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鉴别的方法
对于傅抱石个人而言,他首先是位美术史论家,其次才是画家。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他图绘《画云台山图卷》,编撰《石涛上人年谱》,同时创作了《石涛上人像》、《大涤草堂图》,著有《国画源流概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美术年表》等著作。这些都反映了傅抱石艺术创作和史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艺术渊源。
傅抱石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史上罕见的一位奇才,他所创立的画法与开刽的国画新境界是我图绘画史上以前不曾有的,从一位修伞工匠家庭走向世界的大画家。他的死,让中国绘画创新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傅抱石是画家,但他对美术史的爱好却更为强烈,他对美术史理论的研究之精深,成就之大,至今恐也无人能与其并肩。他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先驱与权 威。早在22岁时便完成第 一部美术史专著《国画源流述概》;26岁完成第 一部美术史专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接着,他又到日本留学,学习东方美术史,并陆续有《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史》等多种论著面世。也许正因他对美术史的理解与判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论,并在其间总结经验教训与吸取精华,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形成。在这里,我们从傅抱石先生的艺术经历中可以看出,傅抱石一生治学严谨,涉猎艺术面广,在绘画、篆刻、书法、哲学以及东方美术史等方面均有所成就,并善于取舍与思考,纳取精粹,融会贯通,终于傲然屹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一代大师。再看建国后学习美术的人们多的史 无 前 例,到现在又有多少真正的好画家呢!美术院校扩招、非美术院校纷纷增设美术!
1958年,傅抱石的个人画集《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为之作序,并在序中提出了“我国绘画,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郭沫若还手书“南石斋”赠予傅抱石。而这本画集的出版,也使傅抱石在中国画坛上奠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地位。
1960 年初,傅抱石获得佳楮,又恢复了《湘君》的经营,并逐步拓至大幅,题识“湘君。我望着老远老远的岑阳,让我的魂灵,飞过大江。魂灵飞去路太长,妹妹忧愁,更为我悲伤。一九五四年秋曾据郭老《屈原赋今译》试写九歌图十帧,湘君其一也。抱石,一九六〇年一月率写一过,南京并记”,钤印:傅(朱)、一九六〇(朱文)。(图3)
“破笔散峰”的运用,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等等为表现不同的特质与意趣而肆无禁忌,是他严谨的理性认识与狂飙骤雨似的感性挥洒之完 美统一。傅抱石的山水布局,往往或峰顶纸边,或峰出纸外,且更多的满纸上下充塞山峦树木,形成“大块文章”结构,此结构中既有层次,有脉络,却又含糊一片,墨沈淋漓,极 具遮天盖地的磅礴气势和充满灵动的浑然一体。
傅抱石在蜀八年,恰逢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抗战八年,如其所言:“中华民族美术的建设是在先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术的可言;是在造成统一的倾向,而后始有‘广大’、‘庄严’、‘永远’的收获”,此幅《白岳黄山两逸民》对于隐士的表彰, 即“寓有国家兴亡之意”(郭沫若语),在悲怆中也不难感觉到画作中充盈着的那种磅礴奔放、自 由不羁的生命气息。在“特定的基本内容以外又丰富了许多别的东西,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爱国主义的优 秀传统”,也是我们解读傅抱石中早期作品时不可忽缺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