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doc
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doc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摘要:本文以研究型选修课“媒介文化研究”为例,探讨研讨式教学的方案设计与课堂组织。作为一门研究型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注重讨论议题与讨论形式的设计。关键词:研讨式教学设计实施新闻专业选修课《媒介文化研究》研讨式教学,近来受到高校界的探讨与关注,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因为十多年来的高考扩招,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学生激增、教师有限的情况下,许多课程采用大班型授课,粗放式教学,造成“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局面,明显不利于人才培养。研讨式教学,以小班型授课、研究性学****为特点,注重人才培养的精细化,它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自然是一种进步。然而,研讨式教学怎样才能收到实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呢?教学方案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反复摸索,才能使研讨式教学的提倡不光停留在教学理念层面,而做到对教学环节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等三个方面,对研讨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切磋。一、教学目标定位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目标,纲要强调要“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无疑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它要求高校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研讨式教学与传统传授式教学的不同就在于,后者重在传授知识,而研讨式教学,要突出“研究”,也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思想,提出新的理论”[1]的能力与素质。这种能力与素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的思维品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总之,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是研讨式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媒介文化研究”这门课程,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选修课,属于一门新兴的课程,课程开设历史并不长,至今不过近十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繁荣昌盛,以及新媒介技术的传播、扩散,使我国社会急剧向媒介化社会转型。我们置身于一个传媒所建构的景观社会里,传媒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于是带着探究传媒文化如何建构我们的认知与行动的任务,这门课程应运而生。目前,这门课程,在不同的高校,课程名称不尽相同,有“大众文化概论”、“传媒文化研究”、“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媒介文化专题”等。这类课程面向本科生开设有两个教学层次,一个层次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开设的通识课,属于概论型课程。另一个层次是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属于研究型课程。“媒介文化研究”属于研究型的层次,它是面向新闻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批判思维,学生在了解基本文化研究理论的基础之上,掌握媒介文化的研究方法与视角,提高对媒介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进而站在批判理论的立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媒介文化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对形成热点、引起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