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传奇 | 第十三章 太后寿终赴黄泉 桂芬洒泪守陵园
六三
京城的秋天,是一年四季最好的天气。真是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气象万千,景色宜人。
裘夫人本来打算在京城住个把月,就回乡下老家去的。但她看到皇太后卧床不起,虽然老家的孙子们都等着她回去,她还是改变原计划,决定留下来呆在皇太后身边,陪伴和护侍母后。
是啊,熊桂芬本是个有情有义的女人。她想起与皇太后结义为母女这二十年来,母后给予她的关爱和恩典,真是“恩重如山”!母后待她,就像跟自己的亲娘一样!她不能不留在母后身边,日夜陪伴、护侍母后。
裘夫人此时想到,母后已是年过八十四岁的老太婆了,身体又一贯不大好。母后的丈夫雍正皇帝已去世整整四十年了,虽然生育了一子一女,儿子弘历贵为当朝皇帝,但女儿桂枝却英年早逝。外人很难想像得到,母后其实也是一个很孤独、很可怜的老人。别看她贵为皇太后,身边的丫环、小姐成群,护理的人很多,物资方面要什么有什么,但谁能知道母后的精神生活是有多么的枯燥和孤单!皇宫内外人人知道,皇兄弘历也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尽管当了皇帝,朝廷国事那么繁忙,还是经常抽空陪伴母后。每年的夏天,弘历都要亲自陪母后到外地山庄避暑歇伏,甚至弘历初次下江南巡游,都是为了陪母后而南巡。但是,毕竟弘历身为一国之君,朝廷大事千头万绪,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母后。作为儿子,弘历当然知道母后的性格和脾气。母后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对琴棋书画都很精通,阅历也非常丰富,又很健谈,一般的丫环、小姐只能护侍老人的生活,对付不了老人的谈兴,满足不了老人的精神生活。皇兄弘历虽然先后生了十六个儿子、八个女儿,但朝廷规矩森严,这些太子、公主们从小有专门的奶娘带养,稍长大了又要读书,在他们母亲身边的时间都很少,根本不可能绕膝在祖母(皇太后)身边,母后一年也难得见到孙子、孙女几回面,况且见了面也是很生疏,都不会跟老祖宗谈什么。皇太后之所以那么疼爱熊桂芬,就是由于桂芬会迎合太后的心情,能够与太后谈得来,会体贴太后,能够满足太后的精神需要。
想到这里,裘夫人更加觉得自己应当尽到作为干女的一份责任,应该在母后的有生之年好好感恩,报答母后的知遇和结拜之恩。
周阁老和干儿子戴衢亨出狱后,专门置办了酒宴,答谢裘夫人和曹秀先尚书等人。裘夫人当然高兴地出席了酒宴。席间,周阁老和干儿子感慨颇多,裘夫人自然是良言安慰。她特别告诫干儿子戴衢亨,要多向周阁老和曹尚书学习,严于律己,清廉勤政,好好为官、做事、做人。
宴席过后,裘夫人专门带着儿子行简到后宫,拜探皇太后,并告诉老人家,外孙今年上半年受朝廷恩典,被赐为举人,现为内阁中书。太后一看见行简外孙就非常高兴,听了干女的介绍,更加喜笑颜开。太后摸着行简的手,连连夸赞外孙不但长得这么威武雄壮,而且又很聪明,才学又好,将来一定很有出息,一定会胜过他的父亲。
皇太后在桂芬干女的陪伴、护侍下,气色日见好转,疾病也渐渐减轻,现在已能起床下地走动走动了。乾隆知道,这完全是御妹的功劳!
裘夫人为了让皇太后精神更加愉快,侍候母后百般周到,或抚琴弹唱,或谈文诵诗,或挥毫书法,或描图作画,母后什么时候对什么感兴趣,她就顺着母后的意思来,总是想方设法逗弄得母后高兴。
在“谈天说地”的闲聊过程中,母后也毫无保留地给她指点,母后的很多特长也传授给干女。这样一来,使得裘夫人也受益匪浅,相得益彰,从中受到很多教育和启发,得到很大的收获。
六四
皇太后的心脏病一直比较严重,也许是年纪大了,加上进入冬天,天气寒冷,老人家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近段时间时痛时发,眼下又痛得非常厉害。御医几次诊断过了,裘夫人遵照御医所嘱,按时给母后吃药,亲自动手,耐心地一匙一匙喂,使站在一旁的丫环、小姐都很受感动。
在桂芬干女的细心调理和护侍下,皇太后的心脏病疼痛了一个多月以后,病情又慢慢地好转过来。随着春天的到来,气候渐渐转暖,老人家的心情也越来越好,慢慢地又恢复了健康。
一天上午,裘夫人用七弦琴为母后弹奏了两支曲子,母后听了之后,兴致勃勃,非常惬意。她老人家见干女那么投入弹琴,看上去显得比较累,便叫干女休息一下。
老人家起身走进隔壁厢房,从书橱里取来了好几幅古画,对干女说:“这些古画,都是你弘历皇兄送给哀家的,非常珍贵,你来看看吧。”
母后将古画逐一打开,摊在案几上,让干女欣赏。老人家边打开古画,边饶有兴致地向桂芬介绍道:“干女来看,这幅长卷壁画叫《洛神赋图》,描绘的是东汉文学家曹植与洛水之神,从相逢到无奈离去的画面。你看,第一部分是曹植一行在洛水之滨遇到洛神时的‘惊艳’;第二个场面是曹植向洛神倾诉爱慕之心的‘陈情’;第三段是曹植与洛神哀婉凄清的‘偕逝’。但画面最后独具匠心,洛神并未远逝,而是重新回到曹植身边,结果喜结良缘。画卷虚实疏密相印,情调抒发感人。画中人物,姿态优美,神情各异,悲喜哀怨,活灵活现。”
“干女再看这幅《江山秋色图》,它的构图严谨,意境深邃,整个画面深远恬静,清新秀媚……”
裘夫人认真听着母后的讲解,不住地点头赞许,心里非常佩服母后知识渊博,对这些古画的鉴赏水平如此高深。
老人家兴致正浓,还在滔滔向干女介绍:
“这幅《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京城内外清明时节,人们扫墓和出城郊游的场景。你看那么多人物,画面那么辽阔壮丽,画得多么精细,多么生动!画卷共分三段,首段描写郊区农村的景色;第二段描绘横跨汴河的虹桥和桥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桥下紧张惊险、牵动人心的恢宏场面;第三段则是描写行进城里,及店铺、街道的各式人物。整个画卷,非常完整地展示了汴京城内外各个阶层人物当时的生活情景。全卷结构精妙,设色古艳,画中人物,形态万千……”
裘夫人听得出神,不断地叫好称是。
皇太后还在侃侃而谈:“干女再看看这幅,这是《嫦娥奔月图》……这是《文姬归汉图》……这是《富春山居图》……这是《送子天王图》……”
裘夫人见母后大病初愈不久,讲了这么多,已经累得喘气了,便扶住母后,说:“母后,您老人家别累着了,不能再要您讲下去了,您需要休息了。留待以后慢慢再给女儿讲吧。”
母后听了干女的话,于是不再讲了。母后动手把展开的古画收卷起来,裘夫人连忙扶母后坐下,不让母后动手,说:“母后请歇息,女儿自会收拾。”说着,就熟练地将古画一幅一幅收卷、扎好。
皇太后坐在一旁看着,突然问道:“女儿,你想要古画吗?想要的话,等下选两幅去。”
裘夫人忙说:“母后,女儿不要。”
太后说:“哎!女儿那么喜欢绘画,怎么会不想要呢?要两幅。”
皇太后说着,起身到她的藏书房,找了两幅,送到裘夫人手里,嗔怪道: “傻女儿,在哀家这里还装什么礼?快拿去吧!”
裘夫人本想还要推辞,她见母后如此真心送给自己,不敢再推辞了,只得乖乖地顺从……
六五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日子一晃就过去了整整一年零二个月,转眼快要到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的元日了。
可是近段时间以来,皇太后一直卧床不起,从十一月下旬起,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一个多月,总是疼痛得叫天喊地的。老人家口又不蛮,吃不得什么东西,人已瘦得皮包骨头。
裘夫人每天二十四小时守候在母后身边,乾隆皇帝也基本上每天都要来看望额娘。御医每天至少要来诊看两次以上。弘历和桂芬心里都清楚,母后看来是老性到了,不久可能就要寿终正寝,离开人世了。
正因如此,裘夫人更加精心护侍着母后。桂芬每每想起母后对她的千般疼爱,万分恩宠,总是禁不住潸然泪下,避着母后偷偷地抹眼泪……
乾隆皇帝虽然是说每天来给额娘请安,但每次都是满面愁容,欲哭未哭。弘历也实在与额娘有着非常深厚的母子之情,对额娘百般孝顺。在额娘弥留之际,他当然眷恋万分……
这天是腊月二十四,按照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过小年。朝廷内虽然不怎么觉得过小年有什么特别,但是皇宫外面,却是另一番景象。单是在中午吃饭之前,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燃放鞭炮,充满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裘夫人仍然一直在母后身边。但是此刻,她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双港裘村,想起了在双港裘村的婆婆和儿孙们。她是多么想念他们啊!三儿行简反正在朝廷为官,随时可以见面,可四儿裘豫他们还在乡下,大孙子增寿过了年就要参加乡试,但愿增寿能够科举中榜。还有其他几个孙子,希望儿媳们加强管教和辅导督促,好生读书。几个女儿远嫁他乡,外孙和外孙女加起来一大群,本来过年期间都会看望她这个外婆的,现在离别一年多了,也不知他们长得怎么样了,不知女儿们家里生活得如何?
正在桂芬想念家乡亲人的时候,母后忽然讲要喝茶,桂芬马上起身倒来开水,俯在母后头边,用汤匙喂给母后吃。可是只喂了几匙子,母后就推开桂芬的手,表示她不喝了。
下午,乾隆皇帝又到太后的寝宫来看望额娘。他看见额娘还是那个样子,又见御妹为护侍额娘,已累瘦了许多,心里非常感激御妹,于是对御妹说:“现在就要过年了,御妹去年过年都没有回乡下老家去,今年过年御妹还是回去吧。御妹老家有那么多人肯定在盼望御妹呢!”
桂芬说:“谢谢皇兄的关心,母后病成这样,我不能离开母后,我要同母后在一起过年。”
除夕来临,皇宫内外也张灯结彩。到了晚上,整个京城,灯火通明,爆竹不断,锣鼓悦耳,歌声阵阵,好不热闹!真个是:太平盛世丰收年,歌舞升平不夜天,新春佳节齐欢庆,京城内外喜空前!
正月初一,开门大吉。元日这天,乾隆皇帝像往年的元日一样,吃过元日的第一餐年饭,带着正宫皇后,先是到慈宁宫看望额娘,向额娘拜年、请安,然后早早地来到太和殿,不是上朝,而是来接受文武百官的拜年朝贺。
依照皇廷规矩,随着三声礼炮轰鸣,全体官员都像以往上朝那样,分左右两边依次跪下,齐声山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然后又一个接一个趋步上前,逐个向皇上、皇后拜年,恭祝皇上万寿无疆!恭祝娘娘贵体安康!
乾隆皇帝和皇后娘娘都喜笑颜开地接受大臣们的恭贺和朝拜,并向文武百官回礼,祝福大家过年愉快,分别赠送一些吉祥的话语……
六六
朝廷在过年期间放了半个月假,文武百官们安排了轮流值班,余下的时间就是走亲访友,或是在家休息。
元日的这天下午,乾隆皇帝又来到慈宁宫看望额娘。坐在母后身边的裘夫人,以及在场的丫环、侍卫,都急忙起身给皇上施礼。
或许是刚才裘夫人喂了一点参汤给太后吃了,加上今日过新年,节日的欢乐气氛感染得皇太后的精神状态与往日不同,太后今日的病情有点好转。她老人家断断续续跟乾隆说话:“皇儿,这回,哀家可能再也逃不脱阎王的索命棍了。要不是你桂芬御妹,恐怕哀家早已去了,肯定哀家坟墓上的树都长得好大,哪里还有今日我们的母子团圆?皇儿,哀家走了以后,你要好生对待你御妹,千万不要被别人看了笑话……”
弘历对桂芬说:“有劳御妹费心了,感谢御妹。”
弘历转身又对太后说:“额娘,您就安心养病,朕记住了额娘的话。”
裘夫人这时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只见她腼腆地对母后和皇兄说:“母后和皇兄都快别说这样的话,母后把奴家看成亲闺女一样,奴家护侍几天母后,还不应该吗?只是奴家照料得很不周到,还请母后和皇兄不要责怪。”
皇太后从被子里伸出右手连连摇了摇,说:“干女哪里话来?哀家心里清楚,没有干女的陪伴,哀家哪里能够活到今日!”
太后说到这里,眼睛已涌出了泪水。桂芬干女赶紧给母后揩眼泪,她自己此刻也禁不住泪水直流……
弘历见状,心里也引起一阵悲痛。他在额娘身边站了一会儿,便默默地走了出来……
从这天晚上开始,皇太后的病情又恶化起来。病魔折磨得太后几度昏迷,什么都没有吃,连开水也喂不下一口。
裘夫人每时每刻都在太后身边,弘历也天天到慈宁宫陪伴额娘。御医白天几乎都呆在慈宁宫内。皇后娘娘、嫔妃,以及在京的文武百官,也陆续到慈宁宫来看望皇太后。可是,接连一个礼拜,皇太后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昏迷状态,有时醒过来一会,也是呻吟着说痛得难过。御医一遍又一遍给太后切脉,所检的中药熬煎成药液,太后一点都咽不下去。御医心里清楚,看来太后已经病入膏肓,过不了几天,就要命赴黄泉了……
到正月初八日清晨,皇太后突然不行了,张开嘴巴微弱地喘气,老半天张一下嘴巴喘一口气,眼睛往上翻。熊桂芬用自己的脸紧贴着母后的脸,可是母后嘴巴只动了几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熊桂芬见母后这个样子,知道母后可能要撒手西去了,于是赶快差人去通报皇兄。
弘历匆匆起床穿上衣服赶了过来。他见额娘如此模样,俯身过去握住额娘一只手,喊着“额娘!”
太后这时睁开眼睛望了望弘历,脸上的肌肉松驰了下来,显得很安详,慢慢地松开了弘历的手,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弘历见此,惊慌得叫喊:“额娘!额娘……”
熊桂芬当即俯在母后的头边,双手抱着母后的头,嚎啕痛哭起来,房间里的人全都失声痛哭……
六七
皇太后驾崩①的消息顿时传遍了朝廷上下!
乾隆皇帝颁大行皇太后遗诏,于慈宁宫正殿设灵堂,谕大臣官员穿孝百日。
正月初九日,皇上尊大行皇太后谥号为:孝圣宪皇后!
初十日,定为二十七日内郊庙社稷遣官致祭用乐之制。十三日,皇上选定,并尊大行皇太后陵曰“泰东陵”。
十四日,皇上谕,移大行皇太后梓宫于畅春园,奉安于九经三事殿。皇上为守灵,居圆明园。
至二月初四日(即过了二十七日),皇上诣,文武百官于安佑宫行告哀礼。皇上居无逸齐苫次。初六日,皇上还居圆明园。初七日,皇上诣,在九经三事殿大行皇太后梓宫前供奠。皇上又谕,定百日内与二十七日内御用服色及臣下服色制。
二月初八日,皇上诣,在九经三事殿大行皇太后梓宫前行月祭礼。
至清明节,皇上谕,诸王大臣于九经三事殿孝圣宪皇后梓宫前行祖奠礼。
四月初六日,孝圣宪皇后发引(即准备举行安葬)。皇上亲自往泰东陵察看施建陵墓情况。
四月初十日,皇上又亲临泰东陵参谒。当日,孝圣宪皇后梓宫送往泰东陵,奉安于隆恩殿。乌云蔽日,晨星殒落。满朝悲恸,全城致哀。白幡林立,纸钱飞舞。锣鼓动地,哀乐回荡。车马慢步,行人驻足。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整个京城悲哀声泣。
四月十八日,皇上下旨,文武百官到泰东陵孝圣宪皇后梓宫前行百日大祭礼。
五月二日,孝圣宪皇后神牌升祔太庙。
从皇太后逝世到安葬进泰东陵这一百多天来,裘夫人没日没夜守候在母后的灵堂,哭得嗓音嘶哑,伤心致极!她天天茶饭不思,食不甘味,衣不解带,难过得痛不欲生。
裘夫人怎么能忘记,她能有今天,完全是母后给予的。完全是母后改变了她的命运!她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得早,她由于年纪小,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也没来得及经历。而这位母后则不同,前后相处了二十多年,并且不仅是一般的相处,而是给予了她莫大的关爱,莫大的恩惠,使她在人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一往无前。因此,裘夫人在内心深处感到,母后比她的亲娘还要亲!母后给予她的恩情,真的是比山高,比海深!母后的恩情,不但她这一辈子不会忘记,她还会教育她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在心中!
裘夫人待母后安葬以后,又在泰东陵守陵墓,足足守了六个月,这才在皇兄的一再劝慰下,告别泰东陵,返回京城来。
过了十来天,裘夫人与三儿行简商量好了,准备回江西老家去。这日上午,她从石虎胡同府第来到乾清宫,见到皇兄,向皇兄提出回江西老家之事。起初皇兄不允,要留御妹在皇宫。但裘夫人向皇兄说出,老家还有年迈的婆婆,一大群儿孙们等着她去管教和辅导,皇兄这才恋恋不舍地答应了。并且,皇兄说要准备送给御妹一些封赠。可是,裘夫人说什么也不接受,她诚恳地对皇兄说:
“御妹还会来京城的,虽然路途遥远不能每年来,御妹是一定会来。一是为着要到泰东陵祭扫母后陵墓,二是为着看望皇兄,三是御妹的三儿行简,也是皇兄您的外甥,已在朝廷就职,御妹也要来看看他。所以,还请皇兄放心。”
乾隆皇帝不再说什么了,况且,额娘逝世,他的心情也一直很悲痛,感到很失落,听了御妹这一番话,点头表示理解御妹。他与御妹当面说好御妹启程的时间,他要派人护送。
这真是:花开花落痛悼斯人难再世,果结果熟继往开来有后人……
【注①:本节资料详见《二十五史全书之第十册·清史稿》第十四卷第148页。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