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敦煌

今年暑假,女儿从甘肃为我买来敦煌壁画故事系列图书四册,具体为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史迹故事,已于最近翻看完毕。这四本书的共同特点是:每册正文前都有一篇较长的“序言”,介绍每类故事在壁画中的基本情况,以及故事本身的大致形成过程,作者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大体可算一篇论文;正文部分则是选取若干故事,用白话讲述,实际上差不多是相关典籍中该故事的译文;此外,每则故事都有配图。我觉得,如果没有讲解,单看壁画,我们普通人是看不懂画所表达之内容的;事实上,壁画的内容(故事),大多也是经专家考证后才清晰的。

佛传是记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故事,这套书中《佛传故事》与其他“佛传故事”书或“释迦牟尼传”的不同(或曰特点)主要有:一、它不是一本内容完整的佛传故事,只编写了敦煌石窟壁画中佛传故事的内容,也可以说是敦煌佛传故事画的释文;二、不是依据一部经典编写,因为石窟中的壁画历时多个朝代,所据经典不尽相同,表现形式多样,因此释文依据的经典也不是某一部;三、基本上是佛经原文的翻译,没有经过改编,重写。书收“释迦先祖,贤劫王种”“买花供佛,普光授记”“菩萨降世,乘象入胎”等故事18个,已对释迦牟尼进行了神化;不过在我看来,神话远不及历史上释迦牟尼的真实事迹更感人。

敦煌石窟壁画中也有佛教史迹画,但史迹画数量少,面积小,又往往画在洞窟甬道顶部或佛龛盝顶等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了解的人比较少。这套书中《史迹故事》参照壁画中所据经典、资料,选择了46个故事进行编写(译写),分为“寺院名塔”(如猕猴为佛献蜜塔)“瑞像故事”(如犍陀罗国双头瑞像)“历史故事”(如阿育王障日造塔)“神僧故事”(如佛图澄)“神话故事”(如大头仙人)“譬喻故事”(如火宅喻)等几类;史迹故事既有真人真事,也有想象、虚构、附会的传说。

佛教本生故事是指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故事,是敦煌壁画中绘制最多的佛教故事画之一;据敦煌研究院专家调研,莫高窟壁画中的本生故事约占佛教故事画的三分之一。这套书中的《本生故事》,收入“善友太子入海求宝珠”“大勇太子舍身饲虎”“九色鹿救溺水人”等24个故事。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本生故事,其实是古印度及东南亚各国的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佛教徒把它们附会到了释迦牟尼身上。

敦煌壁画中,佛教因缘故事画比本生画多,面积也更大。佛教以事物产生或毁灭的主要条件为因,外部辅助条件叫缘,合称因缘。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都是依据佛教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这一基本教义而编造的;因此广义而言,本生故事也是因缘故事,只是本生故事专门讲释迦牟尼前生累世修行、善行转世而已。因缘故事是佛家弟子和佛门信徒,以及其他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故事。这套书中的《因缘故事》,收入“小沙弥守戒自杀”“五百强盗成佛”“毒蛇施金转生”等故事23个;同一主题故事画,有的存在重复现象,那是不同时代的人绘制的。

书中有一则“老母卖穷升天因缘”,贫穷居然也可以卖,说是只要进行布施,水也可以。布施因缘故事(比较多)的出现,据说可能与佛教的经济需要有关。佛教从创始以来,佛门僧尼就是游化四方,乞食为生,自己不劳动;佛教之所以极力宣扬布施供养、善业造福、因果报应,是为了养活数量众多的僧尼。大乘佛教“六波罗蜜”(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把“布施”列为首条,可能也有这方面原因。

这套书,总体而言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如果参观敦煌,应该会有一定帮助;不去实地,那就算“悦读敦煌”作神游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