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华为天才少年”日程表罕见曝光:醒醒吧,根本没什么天才
1
前段时间,武汉大学年仅27岁的博士生江奎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消息瞬间引爆了全网。
大家都知道,华为“天才少年”的筛选需要经历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等7个环节。
若非能力突出,绝不会轻易入选。
江奎同学的专业能力有多强?罗列几项大家看看: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6个项目的研究;
在国际、国内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有14篇;
SCI中科院一区论文8篇,IEEE 汇刊6篇;
申报发明专利8项,授权2项;
连续两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还被评为武大2019-2020学年度优秀研究生标兵……
看完这些,你有没有很惊讶一个27岁的少年可以如此优秀。
但其实,世上根本没什么天才,如此多科研成就背后,有的不过是他日常的勤勤勉勉。
前段时间,网上曾曝光了江奎同学的任务成长记录和日程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江奎同学将日程编排得满满当当,但却有规律可循。
他先把自己一周的时间分成4大模块,分别是科研、生活、求职、知识补充。
单看科研部分的7项内容就十分惊人,其中还包括参加为期3天的VALSE年会。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江奎同学依旧将健身、读书、旅游等纳入生活计划,充实自己的内心。
许多人会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可以严格按计划完成任务。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写道:
“人有三种活法,第一种是可燃型,点火就着;第二种是不燃型,点火也不着;第三种是自燃型,不点火,却熊熊燃烧。”
可燃型就是那些被外力所驱动前行的人群;不燃型就是那些无论如何提不起任何学习兴趣的人群;自燃型则是那些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群,他们不断地激励自己朝目标坚定迈去。
理解了这3类不同的人群,你就大概了解了江奎同学的动力所在。
说到底,一个人只有拥有自我内在的驱动力,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坚持做一件事。
2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曾说过:
“哪怕遇到困难,他的内心深处也总会有一个信念和力量在呼唤他要继续坚持下去,这就是为何内驱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如果你难以让自己专注于眼前的事业,如果你想要让人生走的更高更远,以下3条建议或许可以让你找到你的自我驱动力。
①搭建内在动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通过别人评价认识自己是谁,另一种人是自己知道自己是谁。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人,对别人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评价,从而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
这样的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动力,常是为了博取别人认同、金钱等,这就是外在动机。
而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评价不太在乎,他们做事情动力,是来自于自己内心,这就是内在动机。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按照自己感觉把事情做好时,会有由内而发享受感,这是他们做事情巨大动力。
武志红曾经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时,领导们曾多次找他谈话。
说虽然数据显示,他的专栏是最受欢迎专栏,但他写得太深奥,应该写得更通俗一些,因为这才符合广州日报读者需求。
如果他做决策主要依靠外部评价体系,领导们态度,就会对他构成巨大压力,他也很有可能放弃自己风格。
但是,武志红是更在乎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如果换了写作风格,自己就不能享受写作乐趣,如此一来,写作动力也就渐渐消失了。
因此,他坚决不换,一直按照自己风格写下去。
有趣的是,正是坚持自己写作风格,武志红拥有影响力,并建立个人品牌。
只有高水平的内在动机,才能让我们保持前进的动力,才能让我们一步步靠近那个遥远的梦想。
②寻找刚性需求
所谓刚性需求,在经济学中,指的是受价格变化影响较小的需求。例如,类似大米这样的民生必需品,价格上涨很多,消费量也很难减少。
如果不是刚需,那就不是“必需”,也就是说“缺少了也没多大所谓”,就无法形成强烈的自我驱动。
比如说学英语,对于多数人而言,学好、用好并不是刚需,充其量只是应付考试。
但如果要在国外生活,不会说英语就会影响谋生、沟通和发展,掌握英语就变成了刚需,自我驱动就会增强。
因此,通过寻找刚需,尤其是越刚性、越接近必需的需求,是帮助我们获得持续的自我驱动的有效方法。
寻找刚需,可以参考自我实现中提到的需求金字塔。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任何时候,这5种需求,都是存在的,只是不同阶段,有些需求会占支配地位。
根据需求金字塔,每个人都可以分析自己所处的阶段,以及自己看重的需求。当前自己最需要满足的需求,才是刚需。
比如说,一个男生写作水平不足,但如果为了追求心怡的、文艺气质重的女生,可能就会发奋练习写情书,以至于废寝忘食,非常专注。
比如说,一个追求精进的终身学习者,高质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刚需,每天都会吸收新知识,并且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反思等记录下来。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刚需,需要自己去找寻。如果没有挖掘出刚需,提高自我驱动能力就无从谈起。
③学会期望管理
美国一家通信公司,打算调高订户收费,于是寄发了以下通知:
“亲爱的订户:你们收到好消息而非账单的机会肯定不多,但我们现在就要通知您一个好消息。
如果您最近听到过以下传言,说本公司每月基本收费将调高10元以上,您可以放心了。这种情况绝不会发生!
我们要向您告知的好消息是……每月基本收费只是涨了两块钱。”
听上去,公司没有多收你两块钱,而是帮你省了8块钱。
或许大家都有类似经验:有一天你到电器店买咖啡机,售货员为你挑出3种型号,标价分别是199元、299元、499元,而199元那台还有9折。
这位售货员不厌其烦地向你解释3款机器的差别,例如两款较贵的可以多煮一些咖啡, 让更多的人喝,却不忘补上一句,其实多煮一次咖啡,也不过是多花几分钟。
等你消化了这些信息之后,他总结说,其实到这里来的顾客,买的几乎都是199元的那款,299元的也有少数人买,至于499元的,他在这里工作两年,从来没见人买过。
结果,你的购买决定也顺理成章、显而易见,一般也是199元那台。
至于499元那款,原本就不是拿来卖的。
这就是期望管理,说的是期望,需要管理,也可以管理。
期望,指的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一种判断,希望自己或他人达到某种目标,或者满足某种行为预期。
一个人有没有管理自己的期望,对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你是否有认真思考过:你究竟要的是什么?你以为你要的,真是你期望的吗?
设定了对自己的期望,你就会进而拥有自我驱动的力量。
作家余华有句话说得好: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你越强,世界对你越是温柔。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