仅耗时5小时48分27秒就顺利跑完全程。同时,他还织出了一条13英尺长的围巾。
图 1 大卫·巴布柯克在跑马拉松时织围巾
而在金庸老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叫周伯通的也有一个绝技叫做“左右互搏”,他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同时运用两套不同的武功路数相互搏斗,要学习好这一功夫,首先就要学会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当然了,“左右互搏”的本质也是“一心二用”。想到这里,笔者不禁好奇这些现象该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笔者由此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在生物学界,大多认为人是不能做到“一心二用”的。密歇根大学的神经学教授丹尼尔·魏斯曼(Daniel Weissman)曾进行一项实验,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来记录参与“视听选择性注意任务”时的人脑活动。由于大脑在处理视觉与听觉时所用的区域不同,因此能够很好地对比当人在视、听同一个字母或者不同字母时的响应时长。实验结果得出:当人脑试图同时进行两项任务时,第一项任务会导致第二项任务的延迟,这种延迟是由于处理源信息的非模态中心阶段所出现的瓶颈效应,使得人脑无法同时给出两种反馈,也意味着无法同时给出两个决策,而是必须依照先后顺序来处理。而上述现象的发生只不过是由于人在处理熟练任务时,大脑的切换速度非常快,快到让我们产生了“同时处理多个信息”的错觉。
图 2 实验任务的图示:在每个试验中,参与者识别出一个集中显示的视觉字母(“X”或“O”;持续时间350 毫秒),而忽略了耳机中的听觉字母(“X”或“O”;持续时间350 毫秒))。听觉字母与视觉字母完全一致或不一致。在试验之间添加了可变的视力固定时间(范围从5000 毫秒到8750 毫秒,以1250 毫秒为单位)。
但是,很多心理学的研究者却认为人可以做到“一心二用”。他们利用“内隐记忆”与“外延记忆”来进行解释。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与此相对,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其主要解释逻辑为:跑步是一种程序记忆,程序记忆一般由大脑纹状体(striatum)、 基底膜 (basal ganglia)、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和小脑共同完成,一旦内化之后可以非常持久。所记忆的大都只是单纯的反射动作,或是稍复杂一些的连续行为组合,比如骑车你学会一次永远都会。所以,跑马拉松人的大脑只是专门负责织围巾罢了,而跑步本身,则变成类似“后台任务”的内隐记忆在潜意识处理,遇到紧急情况,比如躲避、变向时再进行切换。即内隐记忆是只需要大脑中特定部位来承担,而思维或者说“心”便是外显记忆,需要我们意识来控制。
对于现有多数心理学家关于“一心二用”问题的解释,大多是牵强人意,或者是高深得长篇累牍,看完之后,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实现一心二用,学会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更是无稽之谈。
正巧此时,有幸拜读了《丁小平的学术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之后认真研究了丁小平先生第四代心理结构理论。在丁小平先生看来,“一心二用”的问题用他的理论很好解释,并且十分容易实践。
丁小平先生认为,人的心理现象由心理层次、心理强度、认识水平三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心理层次,又分为无意识、非自遣意识和自遣意识。这三个区域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的。
对生命而言,无意识这个部分,与生俱来。只要你大脑不得什么病,到死的时候停止工作。从生到死,无意识一时一刻都不停止工作。比如说,只要一个正常人他在青春期以后、在更年期以前,他对异性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反映,这是他自己命令的吗?不是,生命自然就让他产生了反映。再比如,汽车转弯的时候,我们不自觉的就会往相反的方向歪,过后反思,我们当时有意识到吗?并没有,但我们仍然做了这样一个调节,这就是无意识。
非自遣意识的特点是,除了不做梦的睡觉处于休息状态之外,别的时候都在工作。即使我们睡着了,睡觉过程在做梦,也是它在工作。而动作的学习,实际上是非自遣意识内完成的,其中一部分就叫做动作意识层次,无意识中也有一部分管动作的。举个例子,我们学习游泳,最开始一下水,通常很紧张,强行调动自遣意识,但是自遣意识中没有这个先天程序,然后告诉你分析的动作应该是什么样的,根本把握不了。但是如果从习水性开始,在那里躺着漂,找感觉,不用做什么动作,等到了一定程度,完全放松了,突然想“走”了,四肢自然就动起来了,这时候就很好地会游泳了。这其实就是调动了无意识,然后通过非自遣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作用就把动作学会了。
自遣意识的特点是,让它工作,它就工作,不让它工作,它就不工作。比如现在让大家思考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一旦接受了这个问题后,有的人可能就会想,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它的对边的平行线,构成内错角,通过等量代替就证明出来了。这一个思考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形式逻辑推演过程,即对应人的意识中自遣意识的这一个部分。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个心理层次理论如何来解释一心二用的问题呢?
丁小平先生指出,三个意识层次都可以同时工作。以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为例,思考问题动用的是自遣意识,而走路动用的是非自遣意识层次的感器动作意识,所以说这完全没有问题,走路可以走得很自然,同时思考问题也可以很专注。另外,也可以同时调动非自遣意识层次中的感器动作意识和非感器动作意识。但是,若要同时运用一个意识层次进行两项工作就不行了,比如,既要利用自遣意识读书,又想利用自遣意识讲课,这是不行的。明白一心二用的心理学原理,我们再来揭示实现“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方法就很简单了。只要我们运用两个不同的心理层次来分配画圆和画方即可,左手不停地画圆,利用重复的动作将自遣意识压入非自遣意识中,然后再用自遣意识控制右手来画方,这时候左手不停,运用惯性律始终画圆。这样,人都能够做到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了。
通过这个方法,笔者10秒就学会了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你是否也能够10秒学会这个技能?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心理学的神奇呢?
当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