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观念可能会致命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206篇。

对于中医人来讲,徐大椿绝对不是陌生的名字。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今苏州市吴江区人。
很多人一辈子什么也不是,但同样是一生,人家徐大椿却成为了水利、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这么多领域的专家,最为有名的,是他的中医水平,中医对他来讲真的是副业,但人家这副业研究得,秒杀业内人士啊。
不信你看:
离徐大椿老家吴江六七百里地的淮安地区的一位富商杨秀伦,年龄很大了,七十四岁了,一次感冒后得了吃不下饭的毛病,周围的医生都认为老杨年龄已高,身体机能肯定减退,得用补药补一补,强化身体机能,于是用人参之类的大补特补,一直补到老杨闻到饭味就想吐,看到别人吃饭就皱眉:这么臭的东西你们怎么也能吃得下啊?
这样过了一月,全是靠参汤续命。不知道怎么打听到几百里之外的徐大椿水平很高,就去请了来,大户人家嘛,肯定骏马豪车少不了,不然交通费也要花不少。
徐大夫在一群其他医生的围观下做出了诊断,说,这病能治,但我要开个方子,病人保证不用,但不用这方子必定会死。如果还继续用你们的方子,病人也会很快就死。我看,我还是不开方子罢。
群医问:说得这么吓人,到底用啥药啊?
徐:非生大黄不可。
啊呀!众医果然惊得眼珠子都下来了,其中一人说:那,还是请徐大夫您开方吧。
这等低劣的演技,岂能瞒得了徐大夫的慧眼?徐大夫心想:你们懂得人情世故,看我大老远来了,不让我开方吧,显得我没面子,不如明面上让我开方,等我走了再扔垃圾桶里,然后该吃补药还吃补药。
那好办,一诚破百巧!我就开方子,亲自煎药亲自喂药!
这下群众演员们傻眼了,总不能阻拦吧,那可真是打脸啊。
老杨只服用了一半药,他肯定很相信徐大夫,是个好患者,当晚就睡得挺香,也没拉肚子。第二天喝了一剂,拉了点宿便,身体越发舒服了。
第三天,徐大夫在房中还没起床呢,就听到外面有人吆喝:老爷在打扫客厅。徐大夫问咋回事儿,原来老杨整天葛优躺躺烦了,今儿一大早就起来打算来表示谢意,谁想老杨或许钱多或许人缘也不错,客厅来人太多弄得到处是果皮瓜子皮之类的垃圾,没来得及打扫,干脆,自己打扫吧,活动活动筋骨,也表示一下诚意。
就这样来到徐大夫下榻处,相谈甚欢,聊了好久,不知道聊的什么内容,估计养生健康方面的多,这是VIP客户待遇啊,专家一对一指导。
一直聊到仆人端早饭来了,老杨仔细端详,并毫无顾忌地也不讲卫生地尝试用手捏了点儿米粒放在嘴里嚼了嚼,惊讶地自问:这饭为啥不臭了?
从此以后渐渐吃得下饭,身体也越来越好,精神恢复到以前,众医以及其他群众演员表示惊奇。
徐大夫解释道,吃多了伤着胃了,这食物在胃里不消化,就应该想办法把这些不消化的食物排出去,腾出胃空间来,才能吃得下新的食物,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这道理,无论老少,都是通用的。但现在很多医生(说着大有深意地环顾了一下那些给老杨大开补药的众医),认为老人吃多了不能用下法,而要用补法,让胃强壮起来然后自救,这是不对的呀,但很多人还以为这是真理,正确的办法,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事儿多少人!
那一帮医生羞红了脸,像秋天熟透了的柿子。
老杨一案,令徐大椿在淮扬一带名声大震。
给老杨看病的其他医生就陷入了老人能补不能泻的观念里不敢突破,幸亏请来了徐大椿这样的明医,不然真的会失去性命。
但法无定法,还要遵循大医孙思邈说过的,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太难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