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唐锦禄||我想有个家(散文)
我想有个家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家,每一个人都离不了。家是亲情的眷恋,温馨的抚爱。提起家,所有的人都会倾心。
家,是社会的细胞,生活的基础。每个人都有家的体验。家,对于丈夫是妻子,对于妻子是丈夫,缺了哪一方,这个家都是不完整的难以弥补的缺憾。而对于孩子,家则是父母是兄弟姊妹。它是无私的亲情,无条件的抚爱,是幸福、美满、亲切、和谐、舒适、温暖的代名词。难怪,生活里许多方面、许多关系,人们都爱用"家″这一最亲切的词来比喻。如″社会好比大家庭"″四海之内皆兄弟″″再生父母″″情同手足″等等,再没有比"家"这一最亲切的词更贴切、更亲密、更能打动人了。
孩提时代,对家直接的体验是父母的怀抱,这种爱无法用其他来代替,这是一种血肉相连的亲情呵护。甚至,孩子要天上的月亮,做父母的恨不能搭梯子攀上天去把月亮摘下来满足孩子。难怪,孩子学会说话的第一个词,必定是″妈妈”“爸爸″。有一首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最能界定家的感情认同。
长大结婚以后,家的体验则是夫妻双方命运合二而一的融合,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一个人的悲喜祸福,系连着整个家庭的情绪起伏。
心中有事,第一个听你倾心诉说的,是家;
身负暗伤,帮你舔去伤口鲜血的,是家;
心灰意冷,使你重新振作起来的,是家;
病残消沉,鼓励你坚强地挺站起来的,还是家。
一回到家,紧张疲惫的身心可以完全放松,所有的烦恼抛到脑后,烟消云散。
家的抚慰,痛苦的磨难造成的再大的创伤,也会迅速安然平复。
家的温暖,能使失去了阳光的信心、没有了活气的冻僵的心,重新在暖融融的氛围中复苏。
远行人因而都把家当作终点而不说是起点。一代代抒发不尽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家的眷恋和思念。″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靓);″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无不极尽思归游子的归寂、愁苦之情。
及至老年,家是拐杖,支撑着整个晚年的生活。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来伴是须臾不能离的。有一个老者对他的朋友说,我什么财富都不稀罕了,我唯一珍爱的至宝,是还有一个老伴。他说,再好的朋友,再鲜艳的花朵,再贵重的奖品,到时候都会走的,只有老伴,一直陪伴着我,没有任何怨言地陪伴着我,这是谁也难以替代的。
家是什么?是爱心的殿堂,是避风的港湾,是休养生息的领地,是加油充气的场站。
尽管每个人在生活中可能扮演着这样那样的角色,但回到家里,就会擦去一切油彩,还原最真实的面貌。
难怪,年轻人都爱听那支流行歌曲——《我想有个家》。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唐锦禄,曾用名:翰儒,笔名:德行天下、与世无争、昭阳君。号:柳叶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兴化人,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和码字,以"读书写字品香茗、听雨观云赏花草"自娱自乐,亦有2000多篇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