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然”,我想到了庄子的《逍遥游》,我觉得“逍遥”和“自然”很接近。
庄子追求的逍遥境界,就是道的境界,也就是自然的境界。
比如,作为学生,如果学习轻松,不觉得吃力,甚至还很快乐,这就是“自然的境界”,就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学习状态。比如,长跑运动员,保持好节奏,让自己处在“自然的境界”,就能跑得时间长,否则,就无法坚持。比如,在任何岗位的工作者,如果处于“自然的境界”,就会干工作游刃有余,工作也会做得非常出色,就能在岗位上有持续性的前进。要想做到“自然的境界”,也就是“逍遥的境界”,就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能在自己的能力之内逍遥。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那就不逍遥了。大学老师能在大学讲台上逍遥,未必在小学讲台上逍遥。人生的努力,就是从一个逍遥,向另一个逍遥前进,这就是“道”的方向。
注释:
希:少。希言自然,就是少言自然,不够自然。
飘风:帛甲里,飘风的“飘”未必是“飘”,但意思是明确的,就是“狂风”。
译文:
狂风持续不了一早上,暴雨持续不了一天。
什么导致它们不能长久呢?
就是因为“不够自然”!
天地不自然,都不能长久保持,何况人呢?
就连天地都无法长久使用“不自然”的,过强的力量,何况人呢?
更具体来说,就是“自见,自视,自伐,自矜”,通俗说就类似“吹牛”,“作秀”,”急功近利“,“走捷径”,都是“不自然”的,都像飘风和骤雨一样,不能长久。比如,网红为啥像流星一样,红一阵就消失了,因为他们成名是靠“狂风暴雨”吹出来的,是“不自然”的,是不能长久的。比如,大跃进式发展,也是“飘风骤雨”式的用强力,也不能长久。比如,以强力快速扩张的国家,都不能长久。靠强力维持的国家繁荣,也不能长久。比如,靠过度地热情维系的学习,工作,情感都不能长久。比如,“不自然”地快速爬山,总比不过挑山工那种一步一步“自然”爬山更能持久。
老子用这些例子,继续论证了前面“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并且推出下面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