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 • 18︱讲不出再见……

戳下方图片

一起点亮武汉

72 一水间

走了停了,想忘却。

停了累了,想发呆。

在咖啡,

觅一角,

光阴剪得邃碎,

尘嚣摔得净静,

停留。

翻半册闲书,

晃过书香暗浮的文字,

煮半杯咖啡,

搅动支离破碎的记忆。

应是,

与缘分光阴无关,

也或就这么悠悠地忘却,

也想就这么傻傻地发呆。

忘的谁?

念的谁?

不是谁,谁也是,

袖底一缕风,

杯中一抹香。

在咖啡,

我只是偶然经过。

73 雷米

忙碌淹没了敌人

我只是在空隙

张望一眼尚未加入战团的国家

而后,即便冬至

也不能制止我越过漫长的黑夜

在任何可能遗漏的角落追踪一杯咖啡

你呀,有着雨天的阴郁

依稀看见洁白的牙齿

含着棉花的微笑

我们握手、拥抱

像久别重逢的情人

互相喷射幸福的恨意

74 田佬

在咖啡是不在家的日子

锅碗瓢盆离灶台很远

和书籍很近,无缘无故的逗留

比起尘世的其它表情更亲

在咖啡是从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在热闹中躲藏,也不远离光明

和陌生人互望一眼彼此相似

看熟悉的身影在门窗外走來走去

在咖啡是饮啜心情的日子

哭点很低,笑窝极浅

一千杯单品调制出一万种情愫

烘焙足够温暖,研磨可能的爱情

戳下方图片

一起点亮武汉

同题的缘起(代后记)田荔琴

早些时,有朋友曾和我探讨过“在咖啡”的“在”所对应的英文是‘IN’还是‘AT’,我嘴上的回答是不知,心里的想法是没所谓。我们习惯了的语境是在哪里?在这里,在那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大部分人是用‘IN’来翻译的,那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状态。

后来,又听闻朋友说:“坐在在咖啡靠窗的位置,目送一个陌生女子移步往公车站,忽然觉得在咖啡就像这位安静的女人,不是性感,而是感性的,和你的距离亦远亦近。像店里那张陈旧的木桌,或任意的一本书,不扰你,但却都在离你不远的地方。”我说,这么抒情,你可以写诗了。朋友真的就写了一首《在咖啡》,为示同好,我也把在在咖啡写给儿子的一首小诗冠以《在咖啡》之名。

其时,“诗歌羊村”微信群里的同题诗写作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群主亦即“村长”、《东南学术》杨健民社长来到在咖啡,兴之所至,一拍脑袋决策:本期羊村同题就写《在咖啡》!为什么?《海峡诗人》哈雷主编给出了答案:“在这里,我们可以清算时间,好让自由的风通过”,并以之作为他的同题诗序。《福建文学》曾章团社长、海峡文艺出版社林滨副社长也以积极参与的姿态来推动这一诗歌活动。短短的时间内,响应者众,参与范围更是超出了羊村诗群的范围,收到了近百首诗作,并陆续由“城事五味”微信公众号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天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年已耄耋的老诗人刘登翰来到在咖啡,欣然为同题献上两幅墨宝,一正一楷。夏日的一个夜晚,正在福州参加“海峡东岸青年诗人西岸行”系列活动的一众台湾青年诗人,亦慕名来到在咖啡畅叙诗情。回到台湾后,青年诗人田妏甄和吴俊霖先后发来了《在咖啡》的诗作,将在咖啡的诗意气质拉花出飘动两岸的友谊彩带。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画家、诗人大荒,不仅喜爱咖啡,诗咏咖啡,还为《在咖啡》同题诗集做了精美的设计。到了今秋十月,样书出来后,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评论家孙绍振教授看了样书后,欣然提笔,做了精彩的点评,为同题活动赋予了诗歌美学上的独特意义。

在咖啡,何德何能?若无诗人入世的情怀,一杯自家烘焙研磨的咖啡,怎能唤醒诗人们如此浓郁的心灵芬香?同题的毎一位诗人、每一首诗作,都和在咖啡的每一杯咖啡一样,呈现出他们独特的风味。有的具有水果调性,尝起来像草莓、芒果、桃子、柑橘或玫瑰果;有的具有巧克力调性,如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或可可粉;有的甚至还有了武夷山大红袍的山场茶气;而那种浓缩的苦咖,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如此这般,在在咖啡,在这里,在那里,真的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只需你借给自己一种“在咖啡”的状态……

那一杯杯难以释怀的咖啡……

在咖啡 · 17︱在思考,在进步

在咖啡 · 16︱把所有的惊喜藏在里面

在咖啡 · 15︱似乎把所有的故事咽下

在咖啡 · 14︱感受一曲来自内心的呼喊

在咖啡 · 13︱含着泪,等您,等您……

在咖啡 · 12︱我们回来了……

【在咖啡·11】崖虎·外一首

【在咖啡·10】萧然(外一首:一个人的立春)

【在咖啡·9】南夫

【在咖啡·8】大荒

【在咖啡·7】正中

【在咖啡·6】曾章团

【在咖啡·5】杨健民

【在咖啡·4】田荔琴

【在咖啡·3】哈雷

【在咖啡·2】孙绍振·品评在咖啡

【在咖啡·1】杨健民·序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