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蓝鲸死亡游戏再次起死回生?

最近两则新闻引起了小编的注意,在震惊这些疯狂举动同时也对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

“14岁少女被盯上,玩网络游戏后收到安眠药”

“日本曾引发讨论的座间9人遇害案在宣布被告人死刑”

熟悉的施害方式,固定的目标人群,诱导式的自杀行为?

这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这和一种很可怕的游戏非常相似,叫做“蓝鲸游戏”(Blue whale)。

蓝鲸"死亡游戏,源于鲸鱼搁浅的自然现象,实际上是一款通过社交媒体,引导游戏参与者完成自伤自残任务,最终走上自杀的游戏。

揭开游戏的外衣,该游戏本质上一种犯罪行为,而且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犯罪。

"蓝鲸"死亡游戏参与者多为青少年,游戏过程中分工明确,暗含心理陷阱,危害巨大。

01

去大大的屋顶

然后站在屋顶边缘

"蓝鲸"死亡游戏,从参与游戏开始,一些恐怖血腥的任务毫无愉悦之感,其真正目的放大和强化某个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特有行为心理,如增强参与者内心的负面情绪,并将之引向自杀。

一旦参与游戏,玩家或因为受到组织者的“洗脑”,或受到组织者人身威胁,均不能自愿退出。

更可怕的是,“蓝鲸”死亡游戏已经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给广大青少年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

截至2017年5月,已有超过130名青少年因为这一死亡游戏相继自杀。而直至今日,仍然有部分青少年正在或已经成为这个游戏的受害者。

危险,也正在偷偷地向他们伸出无情的镰刀。

“蓝鲸”死亡游戏看似简单,但却暗含心理陷阱,通过任务层层递进,最终实现心理控制,达到参与者实现自杀的终极目标。

首先,通过短片、视频等方式,游戏组织者会在网络中招募参与者,并附上一定的入群条件,如提供真实信息或者在手臂上浅浅划出鲸鱼图案,就是在筛选出具有好奇心或自杀念头的人员。

然后,组织者会通过一系列投射技术、心理劫持、系统脱敏、认知塑造等心理学方法,层层递进,实现对参与者的精神控制。

蓝鲸游戏正是利用了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听管教,自以为是,好奇心重的叛逆期心理,吸引他们来玩蓝鲸游戏,特别是那些有自杀倾向的群体,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就是这么一款看上去很是愚蠢的游戏,青少年们却沉浸其中,甘心选择在自己的豆蔻年华中放弃自己的生命。

02

身陷囹圄仍乐在其中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大家都忽略了情境对人的影响和改造

 情境对人的影响和改造

当孩子进入了蓝鲸游戏的氛围情境后,他们就会极大可能在抑郁和企图自杀的气氛中做出种种违反平时自身认知的行为。

在1972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浦·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模拟监狱实验也证实了环境情境能极大的影响一个人决策认知。

津巴多招募一群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

被试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的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

囚犯戴上手铐,蒙住两眼被带到了斯坦福大学地下室的一个“监狱”里。

他们经历了真正的犯人才会碰到的种种事情,如戴脚镣手铐,全身喷消毒剂,换上监狱里统一的服装,而且,“囚犯”不再有姓名,而只有一个号码。

狱警也是如此被放置在监狱中。

结果证明,扮演狱警的人在模拟监狱的情境中,开始变得有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的被试逐渐变得软弱、无助、抑郁。

人们可能会很疑惑,觉得这要是我,我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但唯有深陷情境中,才会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错的离谱,环境对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蓝鲸游戏中,虽然青少年都身心健康,但是那些意图自杀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还有“领导者”发布的自杀任务,这些都让参加游戏的青少年陷入了一个绝望,忧郁,死亡的氛围。

这会勾起他们对死亡的联想,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效仿那些意图自杀的人的行为。

 特定情境下的角色扮演与团体期望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角色扮演,是指一个人在给定情境下人们期待他做出的一套由社会界定的行为模式。

游戏中的组织者给参与者分配了角色:一个即将要抑郁自杀的人。参与者在逐步的任务中接受了这种角色并开始努力扮演,同时他们也会暗示自己去实践这一角色。

不仅如此,团体期望在这样的情境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个特定团体中的人都有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团体期望就是要求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他们才会得到团体的认同和生存发展的机会。

游戏中,参与者为了得到所谓的社会认同,他们就会按照团体对他们的角色期望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并毫无怀疑地执行下去。

因此,参与者在自杀群体中会表现出自杀的意图和欲望来迎合群体的需求。

03

人类集体能产生大量激情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被孤立的个人很清楚,他不能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们也很容易抵制该诱惑。

但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群赋予他的力量,这也足以让他生出杀人的念头并屈从于这种诱惑。”

群体中个人意识是难以独立的,参与团体中的人会丧失理智,做出他们在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

这种群体塑造的心理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颠覆一个人惯有的性格或行为特征。

在这个”自杀”性团体中,一种群体精神激励他们对自己做出自杀行为。在理智状态下,人们接受着理性支配,但这种理性状态很容易在群体中丧失,从而使个人出现非理性行为。

为了避免参与到这场死亡游戏中,一些方法希望可以提醒到您:

首先需要收起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猫,不要对一些过于猎奇的事情产生好奇并探索。

其次要确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确信我就是我本身,而非其他人的一种心理过程。

就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要建立良好的自我统一性,我们应该保持较高的身份认同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人格系统。

我是个独立的人,这样就会避免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身份淹没于群体之中,而不敢承担责任。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感觉自己孩子或者周围的人有自杀意图或倾向,当他们向你发出自杀信号时,请不要将其当做玩笑话。

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深圳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0755-25629459

 泊恩说

随着科技网络的快速发展,类似蓝鲸游戏的事件一直以不同的形式被有心之人利用,危害社会,它们是一种心理控制极强的自杀性游戏。

青少年参与蓝鲸游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过被游戏“设计”逐步走向死亡的深渊,游戏组织善于利用心理学攻破青少年的心理防线。青少年需要父母的关注,希望能从外界得到尊重,希望能够有人理解他们的情感。

因此,当社会各界在挽救陷入游戏的青少年时,需要学会耐心倾听他们,注意他们的肢体语言,捕捉他们的情感变化。

让青少年树立健康理性的认知模式有利于他们正确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其能够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心理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直接通过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泊恩心理全力为您服务。

〓 泊恩声明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