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拒不投降,翻译官的一句口误,让60万日本人葬身火海

二战后,日本拒不投降,翻译官的一句口误,让60万日本人葬身火海

从古至今,每个人发动战争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侵略,有的则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但在战争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以战争结束战争,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而发起另外一场更加大的战争。

二战就是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从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整整6年的世界性规模战役当中,20亿以上的人被卷入了战争,其中太平洋战争最为惨烈,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当中的失败,加速的日本的投降。

就在二战结束前夕,日本战败方已经准备投降,但由于日本人翻译官的一句口误,导致60日本人死于非命,两颗原子弹造成的伤亡,为二战最后的牺牲,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在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和同盟国都伤亡惨重,各国都疲惫不堪,每个国家都想尽快结束战争,于是中英美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警示日本已经注定战败,不要在试图反抗了。

日本高层也是紧急开了一个会议,众人意见不合,最终无法确定,所以日本就打算希望苏联能够为日本争取一次谈判的机会,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也是发表的自己的意见,翻译为英文的大致意思是。

“这次公告和开罗会议中的观点一致,所以这次公告毫无意义,而日本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继续战斗”,从基本的内容来看,日本并不打算投降,苏联更是从日本战俘听说了“玉碎计划”。

这让各国都非常头疼,对于彻底击败日本,美国的军事专家,也是做了一个伤亡估测,面对日本的“玉碎计划”,美军在登陆之后,伤亡的人数将会在15万人左右,其余同盟国的伤亡也不会太小。

面对这么大的伤亡,美国有些无力承担,于是向国会申请了投放原子弹,1945年8月6到7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根据资料统计,因为原子弹辐射影响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超过了60万。

日本也是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于是选择了投降,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国民都在责怪首相,而日本首相将这件事推到了负责翻译的人身上,他认为是翻译没有将意思表达到位,经过核查,确实有所偏差。

翻译将“对这份公告不予回复”,翻译成“对于这个公告完全忽视”,紧接着,日本人就利用这份翻译造势,将自己打造成了二战的“受害者”。然而,同为纳粹的德国,在1970年12月7日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一跪,反思德国的错误。

但是日本,还在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试图美化战争,让他们的后代认为,日本才是二战当中的“受害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