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许知远,一个俗人就够了!
我们的平庸,
似乎也正是我们从来不敢赤裸裸地面对自己,
对于我们的内心世界缺乏持久的关怀和信任。
——许知远
文丨旧故麻袋
∨
在《十三邀》没上线之前,我对许知远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他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作家和他创立的“单向街”真的很不错。其他什么的,便不得而知了,感觉他适合远远的活在众人的喧嚣之外,活在远离世俗的小世界里。
但在《十三邀》上线之后,我对他的看法稍稍有了些改变,倒不是外人不明所以的看不惯,也不是吃瓜群众的那般嘲讽,只是最初在我心中对他的那个印象,竟不是他。
很多人说许知远身上知识分子的姿态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看起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过分自恋和过时,他有着一股自带光环的优越感,鄙夷周遭发生的一切。
《十三邀》第一季我并没有过多关注,因为我更喜欢娱乐性强的《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偏好脑洞大开和看完总得思考些什么的节目,而《十三邀》虽属访谈类节目,但被采访对象多是罗振宇、冯小刚、李安、贾樟柯、蔡澜、张楚等人,这些知识分子之间的社会探讨,太过文艺化的偏向性不合我的胃口,因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于我而言,没什么可细究的。
但当《十三邀》第二季第一期上线时,我却看了。因为来的是最懂90后的60后马东,我喜欢他的《奇葩说》,我喜欢他在辩论场上舌灿莲花,我喜欢他带给观众的一切哲思,我甚至喜欢上了那个不再主持《康熙来了》,而是只静下心来谈自己观念的蔡康永,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马东。
在《十三邀》第二季第一期的节目中,许知远对马东的采访显得有些尴尬,有好几次许知远都不知道该问马东什么,经历了一些短暂的停顿,也不知道怎么接。他在节目中坦言:“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但这样的一次访谈,却激怒了很多观众,因为许知远太!不!会!聊!天!了!
在节目中,许知远diss大众文化,觉得现在的文化越来越有粗鄙化的倾向。马东不接招,反而有点惊讶,然后反问:“我们曾经精致化过吗?”圆滑的将问题不动声色地弹了回去。
马东在节目中表现得与往常一样鸡贼,他善于转移话题,回避话题,甚至终结话题。对于许知远提出的种种质疑,他都一笑而过,用戏谑的口吻绕过死结。
遗憾的是许知远并不是个“见好就收”的人,他纠结一个问题,并始终想从这一个问题里钻出一个牛角尖来。
当许知远问马东“为什么你对这个时代一点抵触的情绪都没有?”的时候,我想马东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所以马东一本正经地回了句:“我没那么自恋。”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从节目中不难看出,许知远对大众文化颇有微词,于是乎他带着偏见去追问这个时代,但其他接受他采访的人似乎始终未能给出他想要的答案,他的发问是真诚的,却也是带有冒犯性的。连蔡澜老先生都说:“不要把包袱弄得太重,没必要。”
蔡澜在访谈中甚至觉得许知远“想太多”。
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韩寒早些年的时候,他说:一个好的写作者在杀戮权贵的时候,也应该杀戮群众。
但是现在,当年那个嘲讽一切的韩寒已是小野他爹,他没有时间再去怼天怼地怼群众,他成了一个忙着拍电影和晒娃晒狗的文化商人。
很多当年名噪一时的公知,都在时代面前败下阵来,开始纷纷迎合大众审美,在这一点上,许知远的坚持又显得十分难得。
他心怀偏见,但却对世人真诚,说着一些常人不敢说的话,将主张“精致化”的知识分子打成“精英主义者”,将人分成5%与95%,并且断定5%的精英文化不能下移,95%的人只能接受通俗文化,反倒是一种歧视大众的精英主义。
所以他成了有些自恋和守旧但却十分真诚的知识分子。当年那个极度重视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许知远依旧还在,始终保留着一股知识分子式的赤诚和浪漫,毫不掩饰对这个时代的好恶,也不刻意迎合某种潮流。
很多人都在用马东那句“我没有那么自恋”来diss许知远,其实大可不必,对于他内心的精神世界,我们无需理解也无法理解,就让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也未尝不可。
多说一句,单向街日历确实还算不错。(PS:这波不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