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到了,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听!(附10首大寒诗词)

 01 

大寒的来历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三候:
  • 一候——鸡始乳
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 二候——征鸟厉疾
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 三候——水泽腹坚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02 

大寒气候

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话,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

 03 

大寒风俗

1、防寒:鸡汤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过去穷人家防寒条件简陋,没有更多营养品食用,从大寒开始吃上一碗糯米饭就算是补身体了。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在大寒时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此外,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
大寒习俗中,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2、尾牙:买卖人设宴
过去的习俗,搬家、破土、安葬都要查方向、选日期,禁忌很多,怕碰到太岁。但是大寒后到立春前,是新旧太岁交承之时,这会儿搬家、破土、安葬,不论什么方向都无凶吉。因此,这些事儿都在大寒后办。
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
在农村,每到大寒时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中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可以说,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时至今日,尾牙祭已经慢慢退出了大寒习俗,但中国福建沿海、台湾等一些地方仍保留着尾牙祭的传统。
3、祭灶:糖粘灶王嘴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节,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常用的灶神联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廿三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当然,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便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4、除夕:“踩岁”迎新春
腊月三十为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终。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有始有终”,所以除夕与第二天的元旦这两天,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节庆。
中国各地在腊月三十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风俗。称为“辞年”。除夕祭祖是民间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开祠,并且门联、门神、桃符均已焕然一新,还要点上大红色的蜡烛,然后全家人按长幼顺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节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除夕之夜,人们要鸣放烟花爆竹,焚香燃纸,敬迎谒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灶下,灯烛通明,全家欢聚,围炉熬年、守岁。
新中国成立后,安神烧香活动渐废,其它欢庆活动依然。近年来,于除夕夜晚又增加了看电视,参加娱乐活动等新内容。
除夕的晚餐又称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主食为饺子,还有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菜肴。如“鱼”与“余”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余”之意;韭菜取其“长久”之意;鱼丸与肉丸取其“团圆”之意等,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肴。
吃过年夜饭便开始守岁,一到子时,便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庆贺新年。过年的压岁钱一般是用红纸包好,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也有的压在岁烛下,也有大人偷偷压在小孩枕下,其意义均相同,是为勉励晚辈来年更聪明而有更大的收获。

 04 

 大寒农谚诗词

  • 大寒农谚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欢欢喜喜过新年,莫忘护林看果园。
春节前后闹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
禽舍猪圈牲口棚,加强护理莫放松。
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

年好过,春难熬,盘算好了难不着。

  • 大寒诗词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腊月时,必是要喝酒的。元稹说,大寒时节,宜近火,没事别开门。冬天交替,是自然规律。大寒过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前些日子落的雪还没有来得及化解消融,新下的大雪又封门闭户;长长的石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就像是银色的床铺一样,高高的屋檐垂挂的冰柱就像是倒悬的钟乳石一样。
清冷的天上冬阳失去了温暖的辉光,肆虐的暴风却在狂怒地呼号;人们口中的舌头也仿佛被冻住了不能言语——怎一个“寒”字了得!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这个冬日,诗人独自对着桌几沉思,窗外北风呼鸣,断雁残号,南山的雪越来越高了。天寒时节,诗人饮酒御寒。
冬日这样严寒,诗人还不忘记读书,砚台已经结冰了,诗人还是披着袄子来看书。诗人好勤奋。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寒冷的冬日,白居易可怜穷苦百姓的生活。诗中饱含了对穷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这个寒冬,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缺衣少被,夜不能眠的村民,只能靠烧蒿棘艰难度日,可以想象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怎么抵挡得了这严寒的袭击。

《冬行买酒炭自随》

宋·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腊月里,诗人还在外漂离。天寒地冻时,需要酒来挫挫雪的寒气,此时,我还没回家,大雁也不须责怨我,我离家作客,是有正事要办的。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这个冬日,陆游还在外游离,他骑着一匹瘦马出行,看着动物都躲在洞穴里,村里牛羊点点,陆游并没有沉醉于眼前的山川景物,反而心生感慨,贫穷如自己此时出行,真叫人感伤。

《苦寒吟》

唐·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苦寒的天气,让孟郊吃了不少苦头。
冰结了厚厚的一层,连一个裂纹都没有,连光都是冷的,想敲石取火,却总是失败。可在这样苦寒的天气下,孟郊还是忍着严寒写下这首诗,真不愧“诗囚”的称号。

《苦寒吟》

唐·刘驾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唐代诗人刘驾的冬天也不好过。
泉水都冻上了,诗人越说寒,感觉天气就越冷。半夜倚着松树,不知不觉时,雪满身。诗词君想想,就替诗人感到冷。

《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大寒时节,诗人们多爱饮酒取暖。
方回说,大寒这天怎么没有酒呢?想多买一些,可没那么多钱。带上仅有的一些钱,拿上瓦壶,打了约三升酒回来。
这酒如水一般,面上一层快结冰了都。伙计们别惊讶,以前还有肉来着。
本是一个凄惨的冬日,可诗的通达和乐观让这冬日温暖了不少。

《雨雪曲》

南朝·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雪天气,诗人写戍边将士的雪寒之苦。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0)

相关推荐

  • 祭灶王爷书

    公元2016年,岁在丙申,时维腊月23日,灶王爷辞灶日,特备祭礼祭于灶前:自我分家立灶,幸爷爷照管,使得生活美满,福乐多多,家人平安,事业兴旺,拜谢了再拜谢. 妻儿等尊我为主,撑起家业,实则你为一家之 ...

  • 说“端午节快乐”到底行不行?这些关于端午的小知识,讲给孩子听!

    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丰富多样的习俗至今仍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不过,近来有关端午节文化内涵.习俗的一些讨论成为热门话题:它为何有那么多的名称?它在古代最初并非是吉祥的节日吗?能 ...

  • 温风至,盛夏始,今日小暑!快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吧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今天5时0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 小暑节气, 宣告季夏时节正式开始. 小暑是农历第十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

  • 今日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吧!

    <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2日22时26分将迎来"大暑"节气.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 ...

  • 大寒逢腊八,这3个故事家长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位于二十四节气的最尾,一般与农历的岁末时间重合,因此大寒多是人们过年的时间. <历书>记载:'小寒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大寒,时大寒栗烈已极,故名大寒也.' &l ...

  • 今日大寒,这10首关于小寒的诗词快讲给孩子听!

    今天是大寒,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此时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那么,诗人们在想什么呢? 10首大寒诗词,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 ...

  • 今日中秋!赏月的同时,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吧!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 今年中秋节你准备带孩子做什么呢? 除了我们熟知的赏月.吃月饼, 关于中秋的起源和习俗你都知道吗? 当孩子问到中秋的月亮几时最圆 ...

  • 别再对万圣节一问三不知,讲给孩子听的万圣节知识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在10月31日,也就是万圣节的前夜,大家会大肆庆祝,举办化装舞会,上街游戏游行,糖果捣蛋节目--在国际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我们国人也喜欢蹭蹭节日,举行各类聚会. 万圣节是 ...

  • 今日立夏,这些有趣的习俗要讲给孩子听

    来不及回味 来不及沉醉 时光匆匆 我们将告别春的妩媚 迎接夏的热情 今天14时47分, 我们迎来立夏节气. 立夏,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春生夏长,万物自此走向繁茂.立夏不仅给 ...

  •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

    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