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某大钱庄老板赵百万的家母过世。...

清朝时期,某大钱庄老板赵百万的家母过世。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一个30岁的陌生男子引起他的注意。只见男子放下一袋沉沉的帛金便匆匆离开,袋里足足有1000两银子,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目。

通常一场白事下来,能收到一二百两银子份子钱的,已属大户人家。这男子一个人就给付了1000两,还不留姓名,让赵百万甚是不解。于是他马上派家佣前往追赶,一探究竟。

没多久,家佣将此男子带回。男子年轻堂正,温文尔雅。男子称,他叫张金龙,祖籍沧州,是张之洞的侄子。因张家的祖宗受过赵家的恩惠,一直无以为报。恰逢路过听闻赵家母离世,便借此机会一表心意。

赵百万问张金龙,他家祖辈受了什么恩惠,可张金龙也说不清楚,只说听叔叔张之洞曾经提及过。

得知张金龙前来报恩,再说其叔是有名总督张之洞,赵百万便没多问下去了。

过了几天,张金龙登门造访,他跟赵百万说,此次出差山东洽谈生意,由于没带够银两,想借5000两银子周转。

赵百万想着两家人有过恩惠,再说之前张金龙给了1000两份子钱,非富则贵,于是很爽快就答应了。

张金龙谢过赵百万,说他日再取,便匆匆离开了。可过了三个月,却一直没前来领钱。

有一天,张金龙派家佣给赵百万送来500两银子,赵百万不解,问张家佣这是咋回事。

张家佣说:“我家公子之前向您借了5000两银子,公子说,既然占用了你的资金,不管有没有使用,就应该付给您利息。”

赵百万被张金龙的信誉感深深打动:“看来此人是个讲信用之人,懂得知恩图报,值得深交。”

又过了一个月,张金龙派家佣来到赵家。张家佣告诉赵百万,张金龙公子想当朝廷大官,急需10万两银子周转,日后加官晋爵,定会好好关照。

10万两是什么概念?如果按清朝1两约等于80元来推算,这10万两大概相当于800万左右。

赵百万一听,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也没有太多犹豫顾虑。他不顾家人的疑虑,变卖了部分家产,也卖了钱庄,终于凑够了10万两银子,让镖局快马加鞭送到沧州张金龙家。

张金龙收到10万两后,他花了2万两买通了关系,得到慈禧的接见,最后当上了五品官。一下子在沧州也出名了,成了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

这边赵百万一直苦等张金龙的回信,却等了四五个月都没有回音。他心里开始发慌,难道这一大笔钱就这么打了水漂?

赵百万怀着忐忑的心情南下沧州,想要找张金龙讨个说法。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原来这张金龙曾经是当地出名的大老 千,以谋 骗为生,手段高明。如今他进宫见了慈禧太后,还当了官,气焰可嚣张了。

赵百万好不容易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找到张金龙家,他本想让张金龙还钱,没想到张金龙翻脸不认人,拒不承认当初借钱一事,还派手下把赵百万踢出家门。

赵百万不服,想上衙门告状,可人生路不熟,当地没有人脉关系,而沧州又是张金龙的地盘,更没有人敢接这案子。

就这样,赵百万一 夜白头,落得个倾家荡产。

@卉心

以上故事整理改编自民间故事《江 湖大老千》。赵百万因为收到张金龙的恩惠,降低了警惕,并对他人过度信任,最后散尽家财,得不偿失。

1.带眼识人,把握借钱原则

借钱时,古人的一些处事智慧值得我们参考:1)借三不借二;2)借急不借穷;3)借亲不借疏。

借“三”是指,借给急需用钱的人,比如治病救人、白事、喜事的人。不借给无诚信或好赌之人。

不借穷是指,有些人长期的“心穷”,不思进取,他们的贫穷状态根本无法扭转,对于这类人,你借钱给ta不是救ta,而是“养”ta。

借亲不借疏,就是一定要了解清楚对方的为人,对于不了解的较疏远的亲友,切莫轻易借钱。

2.合理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

1)书面协议不可少

不要轻信所谓的口头承诺,借多少钱,什么时候归还?是否带息?逾期处理方法?……这些问题最 好通过书面协议落实,双方确认签字,以免引起纠 纷。

2)学会拒绝,是保护自己的最 好办法

很多时候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偏偏有些人正是利用你的“不好意思”让你“吃亏”。

不忍心拒绝,其实就是不想让对方受伤,或害怕自己形象受损,更担心别人认为自己自私。可换个角度看,“为了自己而伤害了别人”的人,何尝不是更自私呢?

所以学会适当拒绝别人,也是为了更好保护自己。其实,想婉拒别人的借口有很多种,关键是你能不能硬着心肠,说出“善意的谎言”罢了。而真正的朋友会读懂你,不会为难你,或做出情感要挟。

借钱是门技术活,借出去的是你的人情和信任,收回来的则是对方的人品。愿我们面对这个人生难题时,不负他人不负心,既不伤害他人,也不委屈自己。共勉。

依伊书院:读写变现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