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预科不等于高中课程补习

李宁银 董殿元 马 军

宁夏大学的西校区现为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夏区。至2003年已招生15届,为省外部属重点院校和全区各高校培养输送预科生4368人。现在校少数民族预科生800人,其中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高校培养民族预科生700人,为教育部所属重点大学培养民族预科生100人。2004年计划招生1040人。

近年来,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加快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步伐,突出了预科教育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非常喜人。从1999年到2003年,部内教师参与国家“十五”重点科研项目1项;承担、主持和参与区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和参与大学校级科研、教改和课程建设等课题12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部;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01~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列为全国民族预科教材编写单位、民族预科教育定点联系单位和全国重点院校培养预科生的地方教育单位,并参与起草《全国民族预科教育条例》工作。多年来,民族预科部党政班子团结协作,积极带领全体师生员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绩显著。党支部先后4次被宁夏大学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03年部工会被评为“全区大中专院校优秀工会组织”;2001年团总支被团中央授予“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模范单位”称号;1990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15年来,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招收的学生中已有千余名从宁夏各高校毕业,走上各条战线。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技能。毕业生中有近15%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曾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近一半以上的学生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有近二成的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半以上的学生担任过学校各级学生组织、社团的学生干部和骨干分子,有大约10%的学生在毕业时被评为区级优秀毕业生,并被国家机关录用,作为后备干部在基层挂职锻炼。近1%的学生考取了各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有的被公派出国留学;有的奋战在工矿企业;有的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有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成为白衣天使;有的参军服役保家卫国;有的在公安战线默默无闻地奉献,成为先进公务员。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全体师生员工不断探索和创新,总结了一些基本经验、形成了一些办学特色。

教职员工在探索民族预科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民族预科教育不等价于高中课程补习教育,预科教育的含义不是“补”或者“追”,而是“先”与“近”一步接受大学的熏陶与培养,从思想上杜绝“分数低”就是“素质差”的偏见,从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以及民族群体受教育的整体水平综合、客观评价预科生源的素质。由于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教学和师资条件不平衡的限制,在客观上,少数民族接受教育处于不利位置。而且,在同一标准下,测评形成的客观差别,事实上并不是由个人素质单一决定和影响的。因此,给民族预科生教会什么,如何教授,如何挖掘预科生的素质、潜能便成了民族预科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学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教育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要刻苦努力,方法得当,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树立更远大的志向,预科学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上,选择部分大学一年级文理通识课程,根据学生基础,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简单模仿大学科班教育形式,而是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使他们从中感悟、领受和体验大学的教育办法,尽快学会根据课程的要求,自行安排、合理调配课余时间,养成独立、主动、自觉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在这方面提前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以弥补在中学基础知识上的客观差异,顺利地完成适应性教育。同时也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和兴趣取向及专业选择,实行特色教育,比如,强化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和计算机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预科教育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因而,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过程中,预科部对此也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现行民族预科教育是根据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现状和教育现状提出的。在办学形式上就必须充分体现民族教育政策。但是,中国民族众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完全照搬国民教育的模式来处理预科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是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民族预科教育又必须为其培养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学生,才能保证高校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因而,民族学生文化基础的差距与高校教育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便显得尤为突出,当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也仍然会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就宁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生源的相对不足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增长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探索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规律,构建完整培养体系,解放思想,冲破思维定势,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才会不辱民族预科教育的历史使命。他们认为:首先要突破地域间的限制,在更多的区域扩大生源,控制和提高生源的质量;不要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而要下到基层去,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党的民族教育政策,了解生源的情况,从源头上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基础教育水平,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民族预科最佳的培养途径和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施行重点培养,择优选拔,不合格淘汰的教学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他们努力转变、优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不但懂得他们既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未来民族事业的建设者;只有通过积极进取,努力发掘自身潜能,才能有希望成才。使学生严格自律,具有民族责任感,从根本上弥补基础上的差距,使学生牢牢树立学好知识、建设家乡的信念,逐步成长成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民族地方高素质人才。

民族预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将降分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和当年录取的普通高校学生相同素质与能力的合格预备生。因而预科的教学内容受此培养目标的限定,既不能重新复习,对高中基础教育进行补漏拾遗,也不可以提前实行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因而,预科逐步施行了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他们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了充分配合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宁夏高校民族预科率先实行了以学年制为主体,以学分制为辅助的教学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以市场经济条件人才需求为根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改革与创新意识。多年来,他们本着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的思路,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内容都做了大胆的调整,在抓好基础课的同时,突出特色,强调实用性。如对预科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教师花大力气,想方设法,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使预科培养的学生达到与正常招生的学生同等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民族预科教育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优化师资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一方面,把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等方面;另一方面,把部分资金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师资的优化配置,教师的进修、深造和科研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上面,从而对平衡民族预科教育投入与产出起到了积极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