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在快手路过全世界并开饭

朱靖江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

又是装作很忙的一天。处理完各种所谓的学术正事,我横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开始做当日最佳的正经事——摸出手机刷快手。
一条有意思的短视频飞掠过我的手机屏幕,是某个在拉萨旅游的游客偶然拍到的:他看见一群藏族男女抡着一桶又一桶粘稠的白色液体,欢乐而虔敬地泼向布达拉宫厚实的墙壁。
图源:快手@lasa1666 布达拉牛奶墙
“这是啥?”游客不懂就问,手机随拍。
“牛奶嘛,不信尝一下。”
画面中的手指迟疑地伸入桶里,沾了一点送入口中:“噫!还真是牛奶,还有些颗粒是啥子?”
“糖啊!”
泼奶刷墙的朝圣者显然被点燃了民族自豪感:“我们藏族人最朴实,也最虔诚!每年都要在这个季节用牛奶加白糖,粉刷布达拉宫的墙壁,嗯,还要放蜂蜜和藏红花。”
图源:快手@日照早新闻  布达拉宫好甜啊!
这个有趣的场景通过快手影像的传播,最终呈现在我的手机终端上。“食物作为一种献祭品”,我特深沉地翻出一本美国人类学者西敏司的著作《饮食人类学:餐桌上的权力和影响力》,在书页边角潦草地批示道:“能上墙才是最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快手“好吃”,或许是移动短视频界的共识之一,每天都有无数好吃之徒在这个“透屏香”的界面上饕餮示众,以至于一度“吃播”肆虐,杯盘狼藉,最终成了被掀桌赶人的“负能量”。
但人间之美好,无外乎“杨柳依依,炊烟袅袅,一声‘开饭’小儿归,捧着海碗乱跑”。对于人类学家而言,以快手为“田野”的乐趣和学问,正是建立在一种对人间烟火、世俗生活的无尽痴迷与沉思洞见之上。
快手的影像世界具有一种星系式的浩瀚感,在这个不断膨胀的虚拟空间里,每一个参与者都试图以其独特的主体身份发布内容,传递信息,获得关注,从而建构起文化圈层,成为大大小小的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彗星、流星,他们在快手的平台上自转与公转,努力在繁星满天的天穹之中,发出或明或暗的光芒。

而在这生生不息的生命流域里,食物的寻找与收获、处置与烹饪、饮宴与分享,就构成了一个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生活节点,代表着不同地理区域、生计模式与民族传统的人们最珍贵的多元文化特征。
在世界尽头嗦个菌子
我最早在快手上订阅的快手主播之一,是生活在四川稻城西藏的“迷藏卓玛”(线下身份是藏族女性格绒卓姆和她的丈夫兼主要拍摄者杜沫奎),很可能是在无意中看到了她上山挖松茸或虫草的短视频,随后逐渐浏览了她自2017年以来在快手发布的将近400个视频作品以及13个直播回放,觉得可以视之为一位较为典型的“主位”影像创作者,也就是土生土长、没有外来团队的包装推广,并以本地生活场景作为主要拍摄内容的快手影像博主。
迷藏卓玛的短视频创作比较随性自然,“主要是记录真实的生活,然后截选有趣、有意思的发上去”,这其中,带有浓郁乡野特色的藏族饮食类短片,尤其吸引观众的眼球。
图源:快手@迷藏卓玛 酥油口蘑烤牦牛肉
本地的C位食物当然是松茸,一种被全球化产业链附魅成精的高海拔野生蘑菇。
不像某些“国风仙女”的手到菌来,不惹尘埃,“迷藏卓玛”和她的母亲、孩子们往往顶风冒雨、收获寥寥,还不得不经常在山上生火野餐——对,藏族传统食物就这样进入了她的影像世界:粗粝厚实的青稞饼、十足牧民风的奶渣,切成大坨的藏猪肉,以及直接用篝火加热在塑料瓶里的酥油茶,后者甚至引发了围观群众有关食品安全的小讨论。“迷藏卓玛”用三年持续性的影像记录,展示了藏族挖菌人的劳作模式,提供了外人难得一见的内部视角与文化细节。
视频:快手@迷藏卓玛 松茸煮方便面
比如村民都有自家的松茸山与固定的松茸窝,不可随意采挖:“松茸窝就是传家宝,只要保护好松茸窝,每年都可以来挖。谁知道的松茸窝多,谁就挖的多”;当然,她也展示了一些非主流却很彪悍的松茸吃法。
挖出土表就地生吃,油煎松茸夹青稞饼,以及水煮松茸方便面、斧劈牛骨炖松茸之类,风格豪迈,并没有城里人那些奇货可居的穷讲究!
“迷藏卓玛”将食物的制作与食用过程置之于本真的生活情境当中:如在山地窝棚里手打酥油茶,烟熏火燎的酥油桶和黑茶壶呈现出一种高保真的原生态气质;用“牧民之宝”——干牛粪在野外烧烤牛排(半扇牛肋骨的真·牦牛排),共餐的一位云南男士明显露出了膜拜的表情;在自家厨房一角搬起石头压制奶渣,再放到炉子上方熏制烘干,一大饼微酸的奶渣捧在手上,汉族人看了会流泪,法国人看了会想家……
融汇于日常生活之中的藏族乡土饮食,用简单的影像叙事呈现,尽管多数并不精美,却表现出康藏高原的民族饮食传统,质朴而丰盛,满足了我们对远方“原乡”的部分想象,也为“迷藏卓玛”带来众多的老铁与客户。
卡车大厨的奇幻漂流
和靠山吃山、不离乡土的坐地户“迷藏卓玛”不同,另一位在快手开餐风生水起的网红主播是河北沧州的卡车司机“宝哥”。不久之前,我支付了三元钱,在快手的影视频道看了一部由他主演的剧情短片《他是我兄弟》,讲述中国卡车司机们在国境内外遭遇的悲欢故事,“宝哥”本色演出,可圈可点。
图源:快手@河北沧州开卡车的宝哥
本色出演《他是我兄弟》
在快手平台上,“宝哥”三年的时间里发布了上千个短视频,平均每天都要上传个两三条。除了开车送货的见闻之外,“宝哥”边走边秀的“河北马路菜”尤其吸粉,他自己也说:“很多老铁封我为‘厨神’,因为一直都是我做饭。我拍的做饭视频特别多,关注的人也多。为什么他们喜欢看我做饭,我也不清楚。”
作为一名文化阐释爱好者,我认真观摩了“宝哥”数以百计的做饭短片,试图帮他总结一些受欢迎的原因。
首先当然是“接地气”,这位来自河北农村的80后司机其实算不上俊俏后生,寸头黑脸,粗眉细眼,透着北方人的憨厚。他之所以要在卡车边上开火做饭,并不是刻意的吃播作秀,而是“服务区的饭太贵,自己做省钱。”换而言之,每一顿饭都是生活的必需品,没什么显摆嘚瑟的企图,养家糊口,做饭充饥,这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日常,更因为终日漂泊,带有几分可同情的困苦。
其次,“宝哥”的厨艺虽然粗犷,却纯熟老练,在一个短片里自曝兼任村里红白喜事主灶的大师傅,难怪切菜下锅撒料颠勺都显得游刃有余,有种庖丁解牛的沉稳气质。试想,在荒郊野地,大卡车旁,一个准职业厨子不但刀工精湛,投料潇洒,还能用小煤气炉和一口破铁锅,蹲着做出“铁锅炖大鹅”、“排骨炖肘子”、“侉炖鱼”、“贴饼子一锅出”等各种北方硬菜,能不令人心生强烈的“反差萌”?特别是“宝哥”油锅过火的技术可谓出神入化,火苗子轰然腾起,似乎连手机屏幕都被烧着了,这种刺激的视觉效果曾让他一夜涨粉10万多人。
视频:快手@河北沧州开卡车的宝哥
今天这锅菜做得不够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这个北方汉子用做饭表达出来的丰富情感:对跟车漂泊的妻子之爱情、对儿女的疼爱呵护、对父亲的孝敬,特别是在行车途中为“卡友”们做饭聚餐的友爱之情,都足以触动广大快手“草根”用户的情弦,将民间认同的“中国好人”想象,投射于“宝哥”在快手平台塑造的人设上,甚至逐渐把他送入主流媒体的视野当中,获得了官方加持的美誉度。
因此,对卡车司机“宝哥”而言,随车做饭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手段,也是他不断丰富自我形象、扩大社会交往、提升文化IP价值的核心能力。“愿你油箱用之不尽,愿你马达一响黄金万两,愿你一生平安归家……”快手粉丝们的留言令人感动,虽然他们也会评价“宝哥”的菜放盐太多,葱段太长,酱油入锅跟不要钱似的,而这,就是咱正宗的河北菜啊!
我有故事,你买肉吗
作为一名深度羊肉爱好者(和痛风患者),我还在快手上跟踪了好几位少数民族牧民与放羊人,试图探索一些羊肉的民族民间烹制工艺。
其中的一些人立即满足了我的期待,比如新疆喀什的“古丝刀郎”主播“阿布都,一个放羊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主打荒野烧烤,从在河滩上做馕坑开始,用最原始的炊具烹饪羊肉,做出令人口水四射的烤肉串、烤羊排、羊肚包肉、烤全羊……还传递着“与其996,不如烤羊肉”、“放羊迎娶白富美”的幸福理念。
视频:快手@古丝刀郎 荒野烤羊肉不添加任何调味剂
还有一些人,让我从对羊肉的垂涎,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世界。今天早上一登录快手的主页,就看到胖乎乎的“牧民达西”(达西斯仁),在讲解羊肉的部位和吃法,但这位笑容可掬的蒙古族小伙子还是个大学生,毕业后返回牧区家乡,养羊牧驼,他从拍摄额吉(母亲)做饭开始,逐渐亲身入局,一方面展示呼伦贝尔草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饮食传统:石头烤羊肉、风干牛肉、布里亚特包子等,另一方面也介绍、推广蒙古族的游牧文化,“为草原牧民代言”。
视频:快手@牧民达西 拍摄的阿妈包肉包子
达西笑容憨厚灿烂,极具亲和力,粉丝们看着他放牧骆驼、照顾家人、导览牧区生活,今年还和女友陶陶结婚成家(在快手上播放了他们的传统蒙古族婚礼),如同亲历了草原的四季,心境温暖祥和。
另一位内蒙博主“哩咯楞”,是锡林郭勒草原一个蒙古族家庭的女主人。作为一家畜产品公司的经营者,羊肉自然是“哩咯楞”短视频的重点:蒸羊腿、烤羊排、羊蝎子火锅、牛肉饼、奶豆腐鸡蛋饼等等,很多传统食物都经过现代化改良,甚至还有芝士鸡胸肉、风干肉披萨之类的创新菜式。
视频:快手@哩咯楞 天冷了,烤点羊排
从视听效果上,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制作精良,叙事优美,显然有影视高手在幕后操刀(我看那位男主人就很文艺的亚子,怀疑当过婚庆摄影师)。
不过,“哩咯楞”家里两个小女儿才是他们涨粉的核武器,“大宝”清秀乖巧,有舞蹈天赋,“二宝”圆润搞笑,承包了200多个视频中最主要的笑点和泪点,她们吃喝玩耍,无忧无虑,如精灵一般天真可爱,在餐桌上更是无肉不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令人顿生“又想骗我生女儿”的麻辣激情。
“牧民达西”和“哩咯楞”都开有“快手小店”贩卖草原出产的肉食,当然,也可以说贩卖着一种感官美好的生活方式——“我有故事,你买肉吗?”
灵魂和胃,总有一个在路上
与这些触屏可及(点击购买)的美食生产影像再异其趣的,则是各种异文化语境中的饮食文化展演,其中既包含某些信仰与规训下的食物选择,以及人们固守的饮食传统在不同地方的强韧延续,也包括一些消逝的生计与饮食方式在新视觉媒介中的影像重现。
图源:快手 @阿康在非洲 @心灵净化
@茶马古道背二哥
有关前者,一位在厦门某佛教寺院修行的僧人“心灵净化”,经常会发布一些僧众就餐的短片,让我们这些俗世中人了解寺院里的素餐品类其实并不稀少,除了常见的青菜豆腐之外,也有素水饺、酱面条、糖心饼、胡辣汤、煎油饼……可以满足一心向佛的吃货们最基本的需求,同时体悟“饮食劳作,皆是修行”的禅宗真谛。

视频:快手@心灵净化*  寺院又吃水饺了

又或者海外谋生的人们,“洋哥在日本”本职虽然是个厨子,却主拍日本妹子,只是偶尔会秀出一饼铛的上海生煎包,而“阿康在非洲”则在他拍摄于马拉维等国家的短视频中,既介绍当地传统的主食“西玛”——一种用玉米糊搅拌而成的浓稠面团,也展示了他来自中国老家的烹饪艺能:在寡淡无味的玉米糊里倒入西红柿和鸡精,以求增香提味,好过吃个寂寞。
视频:快手@阿康在非洲
在非洲传统主食“西玛”中加入西红柿和鸡精
有关后者,我关注着一个快手名为“茶马古道背二哥”的四川中年男人。这位老哥大抵是一位雅安的卖茶人,以一身古早的背夫装束:戴竹斗笠、穿蓝布褂、持丁字拐、背着高过头顶的茶包和蓑衣,行走在荒废多年的茶马古道上。这种拍摄方式自然是一种复原展演,但“背二哥”演得颇为认真,从2020年9月中旬起,他就开始跋山涉水,沿着茶马古道一路背茶去康定,每天在快手上现身说法,努力还原这一因时代变迁归于沉寂的先民文化。
视频:快手@茶马古道背二哥 茶壶煮饭
我喜欢他用浓重的雅安土话,扯着喉咙,“哦……哦”地讲述背夫们风餐露宿的经年往事,也乐见他现做现吃的山野饮食:把茶壶悬在火堆上煮米饭,“如果还想吃锅巴厚一点,把它(茶壶)放下去回一下火就好了”;玉米面用热水调和成团,放在铁片上面再丢到炭火堆中叫“锅铁耙”,直接甩到火灰里头的就叫做“钻灰耙”,都是背夫扛饿的干粮;竹林里新撅断的细笋直接在石板上敲烂,“撒点盐巴配着辣椒抓在手上,就可以下馍馍了”。
在一条雪天赶路的短视频下面,“茶马古道背二哥”自己写道:“我只是体验哈都够受了,难以想象一代代先辈两三百斤的茶背子是怎样背过山去的。”也有观看者留言;“感谢你的付出,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快手不快,短视频其实也很长。
人类学家乐于在田野中参与观察,快手和其他一些新媒体平台则提供了一种虚拟的田野,让我们有时足不出户,也可以看到他人的生活,尽管是碎片化的,却依然带有人间烟火的丰沛气息。在介入这一虚拟田野的学科支系中,影视人类学提供了理解影像文本的路径,通过对主体人设、视听语法以及影像细节的分析,叩问时代与社会的脉搏。
饮食人类学则更关注“吃什么”、“怎么吃”,揭示“民以食为天”背后运转的文化系统,正如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所说的:“食物在能够进入饥饿的胃肠以前,必须把营养给予集体的心灵。”
然而,当这两者交汇于那些快手影像与生命时光的分享者,共同进入他们每日平凡却生机盎然的生活世界时,我们得到的或许不再是什么理论的高见或学术的洞见,而只是苏轼大爷留下的一句老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编辑 | 杨   晶  崔晋博

策划 | 王嘉琳

监制 | 冯存健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
(0)

相关推荐

  • 卖了8600亿的双11,却是抖音“草根主播”的流量黑洞

    摄影:IT时报 30秒快读 1 广州万佳服装批发市场里的商家们都在做着同一个梦--爆款. 2 无数主播来义乌淘金,散落满地的快递背后是他们的希望. 3 平台和主播都在焦虑着流量红利的消逝. 11月9日 ...

  • 如何玩转快手?快手短视频直播免费公开课来了!

    疫情肆虐,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说,憋在家里就是打仗. 但这仗不能白打,穿越寒冬最好的方法便是学习. 最近,快手研究院推出一本新书<被看见的力量>,我边看边做笔记,感慨颇多. 最 ...

  • 电工涛哥个人信息

    电工涛哥 快手ID:880035 微博账号:蒋涛cevb 火山小视频:涛哥是专业电工007 抖音小视频:好都用机电科技 今日头条:涛哥是专业电工007 快手主页地址:https://live.kuai ...

  • “君生我未生”:长沙窑里的唐代人间烟火色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以老. 君恨我生迟, 我恨君生早 . 这首广为传颂的<君生我未生>诗歌首见于长沙窑瓷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南长沙出土了大量唐代长沙窑瓷器.瓷器上镌刻有许多唐人题诗, ...

  • 【斋月征文34】米春芳|人间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记斋月里的下南关

    人间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 Table qing in Xining ---记斋月里的下南关 作者| 米春芳(青海)摄影| 米春芳 喜欢独处,喜欢没有嘈杂的安宁,所以一度以为自己能超越俗世,享受一份安宁的 ...

  • 邱燕原创散文丨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 文/邱燕 凌晨四点钟醒来,四周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打开房间的门,客厅里有餐厅明晃晃的光束射来,厨房里已是灯火通明,灶前站着专注熬粥的小哥哥,他的眼睛.耳朵.心思全在粥上.只见他不停地轻轻搅动 ...

  • 诗歌 | 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  题记:这首"诗"仅是一种尝试而已,算是随手而为的口水诗吧. 葱姜蒜 丝瓜 黄瓜 茄子 油麦菜 香菇 白萝卜 土豆 红灯笼椒 大白菜 绿豆芽 鸡鸭鱼肉 一只疲累的肩头 ...

  • 孙雪泥的画,美得不食人间烟火!

    孙雪泥的画,美得不食人间烟火! 艺术有你  孙雪泥(1889-1965),民国享有盛誉的著名国画大家,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他十六岁中科举,一生专研绘事,工山水.花卉,尤擅鳞介.蔬果.梅花等,所作 ...

  • 人间烟火

    市井很普通,人生在其中. 看似场面俗,实则五谷丰. 哺育家天下,责任不轻松. 谁若离开了,定已留仙踪.

  • 弘仁,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他的画风疏淡冷寂,一看就是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不问红尘滚滚,他就是清初四僧之一的弘仁,他用这种不同的绘画方式来表达着,当时晚明清初的文人圈中所特有的个人主义气质. 渐江(1610--1663),又名弘 ...

  • 人间烟火味照片要这样拍!太治愈了!

    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你脑海里会闪过什么呢 (留言区等你答案) 都说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行走在大城市中 看惯了高楼大厦 一些市井生活.烟火气息的景象 ...

  • @将深情放逐于一缕人间烟火@【荷梅创编】

    将深情放逐于一缕人间烟火 樱花谢落后的五月,春光明媚,遍野花香.花开默默,花谢轻轻,陌上的风,有暗香浮动的妖娆,在清风摇曳间素雅生香,在旖旎时光里纷飞万千.晨起日落,都是诗情:花开花谢,皆是清喜.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