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他是“关学”最后一位大儒,提倡“悔过自新”说

​明清之际的中国哲学和思想发生了一次巨大震荡和转向。这主要原因是异族入侵,改朝换代,读书人开始检讨他们在文化领域内的得失。另外,也是理学和心学发展到了一个关节点。在这个时候,有三位大思想家为时人和后人所称道,即黄宗羲、孙奇峰和李顒。其中前两位被人熟知,但李顒的生平和思想相比之下,就显得冷落得多。

李顒 ,周至人,字中孚,又字二曲,二曲的意思是他家乡住的地方有弯曲的水和山。水弯曲的地方叫盩,山弯曲的地方叫厔。他是一位“关学”大家,与另外两位姓李的学者统称为“关中三李”。
李顒早年家里不富裕,父亲是个小官。日子勉强能过得去。后来父亲要从军打仗,临行前,掰下一颗牙齿给李顒的母亲,说:如果不能胜利,我会埋骨沙场。你要好好教导我的儿子。”说完就走了,兵败,死在战场上。李顒的母亲葬了他的牙齿,把坟墓叫“齿冢”。
当时李顒十六岁,母亲每天向他讲解忠孝节义的道理来激励他,李顒侍奉母亲极为孝顺。他无意功名,“顾惜名节”,誓不仕清。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讲学不到三个月,便被当地官员以“山林隐逸”的名义举荐入朝,但李顒八次上书以疾力辞。后有诏举“博学鸿儒”,礼部又以“海内真儒”推荐,太史亲到其家,一再催逼起身赴京。李顒对这些诏举极为反感,力辞不就。但前来威逼的官吏将李顒连同卧床一并抬往省城,行至南郊大雁塔,李顒坚不从命,拔刀自刺,官吏大骇而止。关中的学者称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铁汉。后来康熙西巡,“召颙见,时颙已衰老,遣子慎言诣行在陈情,以所著四书反身录、二曲集奏进。上特赐御书“操志高洁”以奖之。”李顒曾这样解说他的志向,“孔、曾、思、孟,立言垂训,以成四书,盖欲学者体诸身,见诸行。充之为天德,达之为王道,有体有用,有补於世。否则假途干进,於世无补,夫岂圣贤立言之初心,国家期望之本意耶?”
李顒在哲学思想上,主张“明体适用”,即“明道存心以为本,经世宰物以为用”。他所说的“明体”,就是要通过精心研习程、朱、陆、王的心理之学,取舍其间,明道存心。他所说的“适用”,是指要学会经济实学如礼、乐、兵、刑,赋役、兴修水利等等,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
李颙提倡“悔过自新”。他认为人性本善,因物欲蒙蔽而走上歧途甚至罪恶道路。他指出六经四书,都是讲的“悔过自新”的道理,只要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百姓,都能按这个道理去做,则可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李顒的“悔过自新”说是在明清易代的背景下对儒家“反省内求”功夫的一种新解释。它以性二重论为理论基础,赋予“过”以普遍和形上的内涵,通过“动念一转念”、“慎独”、“静坐”、“日用常行”等路径积极主动地“悔”,达到回归至善人性的目标,开通了常人成圣成贤的简捷通道,从而将儒家“内圣”的功夫开出了一条“外王”之路。
李顒的这种“悔过自新说”,是从反思儒学发展中的弊端和偏失,进而阐发出理学与经济关系之论,主张循儒学基本精神,和当时社会的农技、水法等经济实学事务相联,在儒学传统和启蒙思潮之间架设了沟通的桥梁。李顒还认为为官必须要有官道、官德;学校教育应“济世安民之务”,文学的“本”是道德;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交融和传播发扬等。
李颙的学问渊博,在宋明理学、史籍考证、文字训诂方面的研究都有所建树。所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顾炎武赞扬他是学者们仰望的“泰山北斗“。晚年寓居富平钻研学问,坚持讲学直到78岁逝世。
(0)

相关推荐

  • 一代名士 秦敬修

    一代名士 秦敬修 秦敬修事略 1998年8月10日 (选自<崇信文史>第二期第68页-72页 图片是补插的) 秦敬修(1910.7.6-<2004.1.15>①)名汝齐(汝泽) ...

  • 【关学文研】张载关学的学术史地位再评价

    ​评价一位学者历史地位的高低,需要一个前提性的标准,就是要看他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多大的学术影响.前人这方面的定评仍值得借鉴.对此,似可从两个视角加以回看.第一,从两宋理学学派群体的视角看张载关学的学术 ...

  • 【关学文研】张载关学学派特性刍议(1)历史真有趣

    ​学派作为特定的学术群体,是相当复杂的学术史现象.学派的构成,涉及多方面因素.其中,学派宗师应当具有自足的不依赖于他者的思想学说,这是构成一个学派的主导要素,也是一个学派的灵魂.任何一个学派的思想学说 ...

  • 【关学文研】张载关学学派特性刍议(2)

    ​( 二) 从张载著作和思想体系的建构看其学派特性 著作,是学者或思想家对自己思考成果的记录,也是向学术界敞开的思想窗口.据朱熹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之引用书目.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 ...

  • 【关学文研】《关学宗传》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

    ​关学自北宋张载创立之后,作为宋代理学四大派别之一,与濂学.洛学.闽学相提并论,历经宋.元.明.清80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部绵延不绝的关学史,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关学史的研究,明代大儒冯 ...

  • 【关学文研】张载关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张载关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张载所创立的.从宋元明清至近代以来主要由关中学人传承发展而形成的关中理学学派.我们要说张载就离不开关学,说关学就离不开张载,在这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介绍张载关 ...

  • 【关学文研】寻道“关学”一脉 赓续千年文明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而经久不衰,不断在后世的传承与发展中得到创新,而植根于陕西关中的"关学"正是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的一座思想高峰.任时光流转. ...

  • 【关学文研】走近关学(四十二)

    ​    1      关学研究不只是国内的事情,海外也有涉及.首先,<张载关学与南冥学研究>就是是近年来中韩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张载与曹南冥二位虽然是身处异地又不同时的思想家,但在很多 ...

  • 【关学文研】走近关学(三十五

    ​1 关学既是"内圣"之学,也是"外王"之学."内圣"之学,相当于如今的文史哲以及宗教神学等人文学科:"外王"之学则相当 ...

  • 【关学文研】走近关学(三十四)

    ​   1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人群的创造,也是一定环境的产物,关学,无论广义还是狭义都既是陕西人民的创造,也是陕西这块土地的产物.古人对于文化人的要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今,天文属于自然 ...

  • 【关学文研】走近关学(三十三)

    ​ 1 据刘士林博士说,"中国诗性文化"这一概念是他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诗哲论>中第一次提出的,要义是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