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英海:动物园组曲-3 大象
演奏:黎耘
▼
通常作曲家描写动物,写到大象的时候,一般都会有这么一些套路:
旋律在低音区,速度缓慢,节奏单一、简单…
作曲家会用这些特点去描绘大象的缓慢、笨重的傻帽样子。
① 比如写动物园的老祖宗圣-桑,他在动物狂欢节里的大象就是这样,以钢琴伴奏,然后倍大提琴Solo拉出3拍子的旋律,表示着大象在跳舞:
② 由A.Cofalik和R.Twardowski创作的儿童钢琴曲集在动物园里(Bärenreiter出版),里面第9首大象,速度是庄板(Grave),一首缓慢的进行曲:
③ 中国作曲家里,汪立三的动物随想第1首大象的舞步也是如此,用到了非常低的音区:
……
……
而黎英海的这只大象,我估计是亚洲象,而且很可能西双版纳那边的,因为除了上面说的那些特点,它还是中国特色的五声音阶…
为什么讲黎英海的大象,还要举这么多例子呢?
除了想装逼显自己学问之外,我还想…大家在采用这个作品教学时,其实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作曲的惯用手法,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去写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啊,对吧?
▼
开始两小节是引子,在低音区模仿大象的脚步是套路之一了,但这里用了一个很有特点的平行5度和声。
引子以C音为中心,往下小3度,往上也是小3度,这个♭E音,也许有点雅乐音阶“闰”音的意思,但其实在听觉上比较现代派,并不是那么“中国风”的。
而到第3小节旋律一进来,就是妥妥的五声音阶了,这种风格上的对比很有意思。
主题总共就只有一句,两小节,旋律走向总体是往下的,但最后向上扬回去,以A角(F宫系统)结尾,让我觉得像是在描写大象的鼻子甩来甩去一般。
特别提醒:
演奏时请格外注意第4小节的渐弱记号,很多没脑子的学生,一看到和弦就会肌肉瞬间发达,双手左右开弓哐哐两下往下砸,恨不得砸出一个新天地来!
但拜托…真不是这样玩的啊亲,这里是小小七和弦啊!
上次说了,这是所有七和弦里最柔弱的一种,所以乐谱这里标示了一个渐弱,这里要非常细腻的!
▼
往后主题向下大2度换了一个调,又来了一发,变成G角(♭E宫系统)结尾:
这里的旋律并未变化,与前面一模一样,只是如果不变地重复,效果也太单调了,所以换了个调。
再往后的第11小节,乐句把前面A角与G角的旋律各取一半,合成一句,把素材压缩了:
然后再加一个结束句子,作品就这样Over了。
▼
动物园组曲虽然是技巧不难的初级作品,但我们可以发现在表情的提示方面,它并不亚于一些大型的作品。
作曲家不厌其烦地在谱面上,为它标下了一个又一个细致的表情术语。
大象的乐谱中用了很多力度术语与强弱标记,短短的17小节乐谱里,几乎密密麻麻地标满了各种标记:
这个作品给我总体的感觉,描写的是一只很温柔、细腻的小象,并不是那种活泼的憨憨的形象。
所以可以弹得抒情一些,而不是太欢快的。
其它推荐deep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