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关节退行性病变不是治不好的病!

全文共3407字丨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左右

自从学医以来,“关节退行性病变”是我遇到的病人问的最频繁的问题之一。

既然提到了骨关节的“退化”,我想先说一下骨关节的“进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看退化。

从距今大约5.7亿年前的元古宙末期到寒武纪初期开始,随着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开始迅速蔓延,食物链的层级开始增加,物种之间竞争被放大。

为了适应这个竞争,生物的“骨骼化”正式被开启,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比如像一些无脊椎动物之所以会产生矿化的外壳,就是为了对捕食动物的防御。

虽然说生物出现骨骼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但是人类在后面继续进化完善骨骼的时候,真正的目的早已不是防御,而是支撑。人类把防御功能已经完全委托给了皮肤。

支撑的目的是为了让躯体内的重要器官在空间上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进而实现整体功能的协调运作。

骨与关节“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撑,同样,它“退化”的目的也是为了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这个的“拉扯系统”对它的保护能力下降了之后,它自己通过长个骨质增生来做“更好的支撑”。

而这个软组织对关节的保护,其实指的就是关节的正常受力,要恢复这个受力,我们必须要先挪动软组织来“拉正”骨关节对位的“轨迹”,而不是直接通过暴力掰法把关节掰回去,让错位的关节沿着软组织已经给关节的对位让开的“轨迹”落回去。

因为如果我们不先通过筋膜和肌肉这些软组织打开一个关节归位的“轨迹”,而是强行掰回去的话,关节会很快又错回去。所以说调结构一定是先对“轨迹”,后对“位置”。

当然,大家不要把我说的“对轨迹”当成揉松肌肉,不是的。我这里说的“对轨迹”主要是指将肌肉筋膜挪到不和现有错位产生“张力捆绑”的位置。

我举个例子:要复位颈椎,先要把身体侧方的筋膜向上挪,让上面“捆住”的张力先借着下面上来的张力松开,然后再贴着肌肉筋膜通过牵动骨头把软组织给顶开,这才是一个最完整的松解过程。

如果只是局部的乱揉乱按,为了揉松而揉松,那肯定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这个最佳的受力势态只要建立,很多疼痛和活动受限问题会马上缓解,因为关节受到的“威胁”被解除了。

虽然说我们人类从婴儿时期握紧拳头去掐住无名指指根那藏着“肝魂”的“金刚印”开始,到撒手人寰,魂归故里的结束,这个过程就是身体各个结构发生“自然退化”的结果。

这个“自然退化”包括内脏器官的退化,骨关节及软组织的退化等等……

但是,我们身体整个系统的气机和结构的受力状态决定了这些结构退化的程度,以及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实质性的伤害。

而要真正去调整我们身体这整个气机和受力状态,不管我们是从内脏方面入手,还是从筋骨方面入手,总目的都是为了让筋与骨的排列达到最佳的受力势态,内脏器官有足够的“功能空间”去运作它正常的生理功能。这里说的气机主要是指内到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的“动力系统”。正如《素问》中所说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我想这个“气机”不应该被局限与内脏的“升降出入”,而是全身“形、气、神”最和谐的运作状态。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有骨关节的错位或者肌肉筋膜的变紧就会痛,因为有时候这些错位和变紧它在它所处的这个区域位置获得的身体给他的营养和活动空间是正常的,那么它也是很难产生疼痛的。

真正产生疼痛一定是这里的关节错位和肌肉筋膜的异常张力已经“威胁”到了正常组织获得营养,把身体局部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协调状态拉扯到了“脱轨”的状态。

昨天晚上有位医生朋友问我:“已经纠正了肌肉不平衡,为何还是解决不了疼痛?”。

我们都知道,平衡是宇宙间一切事物最根本的属性,人类也不例外。就像很多骨关节与软组织方面的问题都和功能结构的“失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个“失衡”问题不应该用容易紧张和容易抑制的肌肉来一言以蔽之。

因为要产生同一个动作相关的几组肌肉都是被筋膜绑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张力的分布和压力的方向。这个时候从肌肉一端承受的力不是线性的传递到这条肌肉的另一端,而是被斜向的分散给周围的肌肉和筋膜一部分的力。

所以说肌肉失衡不应该被界定在某几块紧张或者被抑制的肌肉上,而是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整块区域的肌肉筋膜及关节的静态和动态的对位上。

我举个例子:在膝关节患者当中,我们都很关注股内侧肌和股四头肌其他的三块肌肉整体的拉力是否平衡,如果出现因为内侧拉力薄弱而继发的失衡,很多人就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加强股内侧肌,但是事实上这个拉力的失衡很多时候并不是股内侧肌真的薄弱了,而是整个股四头肌对髌骨的拉力“不同步”了,这个时候髌骨在股骨髁间沟里正常的移动被拉歪了,关节随即开始产生磨损。

很多由于这种拉力失衡导致的膝关节痛都会在我们理顺了整个协调股四头肌的筋膜,再把髌骨逆着股四头肌拉力向着脚底的方向推开之后得到明显的缓解。

在我们的身体上,主动收缩的肌肉要产生足够的张力,被动舒张的肌肉要产生足够的延展性,只有这样关节的活动才是最“真实”的。之所以要用真实这个词,是因为很多的关节活动表面上看是正常的,但其实它是“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往往是因为这个关节活动它是在肌肉紧张或者筋膜紊乱这支“拐棍”的支持下运作的。

而这种状态被很多康复界的同行冠以“肌肉失衡”的罪名,然后企图通过平衡的“稳定性”练习来去掉这根“拐棍”,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稳定性”的练习往往是简单的肌肉等长收缩(如靠墙静蹲)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真正的稳定是让肌肉在“松如棉,硬如铁”的交替收缩当中产生毫不费力的控制,这个控制一定是建立在正常的结构排列基础上的,而不是想企图通过一些简单粗暴的静态耐力和动态力量的练习来掩盖这种异常的受力模式。我这里有很多被某些医生或者教练建议做静蹲之后加重了膝关节疼痛的病人。

世界上所有生物对于疼痛的反应都是制动,人类也不例外,当然这些制动模式往往都是不影响正常活动的轻微“制动”。这就是为什么TrP(激痛点)常常发生在拮抗肌的原因,目的是为了限制关节的活动(导致TrP背后的原因还是异常的结构受力),这个制动模式是生物进化的伟大成果之一。

当然有些制动轻微到我们很难去察觉它,这就是为什么让关节的附属活动恢复正常可以解决很多关节疼痛问题的主要原理之一。所以说很多疼痛问题都会在我们把导致这个制动模式的危险信号解除了之后,疼痛自然会消失。而不是服用一些止痛药或者注射一些麻药来掩盖真相。要真正解决这个疼痛诱发的“制动”模式,最好是先慢慢顺着肌肉筋膜这些软组织的粘弹性,把骨头从这些软组织里面穿回正常的位置去。

要顺着这些软组织的粘弹性去穿,穿骨头的同时软组织就慢慢松解开了,我的老师跟我说这就是几代师父们代代口传的正骨。筋与骨要同时被开解,同时被对位。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先针对软组织进行松解,但是切记乱揉乱捏,因为乱揉乱捏只会把软组织越捏越乱(当然这种方式单纯的降低局部肌肉张力也还是奏效的)。

我们人类从小时候的活奔乱跳到老年的步履阑珊,其实就是对这个“制动”模式最好的演绎。我们人类在婴儿时期能够肆无忌惮的借着地球给我们的重力,再加上我们想要去做的事,形成我们最单纯的动作,不参杂任何的矫揉造作和功能补偿。中医“幼科鼻祖”钱乙老师在其著作中讲过:“小儿纯阳之体,动之随性,筋柔骨健”,但是很多老年人别说“动之随性”了,就连走个路都困难。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个现象都归罪于“自然老化”,因为有很多老年人80多岁了依然身轻步健。这是结构受力的问题,如果关节的受力是错的,不管你再年轻,也是要出问题的。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