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烈士谭兆焕
【往期回读】
快 览
谭兆焕,又名谭汉章,宜陵镇许庄村人,1938年七八月间,他参加“长江边区游击队司令部”政治训练班学习。是年底学习结束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任新四军七十二团三连指导员。1940年7月,他参加了黄桥决战,大战告捷后,任新四军二纵二团二营教导员。同年12月6日,他在曹甸战斗中壮烈牺牲。
谭兆焕,又名谭汉章,民国9年(1920)3月11日出身于宜陵镇许庄村祝家桥一个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虽是独子,从无娇气。6岁进私读书,11岁就读于许庄初小,两年后转入谢桥小学读高小。学校离家有五里之遥,他早出晚归,风雨无阻,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常在学习之余,爱读《说岳全传》之类的书籍,特别是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操,对他感染尤深。
民国25年(1936)兆焕高小毕业,仍继续刻苦自学,次年考进了南京柄霞乡村师范。时适抗日战争爆发,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常以顾炎武的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每逢周六,就爬山锻炼,借以强身,随时准备投身抗日。
民国26年(1937)11月,上海沦于敌手,镇江、南京危在且夕,学校宣告解散,兆焕被迫重返家乡。是年日寇侵略魔爪已经伸向苏北,在万福桥、仙女庙等地,连续发生屠杀手无寸铁的民众,尸横满桥,血染河水。这血淋淋体的事实,燃起了18岁兆焕的满腔怒火。他眼含泪水对乡亲们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有国,后有家。国若亡,家安在?要豁出命来同鬼子干,不能眼睁睁当亡国奴啊!”他劝父亲不要把他留在家种田,他说:“现在是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民国27年(1938)七八月间,新四军一支队所属挺进纵队二支队在江都大桥地区举办政治训练班,兆焕立志从戎,在扬中县四方桥陈家祠堂,参加了该训练班学习。教官薛汉阳、俞铭璜等深入浅出、激昂慷慨的讲解,使谭兆焕对共产党的主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是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期满,被分配到新四军七十二团三连任指导员。
谭兆焕身材魁梧,性格爽朗,为人谦逊正直,坦率热诚。他一到部队,就与干部、战士打成一片,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战士学习军事,一方面宣传抗日救亡和抗战必胜的道理。他的演讲生动朴实,富有号召力。他常教育战士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自已是人民的战士,都不要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
民国26年(1937)初,兆焕因父命难违结了婚,六天归队。殊不知这既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第一次探家,也是最后一次省亲。
兆焕所在部队,活动在长江南岸和扬中南、北洲一带,曾与顽伪多次交锋:在沙头与日伪之战,李典与白王堂之战,扬中与贾长富之战。兆焕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战士无不佩服他的英勇无畏,有些战士私下称他为“谭疯子”,意思是:他见了敌人,像疯了似的,什么也不怕。
民国28年(1939)5月,鉴于“挺纵”二支队队长方钩过江后长期闹独立,有投靠韩德勤顽固派的迹象,新四军二团主力一部,会同“挺纵”一、三、四支队。对方钧实行武装缴械。兆焕奉命参加,方钧部队驻守大桥,戒备森严,兆焕率领战土星夜奔弛,抄小路,机智迅猛地解决战斗,顺利完成了任务。缴获枪六十余支,为纯洁组织、壮大抗日力量作出了贡献。
民国29年(1940)7月,郭村保卫战之后,为进一步打开苏北抗日局面,新四军整编,成立苏北指挥部,东进黄桥与韩德勤决战。兆焕又随军东进,参加黄桥战投。告捷后,兆焕被提升为新四军二纵二团二营指导员。
为了保卫华中根据地,新四军华中指挥部根据中央指示,于11月29日发起曹甸战斗,兆焕率部队参加了战斗。战前,兆焕生病发高烧,但他一声不吭,带病坚持战斗。12月6日,部队在芦柴滩里准备攻敌人据点。冲锋号发出后,兆焕如猛虎,一跃而起冲向敌人,不幸中弹,猝然倒下,时年刚满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