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对白场景怎么写
每个人说话都有他个人的特色,生活上多加观察,大家可以体会得到。故事人物性格鲜明,对白应有鲜明的特色。试看,不同年龄,不同身分,不同出身,不同爱好的人,都有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品质、风貌。
设计角色对白时,必先再三认识“他”的身分、性格、特点。
年纪大的,说话老成点吧;“他”身为一家之主,说话严肃一点吧;“他”出身书香世代,说话文雅一点吧;“他”爱好挣面子,说话得体点吧!我们还要注意“他”处于什么时代,在民初、在现代、在古代;老成、严肃、文雅、得体都有各时代 不同的表达词语,不同的说话方式。
对白要看对象
“他”对后辈的说话,往往以长辈的语调作教训;对方是平辈的时候,话也会减去直接教训的态度,以规劝的方式进行了。如果对方时“他”的长辈,同一意思的说话,会变得谦卑有礼,可能更加间接的规劝,十分含蓄的进谏了。同一件事,同一番说话,不同的对象,便大大的不同。
对白也看处境
说话的环境影响一切,公堂上、法庭上的说话,影响对原告被告的裁判,说话态度是谨慎而理智的。只有“他”们两人共处一室,没有其他人在场时,私话与公堂上的话便截然不同的。同一意思,在不同处境,有不同的说法。
对白看时机
“他”处于急不容缓,千钧一发的时候,在发出最紧急的要求时与胜券在握,十拿九稳时,怎可能相同呢?说话也看事态。“他”处于危急存亡,事情发展对“他”极之不利的时候,说话自然紧急、迫切。“他”处于有利地位,事情人急“他”不急,语态当会悠闲。谈一宗公事,说事实的会多,谈情说爱,说感情的话居多了。
故此,落笔写对白时,要仔细留心各种情况:时代、身份、性格、对象、处境、时机、事态。
没有人听过古代人物的对话,古代人怎样组织说话从何而知呢?录音机只发明了几十年,古人对话的方式,只可以从古籍中获得资料。一般而言,写古装的话要注意:长幼尊卑的身分,这是古装剧对白一大特点。古代重男轻女,重文轻武,重老轻幼,尊君轻民,都是观众习惯了的情况,编剧要留意及遵守。
古装剧
古装剧也注意古代说话的修辞及称呼。
同一种事物称谓,古代与现代大大不同,现代人可能以外来语“拜拜”表示再见;古代人绝不会说“拜拜”,“再见”也似乎太现代了,可能说声“请”。现代人称“爹地”、“妈咪”,古代可能称“爹”、“娘”。凡此种种,都应多参考古代小说、武侠小说以吸收写古装剧的词语。
现代时装剧
写现代时装剧应该从生活中吸收对白的时代感资料。
日常生活,要留心各种不同年纪、身分、教养、阶级的人,他们有组成说话的不同语法。年纪老的,所用词语与青年已不相同了。年老的可能仍然称警察为“绿衣”,邮政局为“书信馆”,他们说话中要分长幼尊卑,限界分明;年青的,已不计较老嫩尊卑辈分的客套语了。
同时代人语言差异
同一时代的人,也因长年居住的地方,接受不同文化而产生不同语法和词藻。
例如在香港长大的人,与在大陆长大的人,对于某些事物谓,某些语法的运用,均大大不相同。即使同样香港长大,也因阶级不同而说不同语法和词藻。世家子弟与市井之徒,说话怎可以一样呢?世家子弟多用有关系连接的说法;市井之徒,多用简单直接的说法。而受洋文化教育有点艺术修养的人,说话喜欢含蓄,带点幽默感,一句话可能有多层意思。手作仔、劳工阶层,说话总是直接简单。遇上复杂感情,或千头万绪的道理时,他们的语言变成不敷应用,拙于表达。
各行各业的惯用语
再者,现代各行各业都有惯用语。警察之间互相交谈,公事上有不同的代名词;商人之间谈生意,有行业的惯用语;黑社会里人物之间交谈,用很多“切口”(暗语),三教九流之中,暗语更多。编剧写到各种人物,各种阶层人物时,要亲身观察,深入认识他们,才可以写出类似他们的对白。
留心聆听各类人物组织说话
惯用的词语。称呼,表达的范围、对象;抽取特点,从语言中才能恰如其分的刻划到人物的身分、教养的性格。
生活中所说的话,所听的话实在很杂乱,戏剧中的对话不能杂乱。戏剧是浓缩的艺术嘛。
对话主要有两大功能:
(A)描写人物的性格;
(B)推动剧情发展。
根据两大功能检查所写的对白,既可描划性格,亦可推动剧情,有“一石二鸟”的作用。只能满足其中一项功能,亦起了对白的作用;反之,若对白中没有上述功能,便大可以删除了。
人物性格之间产生矛盾,做成冲突之后,剧情便顺利发生。剧情发生之同时,直接、间接参与剧情的人物会有“反应”。这“反应”就诉之于戏剧动作和语言了。故此,“活”的对白、富戏剧性的对白都是从戏剧冲突中迸发出来,是从人物心理抒发出来的。有此情,有些境,才有此“话”,有此“话”,就有此“答”。
对答、说话、争辩、解释、调协、说明、责备等等语态,须带动剧情,把剧力(冲突)发展下去才算是戏剧的语言。
茫茫头绪,四处找寻写什么对白,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解决剧情应如何进展,如何使剧力上升,再契合人物性格,对白便油然而生。不必探索枯肠始可写好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