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日军的92式步兵炮有多好?八路军为何会对此爱不释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欧美国家相比,日军的装备不免有些寒碜,在半自动化武器已经普及的时候,日本还是抱着拉大栓的三八步枪不放,有时候甚至会展开大规模的板载冲锋,与对手展开白刃战。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二战中的日本陆军是一支完美的一战部队。'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直白地指出了日军的进攻战术:'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
其实日军还是有一些非常出色的武器的,92式步兵炮就是这样一件武器。八路军对它赞不绝口,甚至美军在缴获之后也是青睐有加。
一战之后,西方大国都意识到,在堑壕战的背景下,机动性强、可以曲射的迫击炮作为营连一级的步兵支援火炮是极为有效的,但是日军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保证一定量的迫击炮生产的情况下,还对步兵炮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
这其实是颇具前瞻性的一个决定,一方面,在远东战场上,日军的对手基本都没有多少工业生产能力,特别是中国的军队,没有能力生产足够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加上中国东部地形平坦,对曲射的要求并不大;再就是日本资源的困境,迫击炮固然好用,但是发射频次很高,并且精度也不尽如人意,摧毁目标需要更多的炮弹,这在追求精度和低消耗的日军眼中,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92式步兵炮便应运而生,1928年11月开始研制,1932年7月设计定型之后,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日本一共生产了3000多门。
与其他的步兵支援火炮相比,92式步兵炮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首先是轻便,全炮重212千克,很多人对这个重量没有什么概念,对比一下相近口径的其他步兵炮就知道了。日本的92式步兵炮口径为70mm,相近口径的,法国的施耐德M1923型75mm步兵炮重量为352千克,苏联的M1927式76.2mm步兵炮重达640千克,德国的le.IG18型75mm步兵炮自重588千克,加上炮盾更是会达到634千克。
92式步兵炮与这些火炮相比,只有四百斤出头的重量,这意味着可以快速机动,两三个人就能拉着跑,如果路况不好,一个10人的炮兵班组就可以背负着拆解的火炮向前方运动,甚至可以携带一个基数的炮弹,上山入林、淌水过河都可以用人力解决。作为一款步兵支援火炮,92式步兵炮可以说是非常方便了。
其次是隐蔽性极好。92式步兵炮全高只有62厘米,如果拆解掉炮盾,就只剩下50多厘米了,这与一架重机枪的高度差不多,在阵地战中,这种火炮在运动的时候动静非常小,不会被轻易发现,而且由于可以曲射,最大仰角是80度,这比一些迫击炮都优秀了,隐蔽在掩体后边打炮,对手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
再就是威力相当可观。92式步兵炮的炮管很短,发射药燃烧后弹头加速距离特别短,这就导致炮弹出膛速度只有197米每秒,这当然会使得射程不够远,但是也会带来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采用更薄的壳体,携带更多的装药,这使得它的炮弹杀伤力非常可观,92步兵炮使用的高爆弹重3.8千克,杀伤半径可以达到22米,爆炸威力上已经超过了一般的75mm火炮和部分80mm迫击炮。
虽然92式步兵炮因为过低的初速使得它的反装甲能力很捉急,但是当时的中国部队基本没有多少装甲力量,面对中国军队用土木修建的防御工事,这款火炮已经能够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了。
除此之外,促使日本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结构简单,耗材非常低。前面说过,92式步兵炮只有212千克,这意味着耗费的钢材很少,德国生产一门步兵炮的钢材,日本可以生产三门,这简直就是为缺铁缺到需要进口美国洋垃圾的日本人量身打造的。
日军的92式步兵炮既然这么适应中国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自然也很眼热。《亮剑》中,李云龙在丁伟和孔捷面前虽然嚷嚷着看不上,但当初二营长向他报告说缴获了两门92步炮的时候,李云龙可是乐得好几宿都没睡。
刚开始抗战的时候,八路军非常缺乏火炮,要知道,当初红军长征的时候,几乎抛弃了所有的重火力装备,到达陕北的只有一门炮,后来在与东北军和胡宗南的部队作战的时候才缴获了一些火炮,到抗战开始时,整个八路军就只有一个山炮连,能够组建起总部直属的炮兵团,那还是托了阎锡山的光,捞起了晋绥军溃退时丢进河里的8门火炮。
八路军最初的三个师,师一级的直属炮兵部队更是只有迫击炮和掷弹筒。而在日军中,每个大队就有两门92式步兵炮,要知道,日军的大队相当于中国一个加强营的编制,而日军一个联队装备的火炮就超过了八路军全军的火炮。
八路军和新四军也曾多次缴获过日军的92式步兵炮,第一门就是在平型关战役中获得的。但是首战就有缴获并不意味着92式步兵炮很容易缴获,92式步兵炮作为大队炮,平时都放在保护严密的县城和大型据点中,基本只有进行大规模的扫荡的时候才会带上,而这种情况下,八路军很难短时间之内歼灭日军。
加上日军有一个传统,一看作战不利就会毁掉自己的武器,而火炮本身就很娇贵,只要往炮管里塞一枚手雷就能彻底毁坏一门火炮,所以能缴获一门火炮本身就非常难得。
直到1940年,晋察冀这样的大军区才有了自己独立的炮兵营,即便这样,也因为步兵炮和山炮不够多,主要还是迫击炮。这也是八路军攒了好几年的家底,在这之前,八路军的步兵团虽然部分有迫击炮,但是一旦缴获了步兵炮,就得上交给军区。
并且即便是缴获了火炮,补充弹药也很困难,很多时候,缴获的92式步兵炮在用光炮弹之后,战士们只能含泪炸毁。
1941年,八路军山东军区教导三旅在战斗中缴获了一门92式步兵炮,但是由于没有炮弹,只能把这门炮埋在地下。1943年的时候,随着日军建造的炮楼越来越多,八路军便以一枚哑弹和三个弹壳为基础,仿制出了炮弹,但是产能很低,每个月只能造30多发。到1944年,战士们推着这门炮,带着攒下来的200多发炮弹,一周之内就敲掉了伪军33个据点,歼敌2600多人。当时这门炮配属给主力七团作战,于是便有了'八分区有两大宝,七团加大炮'的名声。
围绕92式步兵炮,新四军和日军在抗日战场上也有过交锋。
1944年,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出动100多名日军和300多名伪军对根据地展开扫荡,新四军16旅得知后,由王必成旅长亲自指挥,动用两个营打伏击,最后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完整缴获了一门92式步兵炮。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出动部队找了一个月的炮,但丝毫不见踪影,无奈的日军写信给粟裕,说愿意拿100挺机枪赎回这门炮,被言辞拒绝了,那名丢了炮的日军中队长也因为这件事被枪毙。
在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就开展了对92式步兵炮的仿制工作,可惜直到1946年才完成试制,直到年底才造出了7门,后来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兵工厂不得不转移,仿制火炮也随之停产。
这款火炮在解放战争战场上也是大放异彩,92式步兵炮及其仿制版经常被解放军拿来做抵近射击,被称为'大炮上刺刀',电影《大决战》中就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92式步兵炮的隐蔽性高、机动性好自不必多说,在打国民党军队构筑的野战工事时,炮弹初速低也成为了一个优点,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防御工事大多都是土木或者砖石结构,如果炮弹速度太高,会导致'过穿',对敌军火力点的摧毁效果并不好。
平津战役中攻打天津,解放军和傅作义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敌军火力点的阻拦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们倒在了枪口下,东野部队便将92式步兵炮拆解下来,运到楼顶组装,或者推着火炮运动到火力点近处,直接开炮轰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炮兵经常利用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摘掉92式步兵炮的炮盾,乘着夜色把炮推到距离国军阵地的跟前,通过炮口直瞄国军的火力点,打一发就跑,等到国军反应过来的时候,解放军早就推着炮跑远了。
朝鲜战场上也有92式步兵炮的身影,在志愿军的火炮配置中,每个步兵团都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一个连配备有三到四门92式步兵炮,但是毕竟这是一款二战之前的火炮,朝鲜战争时性能已经落后了。
获得苏联的援助之后,志愿军有了直射能力更强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在曲射的作战能力上又比不过82mm迫击炮,92式步兵炮便逐渐退出了解放军的作战序列,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