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高血压防治的要点和难点问题
由确切的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等,我们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大概占所有高血压的5%。
绝大多数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没有确切病因的高血压。
影响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超重/肥胖、高盐摄入、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空气污染等。
总之,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人的血压就会升高。
生活方式干预 + 药物治疗
得了高血压首先要找医生诊治,先查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有无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其次,规律服药、平稳降压、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的摄入、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合理运动、规律作息、放平心态。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就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无法治愈,部分继发性高血压通过去除病因可以治愈。
高血压分原发和继发两种情况,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这部分患者如果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后可以治愈。
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多数,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无法明确具体病因,因此无法治愈,需要常年服用降压药,才能稳定有效地控制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读数的平均值。初诊患者,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患者,应于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至少测量1天。
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小时内,在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早餐及剧烈活动前、排空膀胱进行测量;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
因为某一次血压测量只能捕捉到某一短暂时刻的血压,由于血压具有明显波动性,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能作为高血压的诊断依据。必须多次反复测量,比如家庭血压需要连续测量5-7天,诊室血压需要3次非同日测量来确定是否有高血压,根据多次测量血压结果做出诊断并加以分类才是准确的。
帮助明确高血压是否存在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合并症,是否是由肾脏疾病引起,并判断高血压对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有助于判断有无心脏合并症(例如冠心病、左心室肥厚、房颤、心功能不全等)。
检查眼底视网膜动脉可以评估颅内及全身血管受损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都有帮助。
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的,以及是否有早期肾脏损害。
为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还需要做一些特殊的检查,比如测定肾素、醛固酮、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等水平;肾、肾上腺、肾动脉超声或CT或磁共振等等。
一是由于血压缓慢升高,身体逐渐适应所致;二是动脉硬化经过漫长时间逐渐形成,只有在动脉血管壁增厚到75%以上时,患者才会出现各种症状。
有些人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血压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 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引起注意,需要根据医嘱服药。
☆ 心脏: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心律失常及房颤、心力衰竭等;
☆ 脑:短暂性缺血发作、脑出血、脑卒中等;
☆ 血管:动脉粥样斑块、主动脉夹层等;
☆ 眼睛:眼底出血、视网膜小动脉硬化等;
☆ 肾:肾动脉硬化、慢性肾衰竭等。
长期血压升高,导致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导致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缺血脑中风症状;同样的原因血压升高时引起微小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发生出血性中风症状。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减少钠盐的摄入、调整膳食结构、适当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规律适度运动、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波动等。
高血压没有严重的症状,不代表它的危害小,管理好血压是一门大学问,想要管理好自己的血压,就多关注高血压大夫吧!
[参考内容]
【1】《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
【2】高血压达标中心《治疗篇|高血压防治知识29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