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命名

感受与命名

读《荀子》第二十 正名

(峻岫)

(原文)

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漏庮、奇臭以鼻异;疾、痒、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徵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知而无说,则人莫不然谓之不知。此所缘而以同异也。

荀子自问:“然则何缘而以同异?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脾气,都有不同的爱好。这就是荀子说的“缘天官。”“缘天官”就是秉持天性。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同类的物体,具有同样的天性,具有同样的规律,特性。飞禽有飞禽的特性,走兽有走兽的特性,人类有人类的共性。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因此,具有植物的特性,人们就称其为植物;具有动物的特性,人们就称其为动物;具有人的特点那就是人。桌子有桌子的样子,椅子有椅子的样子,汽车有汽车的样子,飞机有飞机的样子。一说起某样东西的名字来,就能联想到它的形状,知道它的特点,懂得它的性能,熟悉它的用途。形体、色理以目异;人们靠什么区别事物?一是它的形体,二是它的颜色。还有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声音的清浊,调门的高低,声音的奇特,可以区别一个人。一个人张口说话,根据口音的清浊,调门的高低,节奏、快慢以及方言土语运用的特点等等,一下子就能区别一个人。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漏庮、奇臭以鼻异;疾、痒、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人的感觉器官非常灵敏,味觉和嗅觉器官非常发达,不仅能感知酸甜苦辣咸淡香臭,还能感受腥臭臊膻,体会粗细,大小,好坏,真假,尖酸刻薄,小心翼翼,飞扬跋扈,猖狂莽撞,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知道疼痒,冷热,苦闷,忧郁,畅快,准确表达喜怒哀乐,悲愁忧喜恐惧,爱好,厌恶、仇恨等等。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组成,这些叫做“外感受器”,此外还有“内感受器”,也就是内脏和血管的感受。食物对内脏的刺激,使人感觉疼、胀、闷、饥、饱等等,血管能够受压力,脉动等等。各种感受传输到神经中枢,使大脑皮层做出反应,支配人的行为。表达人的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就有了各种各样名称的命名。“疼”为什么叫做疼?“苦”为什么叫做苦?约定俗成而已,只要一说疼,一说苦,人人都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古人把心当作思维器官,这是古人在人体解剖学上的误解,但是作为约定俗成的称谓,或者说是习惯的说法,还是可以说“心之官主思”的。这就是心有徵知的意思。“徵”就是征,就是特征、表征,就是你的感觉。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根据声音来判别物体是可以的,根据颜色来判别物体是可以的。但是仅仅根据这样的感知,就下判断,做结论是不行的。人们做判断,作结论,是要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性质做出的。而不是根据它的外表,颜色,形状,以及体积的大小,运动快慢等等来作判断的。然而徵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首先是感受,首先是外在的刺激,根据外在刺激,然后才能进行简单的,初步的分类、归纳、分析、判断,然后还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和检验,最后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地反应。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知而无说,则人莫不然谓之不知。此所缘而以同异也。人们的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不同,人的世界观不同,信仰不同,经历不同等等,对于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做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同样的事物,有人喜欢,有人就不喜欢,有人受到感动,有人就会无动于衷。这就是人的本性不同造成的。(署名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