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讲堂:古玺及其艺术特点
篆刻讲堂:古玺及其艺术特点
(2017-02-22 17:20:06)
转载▼
作者简介:王义骅,1971年6月生,斋堂承荫堂。篆刻师承西泠印社余正先生。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学士学位。供职于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著述:《浙派印风》副主编,《徐三庚研究》、《从(书学)看民国时期书法理论情况》、《古典细朱文印概述》,《大学书法篆刻专业教学法》(合著)。2001年曾在美国波士顿歌林博格画廊举办学院派书法探索展。
古玺及其艺术特点(上)
古玺印是战国至秦统一以前官私印的总称。传世古玺印可以分为官印、私印两大类,私印中又可以分成姓名印、殉葬印、吉语印、画印、押印、图案印等若干个种类。古玺印的材料主耍是铜、玉、陶三种;形制一般多为正方,也有长方、圆形、心形、菱形者。
存世的战国古玺为数不少,印文总数逸三千字。可释读者超过三分之二,仅《十钟山房印举》就收录六百枚左右。
战国时期的玺印,具有战国文字的那种圆转、自然、结构多变、生动活泼的特点,这与后来以小篆为基本骨架的汉印文字格式的严谨、方整的态势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是一批战国小玺,无论朱文还是白文,或秀逸雅致,或醇厚雄浑,或朴素自然,风格不一,面目繁多,既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又不乏鲜明的个性。
古玺印所采用的文字,多为战国古文,属大篆系统,其结构与青铜器铭文基本相同。由于各国相对独立,文字互不统一,文字体形也各有差别,同样一个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写法,表现在印章上更为自由,其结体与字形是多变的。由于各国文字形体的不统一,在印章文字的安排处理上也显得变化多端,有的显得非常严谨,有的则较为松散,有的古朴苍茫,有的奇逸多姿,有的动静结合,有的变化万千。从古玺外形与结体来看,变化多姿、形态丰富、古朴自然是古玺的共同特点。
简化,是古玺印文字结构的一大特色。常见的简化是省略重复的偏旁或偏旁中的某些笔画,也有借笔,如共用一个偏旁的简化方式。与之相反,还有古玺文字的繁化。造成古玺文宇繁化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出于新造专用字的目的,也有的出于美化装饰视觉效果的需要。
最常见的繁化是增加某些偏旁作特殊指代。以两短横作为装饰笔画,在古玺印中是较为普遍的繁化手法。当然,无论是文字的简化还是繁化,都是因方寸之间布局处理的需要,将古玺文字在结构方面作某些调整,用伸缩娜移、穿插错位、借笔、连笔等手法去造形,通过各种结构的调整与变北以达到符合审美的需要。其艺术风格总体上讲比汉印要更显得朴素自然.,而不假修饰。如古玺的结体,往往任其自然大小,欹正与方圆都较为随意。线条的曲直、长短、粗细均能随势而安,自然天成。这是古玺印中“篆”的部分的特色。
战国时期玺印形制大小不一。一般官印多为二三厘米见方,也有个例,如“日庚都萃车马“大至七厘米有余;私印稍小,多气一二厘米间。形制上,除以方形为基本型外,有燕国的长条形官玺,齐国的上出形官玺,也有圆形、扁方、三角形的私印,各具特色。沙孟海的《印学史》中说到:”三晋地区(韩、赵、魏)出土官印有两大类:一是白文有边的,都是官玺,文如‘平阴都司徒’。一是阳文小印,文如‘乐阴司寇’、‘乐阴司成之玺’……齐国地区出土官印中常有带纪事的,有的文字很长,如阳党官印有‘易䣊邑圣(
)盟之玺’八个字。有的简单,如‘齐立邦玺’。有标准器量专用的,如‘陈华右莫禀口毫釜’……燕国官印中多作长条形,并加细长柄。如‘单佑都市王卩鍴’……战国时期玺印,一类属于‘物勒工名’,是手工业者专门打印在所制器物上的。齐国出土的文字常很长,名氏之外包括籍贯(如‘右敀【
】鄙尚华里季【
】’),多正方形。燕下都出土的文字简单些(如‘匋午’、‘匋攻储’),多长条形。郑州、洛阳等地出的文字更简单些,常只有一、二字,方或圆形。“这是在考古发扭中对实物的大致归类情况。
古玺的制作,朱文多为铸造,故线条凝练、遒劲,变化极尽丰富。白文则有铸制和凿刻两种,铸者线条匀整,加之年代久远,而更显古朴、苍劲;凿者字势开张,体格纵逸。
战国玺印,有一部分在艺术表现上已经相当精致、纯熟,而更多的则是在拙稚中流露出一种纯真自然、无拘无束的神态——它是篆刻艺术史上的启蒙阶段,更是奠定中国印章风格史的基础时期。
古玺及其艺术特点(下)
战国以来,政府任命官吏的同时必授以玺印。所以,官玺,一方面是作为官吏任职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种行政权力的象征。
官吏升迁或死亡要缴回原来使用过的玺印。这一时期的官玺多数是凿制的,文字相对草率,也有一些是铸印,篆法相对严整。其大小约为2.5厘米左右见方,以正方白文印形居多,偶有不正方的或其他形状的,多为鼻钮。印文外多加边栏,少数中间有界格或十字格。印文内容有司徒、司工、督军等官职名称。也有一部分是朱文印,多为铸制,大小在1.5厘米见方,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工、司寇、行麻啬夫等官职。此外,还看到有类似战国陶器上的长方形朱文印。
古玺官印文字排列,二字并列的有右行,也有左行的;三字印有左二右一或左一右二的,也有自上而下直行成三字并列的,四字或四字以上的基本上以右行。
私玺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其作为个人凭证的信物,自战国时就已广泛使用了。战国时期的私玺比官玺略小,其形式亦多种多样,有圆形、鸡心形矩形、三角形、联珠以及方、圆、三角等组合的杂形等。私玺的钮制也形式多样,以鼻钮为主,还有一些亭钮、兽形钮、戒指钮、带钩钮等。
私玺有白文和朱文两种,采用铜、银、玉等材质,其中铜质朱文玺均出自铸造,文字细如毫发。白文私玺印文外多加边栏,少数有田字格,有的在姓氏下有动物图案,喻意吉祥。有些还雕镂人物、动物的形象。文字排列方式大致与官玺相同,章法开合变化,成聚或散,或收或放,皆随自然空间之大小安排,理随情至,彼此融合,落落大方,苍古浑朴,韵味醇厚。
总结古玺之艺术有以下特点:
1、匀稳。凡字之结体与章法,依其字体大小以及可用空间的大小安排,大多数古玺笔画匀称、布置平稳。
2、参差。笔画有长有短,疏密不同。在字与字之间或是单个字当中往往呈现出互有参差、错落有致的变化,而且显得极其协调。
3、松紧。线条间的组合或章法布局疏密、松紧都根据字的结构、体势而定,使文字妥帖自然。
4、斑驳。古印原本线条圆润挺劲,因其埋于地下逾千年,受到自然界的氧化与腐蚀,线条略有破损斑驳。虽形残而意全,笔断而气连,更觉古朴自然,生机盎然。
古玺作为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实用艺术品,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不少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性,是印章艺术的一份宝贵遗产,至今仍为广大篆刻艺术者所喜爱,成为历代印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