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86版《西游记》误导的这么些年

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看过《西游记》?你的回答一定是:看过,杨洁导的,86版西游记,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演得实在是太出色了······

或许每一个没有读过原著的人,都会这样回答,人们谈论起《西游记》几乎全部都是杨洁导演的86版西游记电视剧,而不是吴承恩版的“西游”。阅读的匮乏和先入为主的电视剧把《西游记》变成了一部老少皆宜的产物,俗话说的好: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那么《西游记》就真的适合孩子和老人吗?或许你读完原著之后会有跟我一样的心情:这跟我小时候看过的西游记怎么不一样?我被电视剧骗了多少年?

一、孙悟空真的是一个威风凛凛、无人能敌的猴子吗?

有人曾做过统计:《西游记》原著中,“哭”字和“泪”字分别出现了206次和186次。《西游记》一书中几乎所有人物(不分男女老少)都爱哭,尤以唐僧为甚。孙悟空也是性情中人,感情丰富,这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一共哭了二十四次,平均每四到五回哭一次。曾有无数次被孙悟空感动到,也曾为他惋惜。

却说那大圣虽被唐僧逐赶,然犹思念,感叹不已,早望见东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 第二十八回 》

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化成小妖,需要跪拜金角银角的压龙山压龙洞老母亲,就哭了,心说自己一生只拜了三个人,今天为了救唐僧,居然要拜一个老妖怪,“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第七十七回:这一回孙悟空哭了五次。孙悟空在狮驼城听八戒说师父被妖怪吃了,哭了,“忽失声泪似泉涌”。止住哭后,见到悟净也说师父没了,又哭了,“心如刀搅,泪似水流”,连八戒沙僧也不救了,直接跑外面山上,“放声大哭”。然后到了如来那里,一见面就哭了,“两泪悲啼”。悟空跟如来汇报完后,又哭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绝”。

取经路漫漫,可以说靠的全是孙悟空,他的哭,是师父对他的不信任、受委屈、孤立无援,辛苦和付出却不被认可;他的哭,是面对强敌和生死考验时,为自己的命运、取经的前途、师父的安危等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功败垂成的悲哀和绝望。 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而且原著中孙悟空的形象又丑又矮,与电视剧里的孙悟空完全是两种风格:《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宝林寺的僧官看到他:

“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最像此描述的,是《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

谈起孙悟空,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当属大闹天宫的情节,玉皇大帝躲在龙椅底下大叫“快去请如来佛祖”以及孙悟空闯进凌霄宝殿砸下殿上牌匾,这要归功于86版西游记,其实是原著中孙悟空根本没有根本没有打进凌霄宝殿,仅仅是打进“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就被佑圣帝君的佐使王灵官挡住不能动了。 玉皇大帝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狼狈丢人,他还是很镇静的,没逃出天宫。他手下也不都是废物垃圾,佑圣帝君的佐使王灵官就跟孙悟空“斗在一处,胜败未分 ”,当如来佛祖来收复孙悟空的时候,王灵官和三十六员雷将已经把孙悟空团团围住,孙悟空已经没法再进一步了,王灵官等仅仅是“收服不了孙悟空”,却“完全可以阻挡住孙悟空”,孙悟空没有被抓住,打的也不落下风,但是也没法再进一步了!即“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

当然这也和玉皇大帝赏罚不明,处事不公有关,导致天宫众神出工不出力,不认真打,显得孙悟空在天宫无人能敌。灌州灌江口的二郎显圣真君(二郎神)降服了孙悟空,将孙悟空押往天庭,可谓是功劳巨大。玉皇大帝事先对二郎神的表示是“今特调贤甥同义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后,高升重赏。”结果二郎神降服了孙悟空以后所得到的赏赐仅仅是“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完事之后,你二郎神该回哪回哪去。这“重赏”都算不上“重”,“高升”更是半点“升(官)”也没有!怎不令人寒心!这佑圣帝君的佐使王灵官在凌霄宝殿上挡住孙悟空,功劳同样巨大,如来佛祖收服孙悟空以后,天宫开的“安天大会”上,却连对王灵官的半点赏赐也没有,谁愿意为这样的玉帝卖命?这也就是后来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根本不见踪影,而一下凡当妖精成了黄袍怪以后,就能够跟孙悟空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原因吧。

我这样说完全没有贬低孙悟空的意思,人们都喜欢英雄,但一个真实的英雄也是有缺点的,正是因为这些才让一个角色变得饱满立体,变得有血有肉,你更喜欢什么样的孙悟空,取决于你自己。

二、唐僧很虚伪,虚伪至极,贪生怕死,推卸责任,吴承恩塑造最成功的“大反派”之一。

唐僧慈悲吗?其实是怕孙悟空给自己惹祸,耽误了自己的取经大事:第十四回:孙悟空打杀了六个毛贼,其实是俗人出家割舍自己的六个欲望,有人说唐僧是慈悲为怀才埋怨孙悟空的,其实不然,唐僧是怕孙悟空伤人,把自己牵连进去,原文是这样的:唐僧道:“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又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的白客,怎能脱身?”

第二十七回:白骨精化身老公公来戏唐僧,猪八戒挑拨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当孙悟空又打杀老公公后,唐僧怒道:“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唐僧教导孙悟空不要再出手伤人,不是因为这些人可怜、无辜,更不是“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而是怕牵扯官司,让自己没法脱身。

第五十六回:在我看来这段堪称《西游记》里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孙悟空打死几个毛贼时,唐僧的一番话把虚伪、推责任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圣僧善念祝荒坟,祝云:“······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猪八戒听到唐僧只把自己的责任撇干净了,却忘了自己和沙僧,于是:“师父推了干净,他打时却也没有我们两个。”意思很明显,也不干我们的事,罪过都是孙悟空的,麻烦您老帮我们也撇清责任吧:三藏真个又撮土祷告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大圣闻言,道:“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殷勤劳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教他去告老孙。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你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会打杀人!索性等我祝他一祝。”这下可彻底激怒了孙悟空,:攥着铁棒,望那坟上捣了三下,道:“遭瘟的强盗……尽你到哪里去告,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孙悟空这话实在太狠,后世唯有一句“我爸是李刚”可与之相媲美。三藏见说出这般恶话,却又心惊道:“徒弟呀,我这祷祝是教你体好生之德,为良善之人,你怎么就认真起来?”连猪八戒都看得出来,这明明在推卸责任,唐僧却告诉孙悟空这是在教他做良善之人?而且告了半天状,看到孙悟空发狠了,又说自己是在开玩笑,怎么较真了?悟空此时的心情想必也很无奈吧,于是:行者道:“师父,这不是好耍子的勾当,且和你赶早寻宿去。”那长老只得怀嗔上马。

第九十一回:按理说金平府已到了灵山地界,取经之路已接近尾声。唐僧之前已经见过妖魔无数,好歹也算是身经百战,见的多了,可他依旧胆小怕事、贪生怕死:众妖一拥上前,把唐僧解了索,穿了衣服,推至座前,唬得唐僧战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饶命,饶命!”三个妖精,异口同声道:“你是那方来的和尚?怎么见佛像不躲,却冲撞我的云路?”唐僧磕头道:“贫僧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的,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祖取经的。因到金平府慈云寺打斋,蒙那寺僧留过元灯。正在金灯桥上,见大王显现佛像,贫僧乃肉眼凡胎,见佛就拜,故此冲撞大王云路。”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唐僧被妖怪一问立马下跪,对比之前孙悟空为了救他而含着泪拜妖怪,唐僧的膝下怕连个铜板都没了,更不堪的是后来孙悟空救他失败后,他再次被妖怪抓住。结果被妖怪一吓不但转脸就把徒弟的行踪给卖了,就连巡逻的小妖也成“小大王”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而不去真正的顾及别人,这样极其虚伪,极端自私的一个人,居然到了西天之后被封为功德佛?!而对这样的一个人 孙悟空却想方设法去保护他,孙悟空心里装着唐僧,是因为孙悟空的最终目的也是想成佛,洗刷先前在天宫所犯下的“罪恶”,就这样相互利用着,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自己的利益,尤唐僧最甚,孙悟空虽然是有目的的,但是他尽职尽责,一路上为唐僧斩妖除魔,而唐僧却为了自己“功德圆满”,处处为难悟空,冷落,欺骗,不信任。西游满满都是黑暗,几乎看不到光明。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会被奉为名著,传颂至今吧。

三、如果说孙悟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那而猪八戒——就是我们自己。

猪八戒当得起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完全立体化的主角,第一个不避讳缺点的正面形象,第一个传统社会小农人和小市民一切特点与性情的大集合典型。八戒妙就妙在一个“俗”字上,俗得彻底,俗得干脆,俗到骨头俗到血液里去了。从原著中的形象来看,猪八戒的是黑色有獠牙的野猪,武器是九齿钉耙,而猪八戒的追求不过是个吃饱饭而已,这也正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吃饭。历来就是如此,什么时候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就要造反。猪八戒一路上,更是像一个村里的庄稼汉一样,满嘴粗言鄙语,只想吃饭讨老婆,动辄散伙,还是要回高老庄娶老婆种地去。

86版西游记对猪八戒性格的刻画在我看来恰到好处,但是在原著中:猪八戒是挑担的,至少取经路上大部分时候都是猪八戒在挑担,而不是沙僧。如来佛祖看的很明白:“猪悟能……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汝……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因为电视剧的缘故,人们认为猪八戒只会偷懒,把挑担的累活都扔给沙僧,其实在原著中是猪、沙轮流挑担,只是沙僧性格沉默,不喜多言,八戒却总喜欢抱怨。抱怨分工不公平、抱怨担子重,但他也仅仅是过过嘴瘾而已。

第八十回:沙僧教:“二哥,你把担子挑一肩儿。”真个八戒接了担子挑上。第三十九回:八戒听言道:“这等说,他只挑四十里路,我老猪还是长工!”

听猴哥的话或许是因为惹不起,但对沙僧的要求,八戒也没有拒绝。这个胖乎乎的、喜欢抱怨的形象,一直背着“偷懒”的名声,其实对于他的责任,也是勇于承担的。

四、如来和玉皇大帝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滴水之仇当涌泉相报”用在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吴承恩让我看到了作为统治者最高层花式压榨百姓的手段,西游记其实不算是神话,它是现实的反映。

师徒四人到达离西天不远的凤仙郡时,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第八十七回)”  这个本该繁华的天竺外郡为何是这般模样?经打听,原来是此地正值大旱,已经连续三年,以致民不聊生。而凤仙郡郡侯本人“ 清正贤良”,而且在大旱之后,组织人力物力修建庙宇,治下人民苦归苦,见到师徒四人后,一不惧几个妖精丑陋,二礼数周到又不卑不亢,言辞稳重踏实,足见此人能力和人品兼具。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想必对这部分情节并不陌生,凤仙郡干旱的原因是:郡侯有一天跟老婆吵架了,推翻了供桌,贡品喂了狗,正好赶上玉帝下凡,听见看见了。玉帝当即下旨:米山高十丈,一只小鸡慢慢吃;面山二十丈,一条小狗慢慢舔;锁梃指头粗的黄金大锁,一盏油灯慢慢烤,等米面吃光锁头烧断,再降雨。玉帝发怒,一郡饿死几万百姓。最重要的是,郡侯本人完全不知道干旱原因,也完全不知道改正措施。不但天庭没说,凤仙郡山神土地灶王爷也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连提醒一句都没有,还有那普渡众生的如来,这发生在自己脚底下没多远的人间惨剧,也是不闻不问!如来曾经告诉诸佛说:'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夺,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真假对错,无需多说。

后来解决办法是要郡侯“向善”,念经斋戒,崇佛重道。原来他治理地方再好也不管用,对佛道一丝不敬也是“不善”!若他真是打神骂鬼藐视天界也就罢了,可是手下官员一开始接到取经四人,得知孙悟空能求雨,第一时间跑去告诉郡侯,人家正在“焚香默祝”!想来干旱这几年,也没少求神拜佛,一边受着人家的供奉,一边置之不理,甚至以游戏的方式惩罚,看着人民一片一片饿死。何为善,何为恶?这高高在上的玉帝,这普渡苍生的佛祖,这一众冷漠的天王天师山神土地,这一场无声的血腥谋杀。

还有狮驼岭和狮驼国,这可不是山洞一样的地方,而是一个国家,整个国家的人都被妖怪杀了,妖怪占领了这个国家。4万8千小妖在里面光看门的就有一万名,各个有名有姓,挂牌值班,这是西游记全书中最庞大的小妖军团。三怪大鹏王更加强悍,他是《西游记》全书中唯一一个不住山洞住城市统治国家的妖怪。孙悟空也是历经危难最终才得以度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