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愚公的家乡走来(任正义)‖ 《济源文学》2021(148)

他从愚公的家乡走来
——李继槐先生和他的人生之路
任正义
走出山门

在愚公家乡的南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西长着一棵巨大的千年古槐,树冠高大,枝繁叶茂,守望着这个人口不多的桑榆河小村庄。古槐东百余米,有一座普通的独家小院,泥土砌筑的瓦房,一孔幽深的窑洞,老式低矮的木制街门,一切都那么朴素简陋。一条蜿蜒的小河,从门前的沟底流过,清澈的河水,长年哗哗地流淌,似乎在娓娓讲述着山里人的故事。这条河叫桑榆河,这个小院便是李继槐先生的家。

他的父亲教过私塾小学,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小小年纪的他,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读书。他代替大人放牛,每天早出晚归,与牛群为伴,与青山为伍,山上人烟稀少,为防野兽出没,常会带着干粮和喜爱的书籍,上到柿树上,边看着牛儿吃草,边读书,放牛期间他读完了家中楼上满满的一箱书。其中《东周列国志》成为他的启蒙书籍,并引领他走出了闭塞的山门。

我特别喜欢他的代表作《读书改变命运》一书封面上的—幅漫画—— 萌萌的、憨憨的一个山区少年,他提着行囊沿着家乡布满碎石的山路走来,他带着家乡那泥土的芳香走来,他带着家乡父老的期盼走来,走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地球,他有过不屈的奋进,也有过眼泪与悲伤,但他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他有过失败,也有过胜利,但他最终还是个幸运者,正如配在这幅漫画上的培根的名言:“有一点傻气但并不是呆气,没有比这对人更幸运的了”。

李继槐先生说,他这大半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做了半个多世纪的编辑、记者;二是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那么,这篇文章就重点写写这两件事吧。

半个世纪作“嫁衣”

长期从事河南工人文学创作研究的老作家苏小蒙,2020年3月在《河南文学》发表了《李继槐:河南工人创作史上的“伯乐”》的一文中写道 :“如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于黑丁、苏金伞、庞嘉季、郑克西、何南丁、许寄秋等老一辈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曾为构建这样一种全新的人民大众文学为我们河南付出过巨大的努力、做出过显著的贡献的话,那么70年代,我认为我们不能不提到李继槐先生。李继槐先生在负责《河南文艺》过程中,首倡并始终坚持的“歌颂工农兵,表现工农兵,建立一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作者队伍”这一办刊宗旨,为河南一大批至今仍活跃在文坛上的工、农、兵特别是工人作家,在当时文化生活极端贫乏的社会环境下,提供了一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他默默无闻“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精神,受到了文学界的好评。他为80年代一大批文学新人播下热爱文学的种子,为他们走上文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这批人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最佳契机。著名作家黄世猛、叶文玲、王天奇、路英香、胡凤琴、陈爱云、胡振华等,著名诗人王守安、赵振中、刘福智等,当年都是在《河南文艺》上开始启步的。这些人最终走进了神圣的“文学殿堂”,成为作家、诗人、记者、编辑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省市和基层文化中坚。

作为河南工人作家的领军人物,站在如此高度来评价五十年前李继槐先生对河南文坛的历史性贡献,在河南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共鸣。 现为洛阳老作家学会副会长、《龙门文学》执行主编的王天奇在留言中写道:“难怪苏小蒙先生此文写得如此的内容详实、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原来你就是当年郑州国棉三厂的工人诗人王明信!你我同是那个年代的文朋诗友,感同身受啊!那时的《河南文艺》,着实为河南的文学作者特别是工人作者,提供了辛勤耕耘的园地,繁荣了河南的文学创作。大家心知肚明,李继槐先生功不可没!许许多多工人作者都受过李继槐先生的教益、帮助、支持和扶持。为了支持和鼓励洛阳一拖工人诗群的发展、成长和壮大,当时主持《河南文艺》的李继槐先生曾经不惜拿出头题的位置、十几个页码的篇幅,一次发表了洛阳一拖八位作者集体创作的诗歌。感动过洛阳许多工人作者,王明信先生以此文表达了许多诗人和作家的心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感谢王明信先生以此文为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河南省级退休领导干部、著名书法家、济源藉人士张程锋,1974年在济源裴村驻队期间,将裴村农民赛诗会上的诗歌送给李继槐,经他指导后专版登载。在看了苏小蒙文章后,也在文后留言 :“几十年来不惧风雨,坚守初心,如老黄牛般为文学艺术躬耕不已,鞠躬尽瘁,成就斐然”。

一家有全国影响的杂志主编在留言中写道:“作为当年受过李继槐老师很多扶持和帮助的业余回乡知青业余作者,对李老师的恩惠没齿难忘!可以说是李老师的无私的提携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李老师就是我的伯乐,王老师的文章,客观公正,记录了河南文坛一段不平常的历史!”还有来自郑州、开封、洛阳、济源、新乡、商丘等全省各地的文学工作者,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其实,《河南文艺》也只是他从事编辑工作的一个阶段,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至今,在六十年人生旅途中都在乐此不疲地从事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记者工作,尽管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经受过许许多多的委屈与不平,尝尽过人间的酸甜苦辣,却始终没有后悔过。

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亲自策划并领衔创办了《人生与伴侣》《人生在世》《成与败》、华晖出版社等境内外杂志及出版社,参与了《戏曲战报》《河南文艺》《妇女生活》《戏曲艺术》《特区展望》《视界》《中学语数外》等杂志的创办与编审工作,不仅为河南、海南两地的宣传文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两地一大批文学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今桃李满天下,也正是对他倾心付出的最好回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受海南省有关部门委托,被广东省正高职称评委会评为高级编审职称,并入选《海南省高级专家名录》,成为名符其实的出版专家,特别是他精心策划领衔创办的《人生与伴侣》《人生在世》《成与败》三部人生系列杂志和华晖出版社,在国内出版界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这其中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与汗水。

他亲自执笔为三部杂志写发刊词,被人们称为“人生三部曲”。

张程锋先生在读了三篇创刊词后,又在留言中写道: “真是字字珠玑,篇篇精妙,叩人心肺,引人入胜,唯具有丰富阅历、宏远眼光、深邃思想并握有如椽大笔的卓越大家,才能有如此精彩之作,从而成为杂志创办成功的奠基石、主心骨和领航灯。”

我更喜欢他为《成与败》杂志创刊号撰写的总编寄语《为梦想插上成功的羽翼》中的一段话:

“不少人喜谈成功,忌谈失败,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名士,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还是名震全球的科学泰斗,无一不是从无数次的失败,甚至是九死一生中登上权力或科学的顶峰的,他们品尝的失败苦果远远多于胜利的喜悦,这就是“失败为成功之母”这句至理名言的深邃内涵。可见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学说,从来都不忌谈失败,甚至更看重失败给予人们的深刻启迪。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支柱,无异于行尸走肉,精神支柱的倒塌,必然导致肉体的倒塌,无论你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而这个精神,其实就是梦想,有此,才有前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才有成功的希望和奋进的动力。只要这个目标对社会有益,对他人和自已有益,追逐这个目标过程中的艰辛与充实,也许远远大于胜利的狂欢。”

多么崇高的情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他用大半生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人生感悟,值得后辈们永远珍藏于心中的座右铭。

独辟蹊径的文学之路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无论是在愚公家乡还是在河南及至全国,他的作品都具有与众不同之处。

如果走进李继槐先生的书房,你就会发现,整整一个书架都摆满了他的作品,说他著作等身,并不为过。

其中有珍藏版《李继槐全集》五卷本、《李继槐文集》《山海情》《海南旅游大观》、长篇报告文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这里仅着重介绍有代表性的以下四部作品。

1.历久弥新的哲理诗篇《百篇寓言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李继槐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受到法国寓言大师拉封丹和社会政治氛围的顿悟性启迪,偶然心血来潮,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口气写下-百多首寓言诗和寓言故事,并开始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百篇寓言集》,以后又获河南省级一等奖和全国“金骆驼”奖,其中的《战马的遗言》还被命名为全国五十名篇之一,并立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州书林》《郑州晚报》《海南日报》等全国近二十家报刊曾作过报道和评论,据不完统计,有众多作品被中国文学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未来出版社、知识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海燕出版社、中央民族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台湾爱智图书出版社等国家级、有影响的出版社,选入国际性、国家级选本多达五十多种。其中有:《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寓言卷》、《中国现代寓言精品》《当代中国寓言大系》《中国当代寓言选》(英汉、法汉两种版本)、《中外寓言大王》《世界寓言精品大观》《中国寓言故事精选》《中国当代寓言诗精品百首》《中学生精读文库·中国现代寓言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寓言卷》《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寓言卷》《中国当代寓言精华》《读者·人文读本》(初中卷)等。

国内著名网络平台紫雨轩书院主编夕雨在序《李继槐寓言哲理诗选》中写道:李继槐老师的寓言哲理诗选,从两年前开始在紫雨轩书院连载,作为主编,我是每篇必读的。许多读者不知内情,还以为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的新作,而我却知道,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选自海燕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并获河南省儿童文学一等奖及中国寓言学会“金骆驼”奖的《百篇寓言集》一书,而其中的许多篇章更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生,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她像一壸陈年老酒,在岁月的陈酿中历久弥新,历久弥香,不仅未让读者感到过时,反而更闪耀出哲理的光芒。我认为这正是本书的可贵之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朱靖华在《诗情的奔泻与哲理的闪光》一文中写道:“1984年,在长春举行的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我结识了当时在我国寓言界已崭露头角的李继槐先生,几年之后,我在主持“金骆驼”奖的评奖活动中,又认真拜读了他的《百篇寓言集》,这部书给我和其他评委们强烈的印象,就是不论是诗体寓言,还是散文体寓言,都流泻着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诗情与洞察事物的深邃的哲理闪光,特别是他的寓言诗,堪称是真正的诗与真正的寓言,他将诗的抒情性和寓言的叙事性、哲理性完美地结合起来,用诗的语言阐释哲理,诗中有哲,哲中有诗,避免了一般寓言诗只是把散文体寓言分行排列的顺口溜式的弊病。

“李继槐的散文体寓言,本质上也是诗,他用诗的自由化语言去阐释哲理,也许更容易感染读者并为人们所接受,请看他的《战马的遗言》中的一段文字:“一匹在战火与硝烟中,度过了大半生的战马,是藐视一切的。它曾踏着军号的节拍,驰过荆棘遍地的莽原;它曾冒着枪林弹雨,冲上鲜血浸红的山头;它曾在隆隆的炮声的掩护下,难以想象地飞越壁立万丈的沟壑;它曾背负自己的战友,跃过滔滔的江河湖海……”你能说这段散文不是诗?而像这种火炽的诗情,只有真诚而热烈的情怀才能自然迸发出来,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是不可能写出来的。”

类似的评价,在一些权威作家和书、报刊中也大体有一致的表述,如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给作者的信中就写道:“你的诗作给我较深的印象及感受,你写作充满激情,这是当前许多作品所缺乏的。我所说的这种激情,决非只是激动之情,而是源自生命核心的一种爆发,对艺术的渴求及精神的放射。”

《中国青年报》在一篇评论中称其作品为“一捧晶亮的珍珠”,我国第一部《寓言辞典》称其作品:“立意新颖、富于哲理、诗意浓郁、教训鲜明,寓言诗结尾处那些诗句十分精炼,常常产生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河南儿童文学大系》在序言中称其为“最为出色”寓言作家;《中国现代寓言史纲》称其为鄂豫寓言的代表作家,其诗“清新可喜、意蕴深厚”……

当年他的这些作品,还曾经被省会郑州,家乡济源等地改编为街剧演出或作为奖品奖给青少年学子阅读,足见其影响之深之广。

2.永恒的文学价值,珍贵的历史记录《神力——唐玄奘西遊真记》,一部几十年少见的叙事长诗

李继槐先生的长篇叙事诗《神力》,以《西游记》中唐僧原型唐玄奘到印度取经的真实故事为题材,写毕于1982年,出版于1988年,再版于2013年。《神力》一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朱靖华,在《诗情的奔泻与哲理的闪光》一文中对神力—书作了这样的评介:“李继槐是一位多方面才能的诗人、作家。特别是他的长篇叙事诗《神力》(唐玄奘西游真记),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部史诗式的作品,写一代伟人唐玄奘只身穿越十九年风雨,历经一百多个国家,跋涉五万余里,九死一生,克服无数大难奇险到达印度取经的真实故事,表现了唐玄奘坚强的意志和为理想一往直前的精神,这种可贵的民族传统,应该具有永恒的价值。作者敢于在《西游记》这部巨著面前,重塑唐僧的全新形象是需要魄力和勇气的。更为可喜的是他能将抒情、叙事、哲理有机、恰当地结合起来,长诗章章设悬念,故事性很强,使你无法释卷,而关键处又穿插大量抒情韵致,令人感奋。这种将小说的惊险性和诗的抒情性巧妙结合的叙事长诗,我认为是近几十年文坛上少见的。”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韶华,为李继槐长篇叙事诗《神力》所作序言中写道: “在我国民间故事中,再没有比“唐僧取经”流传得广泛、深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我们都熟悉了《西游记》中的唐僧,而唐朝现实生活里的唐僧是什么样子,反而鲜为人知了。李继槐同志以史实为依据,重新塑造了唐僧这一形象,写得可爱、可信、为文学画廊中又增添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物。作为长篇叙事诗,大处挥笔泼墨,沉浮迭宕;细处刻意求精,充满诗情画意,可读性很强。掩卷遐思,为之振奋。”

同时为该书题名、题词的还有著名诗人艾青、苏金伞等。河南大学教授冰剑、《河南日报》记者牛青坡等亦发表过较为深刻的评论。

该书2016年获全国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3.为《千金买笑》正本清源,为农家弱女昭雪沉冤的大型历史剧《褒姒》

李继槐先生的诗是很多人读过的,但他同时还是个剧作家却鲜为人知。他1966年大学毕业后,最初就分配在河南省文化厅的戏曲工作室工作,主要负责全省的戏剧、曲艺等的组织领导与创作,曾任三人革命领导小组成员,主管《戏曲战报》的编辑出版。

在他的启蒙书籍《东周列国志》中,褒姒被写成一个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的坏女人,原因是她长得太漂亮了,引诱得周幽王颠之倒之,作下天大的蠢事。该书的第二回: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峰火戏诸侯,写的就是这一段被颠倒了的历史。

根据毛泽东所说的“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深刻含意,李继槐意识到将偌大一个西周王朝灭亡的责任推给一个小小的弱女,是多么的荒唐与无耻,于是,决意为褒姒翻案,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于是他开始构思,后来果真于1982年,河南省戏曲工作室出版了他的大型新编历史剧《褒姒》,同年九月被《陕西戏剧》(即今《当代戏剧》)转载并配发《熔炼再铸,“褒姒”出新》的评论,此剧出版发行后曾引起较大反响,著名演员张宝英,著名导演袁文娜,济源市煤矿豫剧团等均曾经作过演出准备。至今还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该剧发表后,评论界-致认为:此剧-反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女人祸国论”,将历史题材“熔炼再铸,立意翻新,还褒姒以本来面目”,符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对封建理念的-次大胆的批判和成功的创作实践。

著名戏剧评论家柳菊兴发表在《陕西戏剧》1982年第9期《熔炼再铸,褒姒出新》一文中写道:  读了李继槐同志的新编历史剧《褒姒》的本子以后,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读完之后,一个活脱脱的褒姒女的新形象,占据了我的脑海,久久不能退去。而原来长久占据我脑海中的祸国殃民的妖妃褒姒女的旧貌,却越来越模糊起来,动摇起来。“旧者逝去,新者来兮”。这大概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对我作用的结果吧!

李继槐同志的《褒姒》一反旧的传统习惯,把历史剧的许多素材进行筛选,并把筛选得来的精料熔炼再铸,立意翻新。在李继槐同志的笔下,褒姒不是什么妖妃,而是“生长在穷山僻壤”“略知纲常”的农家姑娘,是“从不敢专宠乱朝纲”“苦口婆心劝君王”的贤贵妃,也是“奸贼毒计乱天下”中的受伤害者之一。

褒姒是值得我们同情和惋惜的。一个偌大的西周王朝灭亡的原因,最根本的,在于这个社会的内部原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然,也归结于周幽王的信任奸佞,不理朝政,荒淫无道,万民怨恨,以及虢石父之流的里通西戎主。这就是说,西周之亡的原因,在于周幽王及其弄臣们,绝不是因为出了个褒姒娘娘之故。

4.一个山乡牧童的奋争与感悟——《读书改变命运》

在推荐与评价此书之前,有必要引用作者为此书写的“代前言”:

“禅”的启廸(代前言)

《读禅悟道》一书中有这么一则《规劝少妇》的小故事:佛印正坐在船上与苏东坡把酒话禅,突然闻听:“有人落水了!”

佛印马上跳入水中,将落水的人救上了岸。落水的是-位少妇。

佛印问:“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寻短见?”

“我刚结婚三年,丈夫就遗弃了我,孩子也死了。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佛印又问:“三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那时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当然没有。”

“那你不过是被命运送回到了三年前。现在你又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了。”

少妇揉揉眼睛,恍然一梦。她道了谢后便高兴地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寻过短见。

相信每-个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如那位少妇般揉揉眼睛,茅塞顿开。

书中有禅,禅中有书,禅即是书,书即是禅,它能将迷途的少妇唤醒,整个的改变了她的人生,也能改变千千万万的芸芸众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李继槐先生在这本书里所讲到的其实并不仅仅是几部书,它可能是书,也可能是一本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甚至是名山大川石头上刻的几个字。然而,正是这一句或几句话、几个字,像一束哲思的闪光,照亮了他的心扉,使他作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写成了-本书、甚或转危为安。他说没有《东周列国志》等众多的书籍和文字的启蒙,他如今可能还是那一方山野中的老牧童。

李继槐先生说: 自己之所以要在接近古稀之年写这本书,是因为实在是有话想说,不吐不快,是因为这些几十年积淀下来的“禅思”,以及这些“禅思”对自己的人生的启迪,在形成他的思想、指导他的人生方向上,实在太重要了。他想把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家乡的父老和青少年朋友,如果它能对故乡的文明作出一点点贡献,那就是自己莫大的安慰了。

李继槐先生将此书赠与家乡的文友们。作家安安,在读了《读书改变命运》后,感悟很深,随写了《读书  读人》一文:  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一个放牛娃娃的成功,更是不易。而读书则是距离成功最近的途径……李继槐老师的这本书,能够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创新力量。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以烽火戏诸侯,让褒姒跟着他成为千古罪人,李继槐老师却发表大型历史剧《褒姒》,为褒姒翻案,几千年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女人祸国论”,被他用一部戏剧给予有力的驳斥。《西游记》中的唐僧,与真实的唐僧有什么不同?李继槐老师经过大量的研究,创作出版了长篇叙事诗《神力——唐玄奘西游真记》,为河南老乡唐玄奘立传,引起强烈反响。从李继槐老师果断离开如日中天的事业,由中原大省奔赴陌生海岛开创新天地,在那里创办《人生在世》《成与败》,再到他在香港创办华晖出版社,继而大胆尝试炒股这个当时的新生事物并获得成功,都可看出他敢想敢干、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 读书,也是读人。读书改变了李继槐老师的命运,他又把这些真切的感悟书写出来,启迪后人不负韶华,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异乡游子的桑梓情怀

从1966年河南大学毕业后,李继槐先生先是在河南省会郑州从事报刊杂志的编辑、记者工作,后又到遥远的海南省省会海口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始终牵挂着生他养他的愚公家乡。

为了宣传家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他不仅亲自采访,亲自动笔写了诸如《一场精神领域的科学试验》《盘谷游》《拓荒者》等许多文章,还为许许多多家乡文友大开绿灯,在自己任职的媒体上为家乡鼓与呼。

为了给家乡的文友们出书提供方便,他以全国最优惠的条件助力家乡的文友,甚至不惜亲自动手改稿校稿,如《济西风云》《绿色记忆》等十多部著作得以顺利出版,其间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新人的脱颖而出。

他为家乡文友们的著作写序,几乎是有求必应,如姚天征、姚景强、姚天杰、葛道吉、李菊月、俆战云、李卫红以及王守安、胡震华、王业隆等等,这既是文友的情谊,也是一种动力。

李继槐先生久居海南,有一处温馨舒适的花园式别墅,本应安度晚年,心中却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总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他年已八十高龄,近年却频繁地飞来飞去,为的是他为济源全市青少年精心策划的励志教育基地——济源耕读文化大观园,能够落地生根。

这一切对李先生的唯一回报是: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富有。

作者简介

 

任正义,济源作协会员,园林局退休员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