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
夏天已到,但我在影视行业工作的学生仍感到丝丝寒意,盖因中国电影已进入了“寒冬”。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累计约311.22亿,较去年前半年的320.25亿同比下跌2.82%。日前,我看了一篇文章《保卫中国电影》,不禁感到十分诧异,难道中国电影到了需要保卫的时候了吗?令我想起多年前,成龙带领香港电影人为拯救衰落的香港电影唱起国歌。难道中国电影也像国歌里所唱的,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对此,笔者尝试做一些分析。
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不过是十多年的事,前几年国产电影每年票房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我认为它是得益两大因素,一个是院线的建立与发展,凭借强大的发行渠道国产电影产量剧增;一个是互联网营销,借助互联网给电影做了强有力的推广并以此拉动票房。与此同时,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屈指可数。中国电影的狂飙突进是得益于互联网还是营销?是悲?是喜?现实很快给出了答案。
有一部烂片上映前吹得神乎其神,把观众骗进影院后招来一片骂声。一位老师看了之后气愤地说,以后电影学院只需要办一个专业:营销。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最终伤害的是电影创作。有一部还算不错的电影《失恋三十三天》由于满足当代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出色的营销而火爆,但我要问这是快餐文化还是伟大作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电影繁荣的外衣下,却鲜有优秀电影走出国门,更不敢说走向世界。
这些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电影类型,粉丝电影和话题电影。我曾写过两篇分析短文《“粉丝电影”是电影吗?》《冯小刚打造“话题电影”》,人民日报也为此努批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未成曲调先有对骂。电影IP没做好就急于开发,甚至通过炒作来拉高票房,也充分反映出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的急功近利心态。互联网让中国电影驶上了快车道,但如果方向把握不住也会翻车的,而且还会翻得很惨。
有人说,如果观众的悲观还带着盲目,来自行业内的悲观,就真实地让人感到绝望。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中国电影出现畸形生产,明星天价消耗绝大部分制作成本,小鲜肉驱逐老戏骨,加上各种假大空的创作套路,至于电影的艺术水准大受影响。更有甚者,偷税逃税,吸毒绯闻,种种乱象和恶行共同造成了电影行业的整体坍塌。中国电影已进入了“寒冬”,有人预言,大概率判断,未来至少两年,“寒冬”仍将继续。
有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互联网到底是帮了中国电影还是害了它?首先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助推中国电影,不仅仅是数字营销,还通过互联网连接把电影深深嵌入到整个文化产业,电影IP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和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只要gctg到观众的点和商业运作得好,一部小成本的电影也能赚到盘满钵满,比如《疯狂的石头》。过度商业化令中国电影像一辆缺少方向感且夺路狂奔的车。
过去,电影导演和作家一样,都是令人尊敬的艺术家。如今电影没有那么多的敬畏,倒像是一场娱乐。拍完《人在囧途》后,徐峥决定转型做导演,找来黄渤和王宝强,去泰国拍了这部投资只有6000万的《泰囧》,2012年底上映后,票房高达12.67亿。看了电影,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晓苏忍不住大骂:《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电影,低俗、庸俗、媚俗!商业电影绝不等于“三俗电影”!
2005年,陈凯歌拍了一部不伦不类《无极》;2013年,转型商业电影多年的张艺谋,被一根来自好莱坞的稻草压倒了。2013年,张艺谋被一部好莱坞投资的电影《长城》压垮。2017年10月12日,《大象席地而坐》导演胡波用一根绳子告别了这个世界,用死亡对抗他所厌恶的“市场规律”。一代代电影人出发、迷茫、挣扎、寻找,一场场电影梦诞生、变质、破碎,最后都毫无例外地变为无可奈何。
第55届金马奖,《大象席地而坐》获两项大奖,胡波妈妈上台领奖,李安说:我真的很想抱抱这位母亲
诗人牛皮明明写出这一可悲的现实:“中国电影最令人悲哀的东西,就是资本不断地立威,定规则,定格局。对于市场来说,俗就对了,只要俗,就能跟人民币跳舞。”不能一味的怪罪互联网,它只是把这些放大了。面对互联网,中国电影并没有准备好,而许多电电影人由此迷失了自己。“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一个问题,电影是什么?电影就是——屈辱、绝望、无力,并使人像笑话一样活着。”
前些年中国电影的繁荣其实是一种虚假繁荣,大导演拍的电影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一部大赚,下一部却赔惨。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影视公司几乎没有,大多靠融次撞大运。整个电影生态是脆弱的,剧本创作受的掣肘很多,明星也不稳定,今天星光灿烂,明天不知出啥事,不是绯闻招黑就是吸毒进局子。总之事故不断,险象环生。崔永元曾这样评价中国电视:“如果说它是商业电视台,那么它就是世界上最差的商业电视台;如果说它是公共电视台,那么它就是世界上最脏的公共电视台。”中国电影是否也异曲同工?
把时下中国电影称之为“寒冬”可能不太准确。有人这样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在经历了2015年、2016年的狂飙突进,2017年、2018年开始去泡沫,到2019年已趋于理性。与此同时,观众对国产片的题材与质量要求也日渐提高,市场上浮夸喜剧、空洞玄幻、流量偶像的吸引力都在下降。这种遇冷对于虚热的中国电影恐怕是一种让它清醒理性的冷却剂。“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冷风吹。”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当影帝陈道明听说要与演技极差的流量明星Angelababy对戏时,断然拒绝。当那些台词都背不下来的小鲜肉们轻易拿到天价片酬时,这个行业不是有病吗?流量是什么?它是互联网的产物,它的背后隐藏着一整套商业逻辑,就是为追求商业利润无所不用其极,电影对于这个利欲熏心的产业来说不过一块遮羞布而已。中国电影不是败于互联网,而败于电影的过度商业化,其恶果就是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摧毁。
作为电影工业的中国电影,其发展不过二十多年的光景。就像一个心智还不太成熟的青年很快扑到互联网的商业大潮中,迷乱方向不奇怪,呛了几口水很正常。我们必须检讨我们脆弱的电影工业:从剧本创作到导演演员,从类型电影到商业模式,从电影教育到电影批评。毒舌电影死了,我们有多少专业的电影批评?如何正确的看待叫好与叫座?如何给予中国电影一个更好的的成长环境?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诚然,中国电影并非是一无是处一团糟,其中也不乏亮点和精品。吴京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让人眼前一亮,虽非旷世之作,但也算是上乘之品。在治理整顿下,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规范;在挫折考验中,中国电视工业也逐渐成熟。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国电影有一个更加成熟和明智的审查管理制度,不要让中国电影艰难负重前行,让电影人有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创作空间,从而作为一种文化输出向世界展示会中国的软实力。
主要参考文章:
保卫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二十五年
电影也需要走出舒适区
中国电影:稳定压倒一切
中国电影会提前进入大资本时代吗?
今年暑假值得关注的6部国产电影,你最期待哪一部呢?
《沉默的证人》、《美人鱼2》、《八佰》、《银河补习班》、《诛仙》、《日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