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五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朝阳悠唐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开幕。今年中国电视大会以“融合·智慧-拥抱电视无限可能”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产业链上下游超千人参会。在传统电视转向智能电视和智慧广电的过程中,“后电视”一词念也经常出现在论文里。然而,何为“后电视”?近十来年,“后电视”不时出现在电视研究中。在知网上查找相关文章167篇,在百度学术上搜索到的词条有259,000。其内容涉及到电视的方方面面,从节目到技术,从营销到产业,但大多都没有对“后电视”这一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只是简单的冠以“后电视”或“后电视时代”。对此,笔者作了一个梳理和界定。在我国,“后电视”的概念是2005年由李新民提出来的:“后电视时代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媒介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是电视的传媒核心地位的变化、由单一到综合、由‘新兴’到‘传统’的转变过程,因而在对之进行界定时应当保持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他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但他提出两个重要的点:一是基于新技术新媒介的发展,二是动态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国外,2007 年阿曼达·洛茨( Amanda D. Lotz )在《电视即将被革命》( The televisionwill be revolutionized )中提出了“后电视网时代”( Post-Network Era )的概念。2015年他写了第二版,“尽管洛茨还称之为‘后电视网时代’,但是站在大洋彼岸的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后电视时代’。”(杨桂峰,2017)。相关的研究也多了起来,而这一切皆源自于互联网和网络视频。“后电视传播形态开始全新的网络化生存,互动视频、融合视频和分众视频粉墨登场。”(郜书锴,2008)近年来,对于“后电视”和“后电视时代”有不少描述。“电视那个有着严密组织的机构,曾经就像一个集体式发光体,可现在组织内部零散的光源正在逃脱离散,又各自在新的栖息地上生存,他们丰富着后电视时代的传播环境,当然也同时被新的游戏规则改造着。”(现代商业,作者不详,2013)“后电视时代,观众的碎片化已成趋势而且会继续深化下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连接商业利润和个性化用户体验的‘硬通货’。简而言之,个性化的电视才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赵宏榜,2013)这些描述从某个角度来窥见“后电视”,虽有些道理但并不全面,更不严谨。2019年,王慧敏在《后电视时代的中国影视剧发展图景》一文中对“后电视”作了较好的解释:“所谓的‘后’,一方面是从时间上来说,互联网诞生于电视之后;另一方面,‘后’也意味着电视这一概念的边界在向外拓展。……当下的‘电视’概念已经超越‘电视’这一物质载体本身,涵盖了各种平台、屏幕以及跨屏的内容。”她强调了两点,一是后电视对传统电视的超越,二是电视的边界和载体的拓展。综上所述,笔者试图对“后电视”下一个定义:后电视是对传统电视或前电视的超越,它是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媒介,由此形成新的视听传播形态并由此形成的媒介生态和传媒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