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余爱好者,从2.0突破3.5,你觉得需要多久?
在没有系统训练的情况下,“3.5”可以说是大多数业余网球爱好者的瓶颈期。
个人拙见:达到3.5除了要有技术上的硬性指标,还要有相当的体力储备,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如果这三项都比较稳定,那么他一定是名副其实的3.5+选手。
并且如果他能够一直在球场上维持较高水准,那么他场下一定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即使在职业赛场,大多数职业球员也很难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身体上有一点伤势的话未来更是不明朗。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的是业余网坛,不也是竞争日趋激烈的职业赛场吗?
或许你现在正在以“达到3.0”或“达到3.5”为阶段性的小目标,那么结合你自身的情况来说,你觉得达到3.5要多久?
对于网球,可以说也是一项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运动项目。
相信很多网球爱好者不只偏好网球一项运动,比较普遍的比如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这几项运动中,与网球冲突最明显的一项运动莫过于羽毛球,以前有这么一句玩笑话:网羽本是一家,何苦自相残杀。
羽毛球虽然场地小、球小,但是对于体力的要求还是轻而易举地超过了网球,并且羽毛球对于手腕上的功夫要求更精细,如果网球羽毛球同时进行的话很容易造成身体上的受伤。
每一个网球爱好者的球路历程可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曾经我也算是一个羽毛球痴迷患者,但是随着对网球的投入越来越深,必须要做到忍痛割爱,之后我全身心地投入网球这项运动。
从入门开始到独自上场,进入到3.5的门槛,我整整花了差不多6年的时间。
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比较有天赋的选手,仅仅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级别的飞跃。相比之下,他们短时间在网球上的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差不多是我五年左右的投入总和,这也确保了他们有相应的产出。
针对一般的学院派来说,大学的网球公开课都是在大二才开始。最早接触到了郑洁、穆雷等名将,让我也设定了一入大学就要开始学网球的小目标,所以我也不会白白地等上一年。
大一那年我在墙壁上泡过了大多数的时间,通过对职业球员的模仿,对于正手、反手以及脚步的练习可以说是相当到位。
按照现在的分级来说,等到我真正踏上球场,基本已经入门,标准的2.0水平,在众多学生中也自然是脱颖而出的那一位,之后经过专业老师的点拨,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水平也日益上涨。
学习网球的初级阶段,如果能够接触到比较规范的球员并以此为目标,这对于业余网球爱好者来说算是一大幸事,而我就属于其中一位。
刚开始的那几年,我近距离地看了很多场国际网联青少年巡回赛的比赛,他们规范的动作、赛场上的气势也深深地在我脑海中扎根。通过对比,个人的缺点曝露无疑,而他们的动作正是我所要追求的。
作为一个单打比赛爱好者,我的第一场正式比赛却等了整整三年多,是CTA在十堰赛区举办的钻石级别赛事。
记忆非常深刻的是:抽签遇到的两位都是在业余球员里边排名很高的那种。当时一个排名前10,来自西安某高校;一位来自武汉,Top50,结果可想而知。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别人还没有发挥三成功力,就送了我一顿丰盛的早餐:鸡蛋和油条的搭配。
虽然被横扫,但是也知道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以赛代练,这也是我给身边大多数球友的建议,当然也不要急于求成,没有扎实的技术就匆忙地上场无疑会加深自己的挫败感。
对于网球的热爱,也会让大多数人忽略路途的遥远。曾经求学期间,为了比赛专门去过武汉、西安、郑州等高校,在郑州体育大学的一项比赛中得到了3.0的认证,在郑州的这项比赛中,更是有凌晨4点从濮阳驱车赶来参赛的球友。
目前在上海,东至崇明、西至青浦、南至奉贤 、北至嘉定都有过与众多球友奋战的足迹。
水平愈涨,感觉越难以突破自己的极限,这与考试想要获得高分何尝不是一样。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也是很重要的,相比众多人高马大的网球选手,或许你的身形不具备任何优势,是否可以从其他地方弥补?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点。
至此,我开发了属于自己的“巡回赛模式”,追求身临其境的比赛感觉。
学生时代,打球的时间自然很多,这个时期是提升水平的绝佳机会;工作之后,每个人的时间都具有不确定性,要保证每周固定的运动时间还算勉强;而到了成家立业的时期,要保证水平的稳定实属难得,如何协调好工作、生活、爱好 确实是一个挑战。
不管现在的状态如何,对于网球水平的追逐本身就是一段愉悦的历程,也是一个自律的过程,对自己有着3.5的要求,你早晚可以达到!(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邓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