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薯蓣丸剂量和用法对疗效的影响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系仲景为“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而设的专方。该方由二十一味中药组成,看似庞杂,但组方补中有疏,静中有动,药物用量比例明晰,配伍精当,主辅分明,其中薯蓣和炙甘草的总量约占全方的三分之一,辅助用药极为轻灵,只及薯蓣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虚损性疾病及虚弱体质调理,疗效显著。笔者近日随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老师出诊,亲眼目睹了薯蓣丸的神奇疗效,并深刻体会到,经方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非常明显,不容忽视。现分享二则跟师医案以进一步阐释。

【病案1】

郭某某,女,1953年11月生,2014年10月17日初诊。

患者诉眩晕反复发作数月,伴乏力,腰酸腿软,视物昏花,心悸,自汗,晨起恶心,近期发作频繁来诊,饮食正常,大便不成形,日行2~3次,血压正常。舌边尖红,有齿痕,苔白,脉沉。辨其病机属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而致眩晕,顾植山处方薯蓣丸改汤剂,去白蔹加黄芪、远志、附子,方药如下:

怀山药30克,炙甘草28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熟地15克,赤芍药8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北柴胡6克,防风8克,光杏仁6克,桔梗6克,大豆黄卷10克,焦神曲10克,麦冬15克,阿胶(烊化)8克,淡干姜3克,黄芪15克,炙远志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川芎8克,大红枣20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4年10月31日):述服上方后眩晕、恶心、心悸、汗出等症全消,乏力腰酸症状明显减轻,大便转为日行一次,但仍未成形,给予原方剂量稍作调整,继服14剂。

【按】 从该患的处方可以看出,顾植山基本按照仲景原方的比例配方,尤其重视其中两味主药的用量,怀山药一般用30克,炙甘草常用25~28克,才能取得如此快捷疗效。临床应用薯蓣丸时,怀山药30克为常用量,当无顾忌,炙甘草用量则常被忽略,从而影响该方的疗效。

甘草入药历史悠久,历代医药书籍中均有详细记载,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称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纲目》载甘草“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血脉,益精养气,壮筋骨”。《伤寒论》中配伍炙甘草的方剂如炙甘草汤、甘草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均用其补益之性。从薯蓣丸中炙甘草的用量不难看出,在此方中炙甘草与山药同为君药,起协同作用,切中虚劳病病机。如果把炙甘草仅当成调和诸药使药,或因担心水钠潴留而随意减量或舍弃,该方疗效则会大打折扣。据同时侍诊的一位医生讲,他曾用薯蓣丸方治疗一位肿瘤患者,按经方比例炙甘草用28克,疗效非常明显,后来病房另一位医生畏甘草量过大减为3克,疗效就明显不如第一次方,恢复原量则疗效又显。可见使用该方时配伍用量比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山药、炙甘草等主药用量尤为重要。薯蓣丸补益作用及起效时间与炙甘草的剂量相关,临床上有些关于薯蓣丸应用的报道,甘草用量较小者也有效,但起效时间要慢得多;而顾植山按原方比例配伍的薯蓣丸常一次服用即见显效。

【病案2】

汪某某,女,59岁,2014年10月31日初诊。

患者乙肝肝硬化5年,常觉乏力,形体消瘦较著,服各种营养品体重不增。前见他人服江阴致和堂所制的加减薯蓣丸(顾植山制定方)效佳,遂自行购服,服用20天,体重竟增长了2公斤。述服至十余天时,曾出现脘闷纳呆,按顾植山煮丸去渣饮水的方法,并遵原方“空腹酒服”后,胃中即适。目前病情稳定,体质也明显改善。

【按】 该案除显示薯蓣丸治疗虚劳诸疾的神奇疗效外,还提示我们要注重经方的煎服法。仲景在方后注明“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在服薯蓣丸时,用米酒或黄酒送服以行药势,或可促进药物吸收。顾植山的经验是因人而异,一般人用温开水送服效亦佳,能守原方“空腹酒服”更好;脾胃功能弱的人可建议煮丸去渣服。症较重需加量求速效者,顾植山在药味上稍作加减改汤剂服用,适应面更广。

以上两则医案提示我们应用薯蓣丸时要注意药物配伍比例及服用方法,如配伍用量或服用方法不当,均可能影响该方疗效。可见经方的用量和服法是古代医家长期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临床应用时不应凭主观想象随意改动。顾植山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临床应用经方提供了示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

    薯蓣丸中山药.大枣.人参.白术.茯苓与甘草,属于相须配伍,增强健脾益气,化生气血,兼以渗利:阿胶.干地黄.芍药.当归与川芎,属于相须配伍,增强滋补阴血,兼以活血行气:桂枝与防风,属于相须配伍,辛温透散 ...

  • 山药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山药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又名: 薯蓣.处方名: 山药.怀山药.淮山药.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平.功效: 健脾胃,益肺肾.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妇女白带;肺虚久咳.肾 ...

  •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薯蓣.山芋.诸薯.山藷.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毛条. [来 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块根. [成 分]块根含皂甙.粘液质.淀粉.胆碱.糖 ...

  • 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含有麦冬的5首经方(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温经汤.薯蓣丸)的现代临床有效医案,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结合麦冬功效的本草文献研究,探索5首经方中麦冬临床应用的常用剂量.功效作 ...

  • 薯蓣丸剂量和用法对疗效的影响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499 期 作者:杨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 / 张芊芊 ⊙ 校对 / 钱秀华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 ...

  • 『古方新解』临床使用完带汤应遵循原方剂量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上卷·带下>,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主所创,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笔者在临证过程中遇到带下患者,每多以此方施用,但疗效平平.后查看原著,见方后云:"二剂轻,四 ...

  • 『古方新解』小青龙汤的剂量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克外,余皆用0.9克."二是"开水泡服& ...

  • 『古方新解』刺五加新用法

    刺五加具有补中益气.益智安神.扶正固本之效能,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肾虚咳嗽等症,久服具有"轻身耐老"之效.自古就有"宁得一把五加,不 ...

  • 『古方新解』剂量有别 主治各异

    摘要:经典著作<伤寒论>用药不过数十味,组方不过百余个,但疗效之显著令人折服.究其原因与仲景选药之精当,配伍之严谨不无关联.本文通过对其中七对组方相同但药量不同的方剂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