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舱至今“零复阳”鲜有人知 张伯礼院士详解中医用药原理

来源:科技日报(2020年3月29日3版)

作者:记者 张佳星

  武汉中医方舱(江夏方舱)的患者“无一人轻症转重症”已为人熟知,但鲜有人知道在这个方舱进行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至今“零复阳”。

  3月29日,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上对于日前出现的复阳现象从原理、用药等方面做了详解。

  为什么有人复阳?难道真是检测试剂不灵?

  根据现行诊疗方案,治愈患者需满足间隔24小时核酸阴性、肺部炎症吸收、体温正常等指标。但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的复检过程中出现了核酸呈阳性的情况,即出院后“复阳”。

  “有些病人出现复阳了,是怎么回事?现在学界基本公认'复阳’并不是二次感染,而是原来没治彻底。”张伯礼说。

  那么,没治彻底为什么检测阴性,难道真的是检测试剂不灵,出院标准太松吗?

  “新冠肺炎患者的损伤主要是肺深部的小气道,在细支气管里边,里面有痰栓包裹着病毒。”张伯礼说,这些病毒被痰栓裹着,待在肺的深部,不往外排,所以在检测的时候,检测的是咽喉部的痰液,就检测不到病毒,显示出来患者“转阴”。

  张伯礼进一步解释,患者身体慢慢好转之后,肺的功能在慢慢恢复,特别是小气道,包括一些支气管的功能都在恢复,慢慢地把这些黏痰往外排往外咳出去,咳嗽的过程肺深处的痰出来了,也就裹着病毒出来了,表现为“复阳”。

  可见,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而例如SARS患者则没有复阳现象,是和冠状病毒造成人体内的临床症状有关联的。

  “从实践来看,SARS的症状主要造成肺纤维化为主,而新冠肺炎的损伤在深部气道,肺泡、小气道里边有很多黏液性的分泌物,这些黏液非常的黏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上了呼吸机,呼吸状况也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就是被黏液堵住了。”张伯礼说,因此,从中医的角度看,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而SARS是温疫,新冠湿气的特点非常典型,湿会寒化、热化,还有燥化,有黏液、非常黏稠不容易排出来,因此和非典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对症化痰,治疗时就能预防“复阳”

  针对黏稠的痰液,在中药的药方中,加入相应的有化痰药效的成分能够避免黏稠痰液在治疗过程中“沉寂”到深处

  张伯礼解释,中药中有些清肺化痰的药材,比如橘红、皂刺等都能够帮助把深部的黏稠痰给咳出来、排出来。在治疗的时候,加上这些药,就会让治愈者不“复阳”。

  以宣肺败毒方为例,它来源于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等经典名方。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经过在中药组分库中的组分筛选,张伯礼院士和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发现有两种药材对新冠肺炎“对症”。一个是虎杖,其中的虎杖苷对冠状病毒的抑杀作用最强。第二个就是马鞭草,对于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的损伤,特别是小气道的损伤,微血栓,有很强烈的活性。

  “这两个组分来源于中药组分库,组分库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建有6万多的组分,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活性等特性。”张伯礼说,根据对症寻找,马鞭草活血通络散结,助清肺活络,作为佐药,在避免复阳现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研究团队也在中药方作用机理方面做了探讨,从炎性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分析,发现调控286个关键靶标,有的抑杀冠状病毒,有的抑制炎性因子风暴……起到综合的作用。

张伯礼代表:战疫时刻,激发中医药深厚内力 

来源:科技日报(2020年3月29日1版)

作者:记者 操秀英 杨朝晖

  商讨方案、巡查病房、协调资源……自大年初三随中央指导组奔赴武汉至今的两个月里,7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夜奔忙。

  劳累致胆囊炎发作,他自己签字手术,笑称“把胆留在了武汉,更与武汉'肝胆相照’了”;胆囊炎后双腿出现血栓,医生让张伯礼卧床休息两周,他却说,“我肯定乖乖听话,但最多只能一周”,要尽快回“前线”指挥战斗,不想动摇军心;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中央指导组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多次请他返回天津休养,他少有地没有服从组织安排,“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离开,身体上的困难能克服”。

  逆行和坚守,只因医者仁心、家国情怀。“读书人在世,有3件事不能避:为国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这是张伯礼赴武汉时的心声。

  江夏方舱的尝试

  最难的是一开始。

  “我们刚到武汉时看到的场景确实很混乱,发热门诊排长队,医院人满为患,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和陪护人员全都混杂在一起,一时有不知从哪下手的感觉。”张伯礼坦陈。

  中央指导组及时决策,按照专家们的意见实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此时,张伯礼等中医专家力主让集中隔离的患者全部吃上中药。

  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中医药能在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作用,还是只是个安慰剂?张伯礼决定用事实来说话。他和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写了请战书,提出中医药进方舱,中医队伍进驻方舱医院。

  中央指导组同意后,张伯礼等人组建了一支中医医疗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的209位中医专家,进驻了主要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江夏方舱医院。在这里,张伯礼等人确定了总体治疗方案,即对舱内大多数病人用协定的以清肺排毒汤和宣肺败毒方为主的通治方,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康复措施。

  “这在当时也有不同声音,很多人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你怎么给所有人吃同样的药?这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中医不是一成不变的。”张伯礼说,此次新冠肺炎病人的病因、症状是相似的,因而采用通治方是可行的,此外,面对数以万计的病人,也难以实现一人一方策略。

  数据证明了中医专家们的决策

  江夏方舱医院26天运营中收治的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约有6%到10%转成重症。“更显著的证据是,出院病人的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数等血液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善。”张伯礼说。

  江夏方舱医院的探索迅速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在武汉的方舱医院中,中药使用率超过90%。中医药的出色表现,成为新冠肺炎治疗“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与临床救治两手抓

  除了临床救治,张伯礼也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在发挥中医药临床救治过程中,他指导的科研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成为支撑临床救治决策的后援力量。

  2月3日启动的“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正是由张伯礼负责

到达武汉后,张伯礼深入红区诊察病情,首要任务就是开展证候学调查。为了提高调查研究的覆盖面和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同时考虑临床救治实际条件,研究团队开发了专门用于新冠肺炎临床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通过手机端的填报和图像上传,实现了关键数据收集的及时性,使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够尽早开展。

  通过对来自全国近20家医院的1000例不同病情分级患者中医证候信息的分析,得到该病的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中医专家判断此次新冠肺炎是“湿毒疫”,为辨证治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张伯礼指导团队开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以及药物筛选与新药研发工作。

  发扬光大中医药的脚步不停

  各省援助医疗队已陆续撤离武汉,但张伯礼依然归期未定。“天欲破晓一抹清,曙光初现万霞虹。鏊战疫魔须坚忍,凯旋班师踏清明。”这首《破晓待明》,是张伯礼的心声。

  可以想见的是,即便凯旋班师,老人家忙碌的脚步不会停。

  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后,张伯礼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出院病人的康复治疗上。“很多重症患者出院后依然有心悸、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的肺功能、脏器功能受到损害,我们首先要进行评估,再对症分情况进行康复。”

  3月24日,张伯礼牵头负责的全国被感染医务人员康复管理平台正式启用。“这是由中国工程院和腾讯基金会支持的平台,由武汉协和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具体负责,我们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让这些医护人员完全康复,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轨道。”张伯礼说。

  他也在为国外的疫情焦虑。“看到欧美一些国家的情况,我们感同身受。”张伯礼说,已经有不少国外的单位和组织和他联系,请他介绍中国抗疫经验,尤其是中医药的应用,“我们给一些国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情况拟了药方,也寄去了一些中药。”

来源:湖北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