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 | 最常用的6种鱼病观察治疗法,你都了解吗?
1、鱼体浸洗法
高浓度短时间浸泡法
第一种是指在一定的容器内,配伍高浓度的药物(如浓盐水,高锰酸钾等等),用较短的时间浸洗鱼体,从而达到杀灭鱼类身体和鱼鳃上病原体的目的。此法常用于检疫和预防。
具体的作法是先用固定的容器,如面盆、塑料桶,繁殖缸等,准确测量其体积的容水量,一次放入所需的药量,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将药液搅匀。再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以便根据水体温度确定浸洗大致时间,然后将病鱼放入药液中。记录下放鱼的时间,观察鱼体活动情况。如果鱼忍受不了药物的刺激,应尽快将鱼捞起放回原缸中。
一般而言,患寄生虫病时,采用药物浸洗1~2次即可见效。而患传染疾病时,需要浸洗多次,或者先进行浸洗或者用药物全水体药浴才能彻底治愈。第一次浸洗与第二次浸洗的间隔为1~2天为宜。
低浓度长时间药浴法
第二种采用低浓度的、对鱼体安全又有明显的疗效的药物,均匀地添加到饲养水体中长时间治疗,以杀灭鱼体上和水体中的病原体,这种方法从本质上讲是浸泡法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说用药物饲养病鱼。此法常用于已经确诊生病的金鱼。首先要正确测量水族箱的尺寸准确计算水的体积后,在计算用药量。有些药物的浓度要依据水温的高低而定,所以在放药之前先行测量水温。
在小水族箱应用浸泡法时一定要减少鱼儿的密度,以保证在放药后3~5天内不换水而鱼儿也不会浮头为原则。放药后,每天可以清除掉鱼便和剩食,尽量不加清水,约在4~5天后再加注一部分清水。期间可以使用气泵充气增氧。当鱼体患寄生虫病时,通常药浴一次就能治愈。而患传染性疾病时用药一次往往不能彻底痊愈,经过5~10天后可以再施加同样浓度的药物一次或两次,直至彻底痊愈为止。
2、内服法
此法是将药物拌合在金鱼的饲料中投喂,主要防治内部器官和体内寄生虫病以及肠炎和消化不良,鱼用口服药饵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药面 将内服药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磺胺噻唑粉、拌合面粉,加入少量水蚤干(鱼虫干),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拌匀后,用手工压成细条状,干后再弄碎成颗粒,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3~6天。
②药物颗粒饲料 方法与制药面相似,是用黏合剂加榆树粉、甲基纤维素等制成大小适口的颗粒,晒干后备用。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3~6天。
3、注射法
此法主要治疗那些病入膏肓,已经不能摄食的病鱼。有的药物制成针剂后,对药物的利用率比口服药要高。
对观赏鱼类通常采用腹腔和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是将针头沿腹鳍基部插入,其注射深度约为0.2~0.5厘米,以不伤及内脏为准。较大的鱼体才可以在肌肉部位注射,通常是选择背鳍基部注射。注射法只限于体长7厘米以上的鱼体,个体太小的鱼儿很难注射法治疗。
4、涂抹法
此法主要用于外伤和局部炎症的防治。通常采用高浓度的药物涂抹伤口处或病灶部位。涂抹时通常是用棉球或毛笔蘸取药液涂抹,涂抹时必须注意将病鱼头部朝上,尾部朝下,从前向后涂抹药物,这样就可以避免药液沾到或鱼体的鳃上去。有些外伤和局部病灶往往需要涂抹药液多次。通常每天只涂抹一次。第二天涂药,中间间隔一天为宜。涂药后应立即将鱼放入清水中,洗掉多余的药液,再移到水族箱中去饲养。
5、改变水体条件的方法
为使病原体不能生存,以消灭该疾病,即可改变水温或者酸碱度。如:逐步提高水体温度,可以使小瓜虫不能生存从鱼体脱落死亡,可使白点病痊愈。又如泼洒小苏打提高水的酸碱度治疗打粉病等等。
水体的溶氧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减少,但是金鱼的新陈代谢恰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强。实验表明金鱼水体溶氧量每升含3毫克以上时,鱼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都较好,有利于金鱼的生长发育。之所以大家常说的老三样,升温是有道理的。所以定时给水体进行充气增氧,有利于鱼体的生长。同时可以使氨气和其它过度饱和的气体逸出。具体治疗方法可以在公众号对话框中输入“鱼病”来查询。
6、状态不佳时候的对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怀疑金鱼得病或者状态不佳时候可以采用以下四步观察法。能不用药治的尽量不用。如:白点病初期,烫尾。非得用药时,需考虑到药物毒性对金鱼的刺激性。
一饿(即少食或停食)
二晒(即放养嫩绿色浅水中晒太阳)
三增氧(即适当换水和使用增氧泵)
四隔离饲养。
补充:关于用药的剂量原则
应根据金鱼的品种、年龄、大小、病情轻重、温度和药物毒性的强弱而定。一般来说:
1、老鱼、幼鱼要适当减少用药量;
2、在用药剂浸泡病鱼时,水温高就要减少用药量,超过30摄氏度时最好不要用药;
3、用药时,避免太阳直晒。
声明: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