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得罪宰相,太子向皇帝说:我和太子妃没感情!送她去当尼姑
在封建王朝中,皇帝和储君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储君能力太强,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储君能力太弱,皇帝又不放心。不立储君,万一有什么变故,将会群龙无首,立储君,本身对皇帝就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储君非常难当,表面风光无限,实际上不得不谨小慎微。
遇到昏庸软弱的皇帝还好,越是强大的皇帝,储君的日子就越难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明君在选择接班人时,一而再,再而三犯错误。唐玄宗时的第二任太子李亨,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难题。他的兄长李瑛,当了二十二年的太子,最终却被武惠妃陷害而死。
虽然李亨捡了个现成的便宜,但实际上却是坐在火山口上。他深知,只要自己一天没有当皇帝,这个太子身份就是为他招祸的根源。为此,他总是低声下气,对唐玄宗毕恭毕敬。只不过,唐玄宗对他这个太子,似乎也并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李林甫多次当众训斥太子,他也不加阻拦。
太子毕竟是未来的皇帝,李林甫有几个胆子,为什么敢这么嚣张呢?原来,当年武惠妃诬陷李瑛,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这也取得了李林甫的赞同。只不过因为杀出了李亨这匹黑马,才让李林甫的如意算盘落空。即使这样,李林甫已经暴露了自己的偏向,不如干脆得罪到底,横下一心一定要将太子拉下马。
那唐玄宗为什么不吭声呢?这倒不是因为他老糊涂了。相反,这正是帝王心术,一方面,他就是要看看群臣的态度,看看到底是老皇帝管用还是未来天子管用;另一方面,以群臣制约太子,以太子反制群臣,大耍平衡之术,不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是不愿意将权力让给任何人,包括太子。
这时候的李亨,不仅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光,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太子妃韦氏。
韦氏出身是以前的高门大户京兆韦氏,虽然当时门阀已经没有那么吃香,但京兆韦氏仍然是响当当的名门。韦氏刚刚嫁给李亨时,只是作为妾室,被封为孺人,而李亨当时也只是一名普通亲王。
直到李亨被封为太子之后,韦氏被封为太子妃,亲族跟着显贵的同时,也惹来了无尽的麻烦。韦氏的哥哥韦坚,就被任命为刑部尚书,这个官职还是李林甫求来的。李林甫表面上是交好,实际上却是心怀鬼胎,希望从韦氏这里打开突破口,弄垮太子李亨。
机会也却是被他抓到了,韦坚私下与李亨接触,两人竟然在深夜骑马纵游。这件事被李林甫得知,并指使亲信向唐玄宗告发。储君私下交结重臣,行踪还如此诡秘,这是很让皇帝忌讳的。唐玄宗确实也有理由怀疑两人的目的,韦坚因此被贬官流放,最后在岭南遇害。
这事情不是因一人而起,自然也不会因为韦坚而结束。唐玄宗在等待着太子李亨的表态。结果,李亨给做出了一个让人大感意外的举动。他向唐玄宗表示:自己其实与太子妃的关系不和睦,那天也不过是和韦坚在谈论此事,既然皇上已经知晓,那么就请同意两人离婚。
如果说唐玄宗真的赞同这套说辞,小珏是不信的。但唐玄宗对太子的态度很是满意,这意味着太子无条件接受皇帝的处置。因此,唐玄宗同意了太子李亨和太子妃韦氏离婚。
在唐朝虽然很开放,女子离婚后还可以再嫁。但韦氏毕竟曾经是太子妃,她没有自由选择命运的权力,被带到皇家的佛舍之中,勒令出家。看起来,对于为李亨生下了两子两女的韦氏来说,确实很残忍,但作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帝王之家来说,这算不得什么。
又过了十来年时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和太子仓皇逃离京城。他们各自带上了心爱的女人,却忘记了仍在佛堂的韦氏。长安沦陷的时候,韦氏自然落入了叛军之手。天知道她遇到了怎样的羞辱,仅仅一年之后就去世了。
李亨即位为唐肃宗后,她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直到唐肃宗驾崩后,朝廷才安排她陪葬在建陵。看似风光,如果征求她本人的意见,还不见得愿意与负心丈夫合葬吧。