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找回常识

全文共2884字,阅读约5分钟。

马拉松比赛的选手,都有一个共识:

这项运动不在于你跑得有多快,而在于你跑的有多久,有多稳;任何一场比赛,哪个选手可以最快调整好状态,就能发挥得更好,夺得冠军。

在商业逻辑上,这个道理仍然通用。任何一场竞争,哪家企业可以最快找回生意的本质,就能生存得更好。

找不到经营之前提

谈何生存?

好的企业文化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是企业经营的保险阀、安全阀。

如何做正确的事,“利他性”是前提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一直在帮助客户解决需求,持续地解决其需求,持续地用更好方式解决其需求。关于真实需求,我们也必须要思考清楚:

不是因为网络兴起,人们才去网络购物,而是因为人们希望更方便地购物才有了兴起的网络;

不是因为有了打车软件,人们才去网络约车,而是因为乘客很早就希望能有个雨天准时出现的车子;

衣食住行,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满足之,更好的满足,给他们惊喜。

案例思考:

目前,碧桂园进入中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6个地级市,总计覆盖1408个县级市/区/县,建造“好房子”。曾有人质疑,一二线利润丰厚,为什么去做三四五六线?碧桂园思考的是:年轻人向大城市聚集,但是他们的父母还有许多在三四五六线,这些人应不应该被服务?

“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那就应当是哪里有老百姓,哪里有需求,碧桂园就去哪里做。

“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对人好对社会好”,体现了碧桂园的“利他性”,这指导着企业走在正确的路线上。

▲ 碧桂园企业文化

如何正确地做事,把握经营边界是前提

好的企业文化会帮助企业划定一个健康的边界,并引导企业不断向好。

其一,文化与经营边界

2016年起,国家开始了一系列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或调整。2021年开始,房地产行业开始剥离金融属性、弱化投资属性,驱逐劣币玩家。“房住不炒”的政策,从国家政策经济的制度边界层面上去引导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约束地产金融资本的无序扩张。

以上种种,我们体会到了在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的大框架的边界效应。

一件事到底能做还是不能做?这事值不值得做?遇到复杂、混沌的决策难题时,经营层面的文化基础,会给出企业最简明有力的答案。

其二、文化与经营引导

企业文化中的基因元素会直接传导和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

丰田章男定义“丰田精神”为“造物”、“造人”、“造钱”。“造物”是指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造人”是指培养一大批信仰丰田精神的员工;在“造物”和“造人”的基础上,排在第三位的才是为了企业自身“造钱”。

追求金钱和规模是满足顾客价值之后的事情,而不是企业目的。丰田模式可以简单归纳为两大支柱:“持续改善”和“尊重员工”。

案例思考:

我们要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是每一个碧桂园人的共识。法制的——阳光的;社会道德的——有良心;有制度规范的——社会责任感。

文化对企业经营边界的引领作用,让碧桂园在多次行业变革和震荡中总是能够焕发新机。

不管环境怎么变,利他性让企业“做正确的事”,把握企业经营边界让企业“正确地做事”。

没有常识,谈何生存?

有一种迷失,叫忽略常识。

常识,是能被时间反复验证的一套规律。任何一个建立在反常识之上的行业模式,最后都将穷途末路。

在地产业,每一套房子都应该是好房子,是为了让住户住起来舒心愉快的,这个常识却在一段时间里曾被行业抛诸脑后。

过去的逻辑,着实曾经让行业“上头”

过去,市场好,当我们跟客户去谈产品的好处时,往往关注的是,现在买是2万,过段时间是2万5,未来可能是4万,只要投资就有溢价空间。

回头来看,这些逻辑都脱离了房子居住的需求属性,是不符合常理的逻辑,在泛金融的市场环境中,可能让我们忘记了生意的本质。

生意的本质,做行业的“人间清醒”

做生意的本质是做利他性的买卖,用最朴实的话来讲,就是给了别人好处,自己也有钱赚。真正的生意,是能用少的钱做出客户喜欢又需要的产品。

利他再利己就好比“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两句话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人人为我”不能成为“我为人人”的前提。

如此,企业才具有竞争力,且能够赚到钱。

案例思考:

2021年10月18日,苹果第二场新品发布会,推出了两款“吓人”的笔记本电脑。

M1 Pro芯片内集成了337亿晶体管,拥有10核CPU和16核GPU,相比M1芯片拥有70%的性能提升,而图形性能则提高了2倍。

好产品,颜值高,性能强,喜欢的客户自然愿意为其支付。

重新构建常识,一剂“镇定剂”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不断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地产业的基本常识应当是:居住属性,产品属性才是房子本来的样子。

如何扩大这个常识?

第一:我们要满足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建的房子(产品),老百姓要能买得起,买不起不行;

第二: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我们提供的产品要比别人好,是老百姓认可的好房子,不好的房子不行。

从碧桂园的经营数据实际对比来看,无论是以何种投资形式获取的项目,“好房子”项目的收益水平明显高过其他类型的项目。

案例对比:

案例A:一个三线城市在当地老百姓都认可的核心地段,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都很好,且此前持续深耕,公司品牌深入人心,后验证项目的经营成果很好,广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案例B:一个二线城市,不是核心区位,也没有做改善型产品,在市场波动阶段,项目的经营也明显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产品品质也做的一般,同时也有大幅降价,就造成了当地口碑比较差。

这些事实,犹如眼前的巨石,让人再难忽视。市场和客户回归理性,上头的企业如果再不清醒,恐怕就要如濒危的大厦,倾覆只在一瞬间。

想让组织变得更好,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智慧,只需要回归常识。

找回常识,就是找回生存的能力。

保持定力

为企业发展装上“永动机”

如今的地产业,寒风彻骨,我们拿什么御寒,拿什么穿越周期?

过去,在地产业,一种常见的观点是:

一二线城市的房子可以慢慢卖,售价有保障,受市场波动影响小;而三四五六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售价上不去,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当政策经济环境回归理性时,只有那些最根本的真理才能帮助你擦亮双眼。

看清价格、供给,需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企业需求曲线来看,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实现从L1到未来L2的跨越,如何才能实现?

答案是:若需求量保持恒定,则需要价格提升来支持跨越;若价格保持恒定,则需要需求量提升来支持跨越。

无论以上哪一种,最终都将回归到客户对公司提供产品(好处)的认可,有更多需求或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研究市场、尊重规律,围绕顾客价值创造。提升组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用更少的钱做出客户喜欢且有需要的产品。

结语

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不衰的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

具体包括三条原则:

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2.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3.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

真正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回归生活本身,才可以真的理解什么叫做“生意”。

企业经营的正确路线不该偏离;普遍的常识不该被忽略;发展的定力不该被左右。理智的企业绝不会舍本逐末,大道至简,大凡如是。

不管环境怎么变,生意的本质不会变。

文章说明:

本文受碧桂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博士在碧桂园“未来领航班”的讲话启发整理而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