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美国丽人》也是现在的中国丽人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这个电影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当然从观感来说,不是特别好看,就是一个剧情片,不过奥斯卡也一般都是把奖项给那些含义深刻的,剧情精彩与否一般第二位考虑。
虽然电影名叫《美国丽人》,讲得是美国人的中年危机,不过中年危机绝对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尤其在中国经济这些年开始“平稳”之后。
今天没有苏菲玛索那神仙颜值可以看了,配图的动力都降低了。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家人,丈夫被妻子看不起,两人跟女儿的关系也就那样,都是假关心而已,然后妻子出轨,丈夫处于对女儿同学的性幻想之中,最后丈夫和邻居起了冲突,被误认为同性恋之后被枪杀……
这部电影基本在讲述我们的身边事,我们其实可以数一数。
第一是邻居和主角一家人是一种对比,主角一家人是妻子嚣张,邻居一家是丈夫疯狂,这在我们的社会中也随处可见。
第二是夫妻之间已然冷淡,处于凑合过日子的状态。
第三是夫妻这种状态也影响着女儿,不和睦的家庭,父母也很难顾及孩子的感受,就算一起去夸两句孩子,孩子也会觉得虚伪。我一直强调千万不要把孩子当傻子或者宠物看……孩子理解不了父母整天吵架对自己不闻不问,突然又合起来对着自己笑这种事情……
第四是家庭关系不好的状态下,家庭成员受外界影响,更需要家庭的支持与关心,但电影里男主角的女儿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就是“不可能因为你今天心情不好,咱俩的关系就突然变好了。”
我们都懂,人需要家庭,不光是需要一个房子,需要的更是支持自己、理解自己的人。
这个支持和理解的条件很复杂,不单单是一句话,也可能是陪伴、一个拥抱、一个习惯和同仇敌忾的叫骂等等等等……
所以从现实来讲,一个家庭必须是双方在每个方面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让两个人的生活真正的融合到一起,而不是古代那种像男主外女主内之类的分工极为明确。
因为没有多方面的交集,各干各的,那所谓的支持就很难谈得上,所有人都会觉得独自承担自己那一面会很累,对方还经常不理解自己。
但现实很残酷,实在很难达到一个理想境界,所以就会产生更多的矛盾。
第五是人性上的不满足。
就是疯狂追求自己没有的,而遗忘自己所拥有的,就比如男主角和他的老婆,他陷入对小姑娘的思春,才开始锻炼身体,改变了懦弱的人格,他要早点改不就完了……他老婆也是,自己的事业陷入瓶颈期,丈夫的工作也是稳定到可怕,所以她就更渴望那种向上爬的男人……
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因为我们看到的太多,接收的信息过多,大脑很难冷静下来思考一番,这种信息爆炸如果要从根源说起的话,应该是广告的起源吧。在《搏击俱乐部》里,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曾看着健美的广告说这样的东西真美么?
时至今日,回忆过往,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怎么活,也告诉了我们如何毁灭。
然后,我就想起一个每天都会浮现在我眼前的朋友,给我讲,实际上钻石就是一块碳化硅而已……
再联系一下,钻石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然后再连上我们一般普通人什么时候会去买人生最大颗的钻石,所有人都希望婚姻长久,最终就买到了一个实际上并非硬通货,但是因为氧化的比较慢的碳化硅……就为了那一句广告词。
如果一个人的幸福和美好完全由别人来定义,那这个人怎么可能幸福和满足呢……
整个电影的前半段,大家为了维持稳定的生活与关系,全部都筋疲力尽,为整个电影带来转机的实际是男主角,就是他开始对女儿的同学产生幻想,才终于打破了许多的东西,让整个世界再次活了起来,虽然依旧压抑,但起码有了些许不同。
但其实他干了啥么?也没干啥,就是顶撞老婆,讽刺上司,辞掉工作,玩命锻炼身体,不过说实在的把顶撞老婆换成顶撞别人,再刨除辞掉工作,这跟我曾经有段时间人生轨迹还真有点像,我也是这样之后,慢慢走出一种阴沉,变得阳光了许多。(不过最近又彻底沉沦在酒精里,因为看到自身的真实越来越多,愈发感到太多的事情根本没有解决方法。)
当时我删除了一堆微信上的朋友,因为这些人总会借着关心你的名义,用一些情商智商都极低的话语来带给你负面情绪。删除他们之后,我的世界一下就敞亮了许多,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再为了不得罪他们,为不带给他们不愉快的体验而遮遮掩掩,发朋友圈的数量暴增,当然之后如果又遇见这类人,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删除,不再为了维持那莫名其妙的人际关系而压抑自己。
当然《美国丽人》还说了一些别的问题,比如同性上的一些问题,但关于这方面我了解的不多,也就不多说了,今儿就讲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